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log.xuite.net/play/NHhJM044LTEzNTM1MDM0LmZsdg==
以上網址:台北中央廣播電台德語部門對顏敏如德文書的訪談內容~
其實這訪談進行了至少半小時,可是節目只需要十分鐘,所以經剪輯後才播出。發問的是位在台北的德國人,他的工作在中廣國際部門的德語組。這位先生透過網路找到我,所以才有這次短暫的訪談。
談的內容是有關「此時此刻我不在」(http://www.bodbooks.com.tw/search.aspx 或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80888)的德文版。
發問者好奇,我為什麼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
我寫那故事是出於「不甘心」,是想招來注意,增加台灣的曝光率。當初心想,衝突才能引人注目,所以找二二八做背景。又想,哪個國家沒有衝突?為什麼別人就要特別注意台灣?再想,人們大都對自己有興趣,我就住在瑞士,所以把瑞士1968年蘇黎世學生動亂的因素加進來,以便引起瑞士人的注意。我以愛情故事包裝兩個衝突,只是個小策略。
電台記者又問到以非母語寫作的情況,「我必須以德文思考,字辭的選擇相當困難…。」
「從國外回看台灣,會有什麼樣的距離?」「清醒的距離,」我答,「因為能夠獲得的訊息更多(我不需要告訴他,台灣有什麼樣的國際新聞報導,以及國際怎麼看台灣,他應該很清楚),容易有鳥瞰的角度,這些能滿足我不喜歡被耍、被騙的需求。」
最後他問,我有什麼希望。「國際不應當以經濟利益為優先,而忽略島上二千多萬人的生存實況。其他國家有必要到台灣拍攝紀錄片,深入而公允地探討我們和中國的關係…」
談這些,其實自己有些心虛,因為不知道台灣有什麼可以讓我一提起,別人就會希望繼續了解更詳細的。以我的看法,台灣的事情一旦放入國際框架,就只是小傷、小痛、小歡欣。或許也因為這些「小」,既不威脅,也不受威脅,才讓台灣人相對過得較安穩。「安穩」是個形容詞,所以是相對,不是絕對。我們的痛,也許是A國的十分之一,也許是B國的一百倍。
我們的英文報怎麼對外介紹台灣,我不清楚,只知道,其他國家對我們的政策,很重要一部份是透過我們怎麼真實傳達自己而來。
離題了,十天十夜談不完,和這部落格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