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長河裡所謂的輸贏只是一件很小的事:「長勝心態」讀書筆記
2022/01/04 08:15:10瀏覽2223|回應0|推薦13

什麼是贏家?什麼是輸家?什麼是成功?什麼是魯蛇?什麼是人生勝利組?......放大人生的長度和刻度,這些名詞的意義、問題的答案還會一樣嗎?

在高中教了十幾年的「生涯規劃」,曾經好幾次在期末安排一個叫「生涯典範人物」的單元,請高一同學票選他們認識的名人中生涯的「典範」特質是什麼?票選結果出爐,獨佔鰲頭很典型的往往是:「事業有成」,第二、三名才是「對人類有貢獻」和「勇於與眾不同」。那些事業有成的人,常常也是被視為人生勝利者。

「典範」代表著多數人對人生發展的期待,是一種生涯價值觀的呈現,事業有成的人,往往容易重複被報導,容易成為吹捧的名人,那些所謂對人類有貢獻、勇於與眾不同的人,即使被報導了,常常也只是一次性,媒體如此看重的差別,年輕人也僅僅是從眾而已。

所以,接下來我就要大力推崇這本「長勝心態」,原因即是在強調:「長勝」的啟發性,在於和「短勝」對比;世俗一般對於「勝利」的觀點,不啻是勝利的結果,也代表「勝者為王」、「贏家通吃」的「贏家」,幾乎等同於「成功」吧!但,如果把這樣一時的勝利,放進人生的長河裡,怎麼看,都是漏洞百出的!

英文書名~The Long Win: The Search for a Better Way to Succeed,意即在闡述這個從短勝轉為長勝的信念和做法,作者Cath Bishop曾是英國奧運划船國手,世界級賽事的戰績輝煌:1998年世錦賽雙人單槳划船賽銀牌、2003年世錦賽金牌、2004年雅典奧運銀牌。

然後在2001至2013年期間,Cath轉任外交部公職,專精於政策、談判與解決衝突,曾外派至波士尼亞與伊拉克;離開外交部後,改任企業顧問與教練,協助打造企業團隊與發展領導力,曾在劍橋嘉治管理學院教課,並經常受邀在世界各地演講。細看作者的生涯歷程,不就是用她體驗過世界第一的生命故事,在告訴我們「長勝」的意義嗎?

一.獲勝的意義是什麼?

「[致勝]往往暗含力量、成功等含義,讓[致勝]一詞猶如強力的春藥。」(p.41)

「勝利」這件事充滿著迷戀、吹捧、扭曲、誤解、妄想,把勝利和毅力與韌性等特質相連,中途放棄者被視為弱者,還被貼上「魯蛇」的標籤,誇大數據、KPI、贏家,忽略情緒與人性,以及挫折可以學到的種種,短痛竟被理解為失敗。

二.勝利這件事是如何被約定成俗的

「勝利的經驗會刺激荷爾蒙分泌,影響行為、決策、自尊與自信。我們開始見識到[權力的生物學]在發揮作用。但這是把雙刃劍,短期的收穫會導致長期的損失。動物戰勝太多更強的對手,從中建立的自信會變得危險,因為這信心讓他們覺得自己會一直贏下去。」(p.51)

在戰場、運動競技場、和職場,競爭與輸贏本是常態,雖說是戰爭的殘酷,但工業革命後講求獨佔與獨大,競技獎金只給前幾名,都鼓勵了戰勝一切才是根本,也許結果一樣叫輸與贏,但過程卻已扭曲,忽視了人類的生存是合作為本的,在運動或企業運作,都需要透過過程中無數人的通力合作,方能達成成果,這絕不是輸與贏的兩分法。很好的例子是:贏家的空虛感、輸家的規避損失、及服用禁藥的氾濫。

三.爭勝的歷史過譽了戰勝者是英雄

「英國的政治設計很適合電視炒作,猶如將古羅馬競技場搬到了現代的國會殿堂。」(p.76)

歷史往往是勝者的人寫的,戰利品也天經地義的歸勝利者所有,我們誇大勝者為英雄,誇大了英雄的力拔山兮氣蓋世,但這些並沒有為人類帶來多少好處是吧!從戰場延伸到運動場、商場、考場、所有人類需要比較、比劃的場子,英雄得意的笑聲掩飾了失落者的哀鳴。很少人真心在乎奧運的三大價值:卓越、友誼、尊重,運動場漠視如此,更何況是常常上演全武行的國會殿堂呢!國內外皆然。

四.執著於勝利會阻礙我們的發展

「大富翁的設計,讓我們在小時候就開始接觸零和遊戲的世界,在這世界裡,合作不僅無助於贏,也不可取。成功完全建立在別人的失敗以及痛苦上,而這是你刻意避精心選擇後造成的結果。」(p.83)

從小學校教育的安排,並非是要你爭我奪的競爭關係,可惜的是,在資源有限下,在父母怕輸的心態下,輸贏變得異常的重要,尤其當場景來到運動場,那更是不得了的在意!除非你贏得比賽,否則不要指望大家的注目,當作者從奧運選手角度來看,成為女子划船國手後的體悟就是:為何不能好好享受比賽呢?無論輸贏都可以本於初衷啊!

五.力爭第一對教育的影響和危害

「有增無減的考試、評量,以及追不完的考試目標,造就出特殊的思考和行為。大家不會把時間花在無法被直接評量的項目上,而是把時間挪來做可增進排名的事。這影響了更廣泛的學習.....」(p.95)

國內外皆然,大家熱衷於競爭擠入名校的窄門,似乎認定如果你表現不錯,如果你能進名校,那麼你的人生就會一帆風順,這種受到父母與教師背書的想法,成為孩子的人生初體驗,也灌輸孩子什麼是成功的定義與標準。但,出了校門呢?考試之外,無法評量的項目更多,技藝的、合作的、道德的、美學的......,有關人生的品質,可能根本完全被漠視!更遑論,失敗與挫折的學習,才是學校該教的重點。

六.除了獎牌,運動還有很多其他的重要意義

「研究顯示,運動要好玩有趣才能讓學童養成運動的習慣並持之以恆。一項研究調查了讓運動變有趣的原因,結果勝利只排到第48位。被問及什麼原因可讓運動有趣些,前四名依序是:拼搏的精神、團隊力爭上游的活力、積極打氣的教練、能夠不斷的學習與進步。」(p.124)

運動當然不會只是為了比賽,大眾化的運動,往往能充滿著注重健康、熱情、歡樂、合作、友誼等;其實本來的奧運精神就是希望如此的!2020年美國奧委會已經改變美國奧運代表隊的宗旨和使命,重點除了技能競爭力外,更要兼顧選手的身心健康;就算在乎的獎牌,也不是我們想像的滿意度或成就感,能站上頒獎台的運動員,背後都是數不盡的失敗史以及偏低的自我評價;金牌之後是反高潮,銀牌更痛苦,而沒得牌的只能坐經濟艙!運動選手的價值不斷被貶低,退役後還只會更糟。

七.企業界慣有的「贏家通吃」,易激發扭曲的求勝欲

「若打贏了GDP的競賽,卻犧牲了對我們重要的東西,諸如幸福、乾淨的空氣、健全的心靈等等,這肯定是空洞的勝利,不該讓我們如此執迷,甚至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贏。」(p.137)

衡量公司和經營者的績效,大家習慣看的都是短期的股票面值,股票市場裡的高高低低,於是給了經營者莫大的壓力,企業不得不追求短期的績效指標,有時,甚至會走上犯罪之途,譬如福斯集團偽造排放廢氣和勞斯萊斯的行賄都是。當企業的守法與與道德不會受到獎勵時,一切只是為了績效,為了達標,為了不能輸,而員工的照顧、環保意識、社會責任等等,也就跟著被放棄了。

八.地球村沒有絕對的贏家或輸家

「政治領導人,包括南非的曼德拉、美國總統歐巴馬、紐西蘭總理阿爾登等人以身作則,試圖在語言、思維、政治折衝上,強調同理心、夥伴關係、齊力合作」(p.148)

其實,當下全球的局勢看似平和,但細看是危機四伏的,譬如:人口嚴重老化、貧富嚴重不均、氣候變遷劇烈、軍事衝突危機潛藏、宗教摩擦屢見不鮮......,這些問題一看,沒有什麼的絕對的誰輸誰贏,後果還得地球人一起承擔的,聯合國或號稱和平使命的國際組織,有時還不如一個馬拉拉呢!大家怎麼可以不好好合作呢!

九.從長勝思維開啟更好的人生觀

「外交讓我接觸到划船之外更廣大的世界。我也看見了運動給我可轉移並應用到其他領域的技能,包括團隊合作、壓力管理、專注於重點、以及不斷吸收新知的學習欲。」(p.159)

跨界的視野總是比較開闊的。作者專業上的跨界繞路,是異業合作的概念,在更深層次上針對輸贏,理解必須立即改變對自我價值的認知,不再妄自菲薄,以為在雪梨奧運失利就否定了作為一個運動員的所有價值,運動員不是只有輸贏,運動可以創造更多的美好人生,可以好好享受比賽的快感和心流,套句作者的形容:活在泡泡中,這也宣告了長勝心態已經正式啟動了!

長常勝思維的3C:想清楚(clarity)、持續學習(constant learning)、建立連結(connection)

十.長常勝思維的第一個C:想清楚(clarity)如何重新定義成功

「與其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認為能夠實現夢想的某個風光時刻,例如獎牌落袋、升職、通過考試等等,不如放眼未來,思考這些長期目標對我們以後的生活有何意義。」(p.180)

重新定義成功的方向,在於想清楚什麼對你是重要的,這會影響長勝思維的建立,可以試著先問自己:什麼是讓你早上起得了床?這個問題可以協助我們深入探索我們是誰,先認識了自己,然後才能和周圍的世界建立連結,繼而找出怎麼做可以對世界有些貢獻。尤其,長勝思維運動員重視的是過程的「求好」,而不是重視結果的「求勝」,進而才能好好享受比賽的所有過程,推論到企業界、國際政治等也是如此,由此而重視長期的思考方式,少點心思在每日待辦事項,多點心思在蓋大教堂(cathedral thinking)思維。

十一.長常勝思維的第二個C:持續學習(constant learning)

「學生對自己的錯誤答案愈是有自信,他們日後學到正確答案時,愈能深入記住正確訊息。」(p.205)

持續學習是影響長勝思維的重要基礎,讓你可以超越獎牌與成績的束縛,尤其是把輸贏看太重的人,很難聚焦在學習或比賽過程中的喜悅,更不要說對於失敗與挫折更加容易傷到自尊心;學習的過程要有難度的體驗和突破,一旦能挑戰任務、產出答案、超越困難,個人的成長會帶動長期的自信與成就,更願意一輩子的終身學習,並花時間與金錢培養更有效的學習模式,包括教練、反饋、反思、邊際效應思維等。

十二.長常勝思維第三個C:建立連結(connection)

「彷彿整個文化都被捲入了由睪丸酮驅動的回饋迴路裡。我們被說服,認為如果做不成冠軍狗,就只能淪為敗犬;若當不成贏家,就是輸家。令人震驚的是,我們沒有拿出同樣的努力,磨練我們與生俱來的協作本能。我們明知道天賜的禮物就在那兒,只是懶得花太多心力加以改進與磨練。」(p.232)

建立連結對長勝思維的影響在於回到以人為中心,發揮社群互助的人類善良本質,彼此願意真誠關心、付出與接受,能從關係中獲得養份與力量。以運動比賽來說,選手可以好好感受和體驗運動賽事的頂尖競技快感,競技之外更多的包容、欣賞、合作、學習、共識、問題解決......,進一步對於他人或人群的付出變得天經地義,超越比賽之外的幸福感,「分享、傾聽、尋找不同的故事與觀點,是培養長勝思維的維他命。」。

註:圖片錄自博客來網站。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17110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