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師之淚
2011/04/01 10:41:04瀏覽332|回應0|推薦10

    在求學過程中曾受教於百餘位老師,或黃髮鮐背,或青年才俊,或文經武略,或碩學鴻儒,從他們的身上我汲取到知識的結晶和謀事的技能。但論及心靈震撼力,朱建民老師他那滿佈智慧紋路的顏臉,書空咄咄後炯然有神的淚光,著實撩撥了年少的心弦。

原本以為教授中國外交史的老師應是年輕俊秀,沒想到竟是古來稀的耆宿,抱著無所謂的心態上課,吱吱喳喳的談話聲總是蓋過老師的語調,老師他未曾因為我們的散漫而更易教學態度,從鴉片戰爭一路娓娓道來,引領我們進入最沈痛的史頁。也許是民族情感的翻騰,抑或是對我們這群有可能走上外交工作的年輕人有所失望,在述及兩廣總督葉名琛深信扶乩,玩敵誤國時,老師望著浮躁輕佻的台下,扼腕太息地在黑板上寫道「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彊臣抱負,古之所無,今亦罕有。」兒少的歷史心情,在他最後一年的教學生涯裡,率直地渲洩出來。

隔年五月,畢業前夕的課堂依舊喧嚷如昔,師論及同治年間牡丹社事件,清廷吏部尚書毛昶熙竟以「殺人者皆生蕃,故且置之化外,未便窮治。」「生蕃固我化外之民,伐與不伐,亦惟貴國所命,貴國自裁之。」卸責,導致日本藉端興師。話語一落,師淚水潸然直下,數度哽咽,久久不能自己,鼎沸的教室頓時鴉雀無聲。或許在老師的內心深處,他殷切盼望著我們能以史為鏡,避免重蹈覆轍,不要再有第二個葉名琛、毛昶熙產生。

   畢業後,我並沒有走上外交之路,但是老師的淚痕卻深刻烙印在我的胸臆,每一次看到兩岸外交零合競賽的報導時,我總會想起那張苦心孤脂的顏臉,「化外之民,未便窮治」八個字縈繞在心,迴盪不已!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npinfan&aid=504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