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迪生式的思考法
2010/09/24 20:15:43瀏覽264|回應0|推薦1

4種「愛迪生式思考法」,找出靈感、解決問題

湯瑪士愛迪生(Thomas Edison)無庸置疑是人類歷史中最偉大的發明家之一;他發明電燈、留聲機、電影, 創立奇異(General Electric),一生中共申請1093 件專利。誠如愛迪生所言,「天才是1%的靈 感加上99%的汗水」,他那令所有人、組織 夢寐以求的創新能力,也並非來自偶然。《快 樂腦:學習愛迪生的五種創新思考法》一書將 愛迪生的創新力歸功於他的思考方式,其中首要的、不可或缺的,是他的「問題解決導向」 思維。

愛迪生的目的清楚──「發掘大自然奧祕,為 人類創造福祉」,也因此決定他看世界的方式 ;他一心尋找解決方案,並始終堅信自己能夠成功。希望培養愛迪生的問題解決導向思維, 可以透過以下4種實踐方法:

1.
SMART EDISON」法則,定義目標、激發熱情

愛 迪生是最樂於工作的人,因為他懂得結合目標 與熱情,一切失敗都不以為苦;他曾經說過: 「我一生從沒做過一天工作,全都在玩樂與嬉 戲。」要像愛迪生一樣結合情感元素和理性元素,可以透過英文縮寫SMART EDISON11個步驟,明確地定義目標,激發個人熱情:

S─Specific
,具體:清楚詳細地界 定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
M─Measurable
,可測量:決定如 何測量進步的幅度,讓自己知道目標已經達成 。
A─Accountable
,責任清楚:全 力以赴、達成目標。訂定團隊目標時,則要確 認權責清楚。
R─Relevant
,相關性:確保自己的 目標和整體的目的、價值相關。
T─Timeline
,時效性:訂出達成目 標的最終時限。
E─Emotional
,動之以情:表達目 標時,感情要素很重要;要選用能夠激勵自己 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目標,感受到未

                     來達成目 標時可能帶來的喜悅。
D─Decisive
,堅決果斷:避免「希 望目標能實現」等模稜兩可的態度,必須下定 決心全力以赴,意志堅定。
I─Integr ated
,整體性:將自己的目標設定為超越 個人利益,連結至整體更崇高的目的。
S─Sensory
,切身感受:生動地想像 自己的目標內容,試著說、畫,或用各種方式 表達出來,讓自己能夠切實感受。 O─Optimistic,樂觀態度:把追 求目標,看做像地心引力般理所當然,永遠抱 持自然的樂觀態度。
N─Now
,立刻執行:馬上開始實踐目標。

2.
樂觀、永不放棄,成功的必勝法是「再試 一次」

愛迪生在實驗成功前面臨過無數次失敗 ,但他卻認為每一項實驗都是成功的;因為無 論發生什麼,實驗都有助於釐清原本渾沌不明 之處。愛迪生拒絕把「意料之外的結果」視做失敗,他說:「我們最大的弱點就是放棄;成 功的必勝法就是再試一次。」

愛迪生的樂觀態 度,來自他選擇對世事萬物採用正面的解釋方 式。當他面對困難與挑戰時,總能客觀地定義 出導致問題產生的外在因素,不會自怨自艾、 歸罪於自己的厄運;他也懂得將成功和快樂視為常態,把負面事件視為通往成功路上的小插 曲、偶爾發生的獨立現象,和人生其他的層面 無關。

3.
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大量閱讀

愛迪生為瞭解決問題、回答自己無休止的疑惑 ,對知識產生近乎瘋狂的渴求。他曾說,「我 不只讀了很多書,我讀了一整座圖書館的書。 」為了在短時間內盡快學會所有做實驗必須具備的知識,他建立出一套效率學習法:


(1)訂定清楚的目標: 在每次閱讀之前,先捫心自問自己想要學什麼 ,訂出具體目標,白紙黑字寫下來。


2)讓大腦先熱身: 將已知道的書中主題,先透過口頭表達,或寫 在紙上──透過口和手的使用,能夠活化大腦 中的連結網路,迅速進入學習狀態,記住閱讀 內容的機會便大幅增加。


3)先瀏覽內容: 翻閱目錄、前言、章節摘要與書評或總結,從 最廣泛的大意的開始,慢慢各個擊破細部知識;有時粗略的瀏覽便已經能足夠回答相關問題 ,省去詳細閱讀的時間。


4)記錄並分享重點: 記下閱讀重點後,再將所學到的知識教導、分 享給別人。因為在練習表達所學的過程中,能夠訓練記憶力,並強迫自己再次融會貫通、咀 嚼知識,能夠清楚明白自己還有哪些不懂之處 。

4.
持之以恆,努力不懈


愛迪生經常強調努力 、專注與堅持的重要性,導致他的一生都在不 停歇的實驗中度過,實驗地點可以是地球任何 一個角落。

他曾說:「一定有更好的方式,我 要把他找出來。」愛迪生的問題解決導向思維 讓他無論身在何處,都不放過任何可能從經驗 中學習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沒有一次失敗讓他停止實驗。

組織、個人的創新,同樣並非來自一時好運或 神奇魔法,而是必須透過反覆的嘗試、面對失 敗,才能如願找出創新解決方案。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h3932&aid=444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