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03 12:01:39瀏覽527|回應0|推薦1 | |
麗華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專業全職的農業局長,在農民的口中親切的被稱為「恁的局長—阿姑」。我通常早早出門,天黑才回到花蓮。在鄉間的雜貨店,遇到三五成群的農民鄉親,他們通常在農閒時認真兼差賺錢,一天忙完喝著维士比聊聊天,收入微薄,卻不怨天尤人。然而越思考農民的問題,便越能夠發現,我面對的其實是花蓮整體發展的問題,而非僅僅是農業問題。 鄉下的人太辛苦了,他們的辛苦除了沒有收入,更嚴重的是看不到希望。鄉下的學校比不上花蓮市區,他們沒有能力將孩子送到明星學校。都市的孩子有出國經驗,參加許多營隊,鄉下的孩子相對沒見過世面,就業的成本較高,困難卻又較大,住在鄉下儼然掉進困境。 農村的背後其實頗有辛酸。他們經常認真的守候著農園帶來一年的生機。碰到豐收時,他們飽嘗盛彼此惡性競爭的惡果。碰到颱風天災時,他們更求救無門。 近幾年花蓮縣推動有機的無毒農業,許多農民蜂擁響應,背後的原因竟是他(她)們的先生、太太或家人多有因為錯誤用藥或過量使用農藥而生病死亡。痛定思痛,大家企盼決定朝向有機生產。也因此許多農民同時也是鰥寡孤獨者,家計承擔者。這些痛苦督促著政府儘速將福利政策、積極的作為送到鄉間。健康的鄉村,才會有安全快樂的花蓮縣。 身心障礙者在好山好水的花蓮,處境其實不好。政府的福利措施種類太少,輸送困難、門檻太高;身心障礙者求職不易、社會企業支持不足;老窮病惡性循環不斷。 隨著轉任花蓮縣政府的參議,我不再是事務官,沒有辦法直接為農民解決問題。這一方面讓我心急如焚,一方面也讓我有更多的歷練機會。感謝 謝縣長近七年的時間傾全力支持我推動無毒農業,讓一部分農民有了改善生活的機會,也讓我看到土地資源的重要性和發展性。也從這些事務中體認到,即使困難如農業問題我們花蓮都可以找到獨特的出路,其他的生態旅遊、族群發展、社會福利、部落產業難道不也一樣嗎!面對問題需要的是勇氣。 花蓮人善良、堅毅。不爭功、不諉過、願為理想堅持,認命卻又不放棄。這些性格,我每每從各行各業的許多人身上看到,我也為此深深自我期許。清明的政治,會讓花蓮人得到應得的機會,奮鬥不懈會讓機會成功。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