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26 09:14:27瀏覽1009|回應0|推薦0 | |
大學甄選制度的問題一籮筐:100年併入繁星解決了什麼問題? 莊義得990526 大學甄選制度從83年試辦推薦甄選開始,已歷經16年的沿用和改革,的確目標就是為了改革大學招生的方式,透過考招分離和多元選才的模式,達到適性選才的目的。 多年來參與其中,頗覺這個制度改革是必要且有意義的,尤其是「甄選入學」的管道設計,的確可以讓高中生更重視生涯探索和準備,明顯有利於其未來的發展;相對的,很多問題也一直沒有解決,如今又又把繁星併入甄選,坦白講有點換湯不換藥! 懸而未決的問題透過許多會議表達出去,能獲得長官們的正面回應不多,我把我從實務界看到的問題提出來: 一.甄選的招生名額還是不夠多:尤其是國立中上的學校更是如此,高中生要不要放手一搏第二階段的甄試,顧慮的往往是名額所帶來的錄取率,一旦沒上榜要收拾破碎的心再拼指考,往往壓力又更大! 二.篩選和採計過嚴,一切還是智育掛帥:雖然有參考高中社團、競賽、活動成果、第二階段的作品集等學生多元發展的成果.,但學校推薦有許多科系要求班排的門檻,檢定、篩選、和採計也是都以學測考科成績為唯一標準,孩子的特殊才能再好,還是多會被學測成績檔下,失去的"甄選"的美意。 三.大學自辦第二階段考試沒有特色:針對自己的科系屬性,可以設計符合自己取才的有校甄選方式,多數的面試和備審資料,因怕有爭議,往往流於形式而缺乏特色的凸顯,沒有特色的考試也就無法告知高中生:我到底要什麼。 四.成績採計科目過多:和大學考試入學一樣的問題,很多校系就是喜歡採計多一些科,再加權一下,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他的落點和全國排名;但這些科目是不是大學需要的能力?真是令人懷疑!建議大學需在簡章中陳述:採計科目的相關說明,說明採計這些科的理由! 五.拉近城鄉差距那麼重要嗎?繁星計畫改為繁星推薦,名額預計為5000名,單純透過學測的檢定後,就由高中成績校排來決定錄取與否,的確讓許多鄉下學校第一次錄取台清交,但這樣的名額不宜過多,因為他是要照顧"文化不利"的弱勢學校,而不應取代原先"學校推薦"的美意,畢竟原先推薦在學測前報名的用意:就是要孩子確認自己的熱愛科系,對生涯規劃是很有意義的! 六.家長和社會大眾需要被教育:家長和社會大眾,往往抓到一個問題就無限放大,特別是"公平"這件事,例如:抨擊大學面試不公,抨擊學測某科考試太難,其實,甄試,就是要放手給大學自主招生,只在乎公平那乾脆回到聯考就好了!升學主義至上的結果,也就容易否定孩子的生涯自主選擇,家長的強勢主導,或是媒體只在乎的公平,都是傷害我所認為甄選的精神:找出熱愛、多元表現!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