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的智慧從來都不是尋求最佳化,AI演算法也該學著點!
2021/10/25 15:48:33瀏覽1186|回應0|推薦8

有最短路徑卻不走 MIT:大腦是為了進化而非最佳化

這個研究很有意思,點出了一個人類智慧的特性,差不多先生很可能才是最先進最進化的人類!龜毛到事事都追求完美的人,很可能會變成弱勢的族群!尤其是進入電腦網路時代,資訊量遠遠多於以往,以前的智慧優勢可能是如何使用有限的資訊得到最佳化的答案,現在呢?如何只取用有限的資訊最迅速省力的達到你的目的,不必求最好只要夠用即可,才是現代生活中的聰明人!

這種理念其實已經充分展現在我的影像辨識工作之中!我的辨識軟體通常都可以做得非常快,主要原因就是我總是會反覆思考與實驗,哪些資訊是「剛好夠我得到正確辨識結果」的資訊?這包括影像本身的資訊,以及影像外部的資訊,譬如車牌的字數與格式等等。

當你開始做某種目標的辨識流程時,一開始當然會參照一些SOP,建立出「可以」達到辨識目的的程式,但是這一定不是最佳化也不是最快的方案!就像我們剛開始學習做某件工作時,一定會笨手笨腳,既不完美也不快速。這篇文章的重點是說:大腦未必會一直往更完美的方向思考,而是夠用即可,節省腦力以備其他更多的用腦需求。

其實我寫辨識軟體的概念也是如此,我追求的其實既不是完美,也不全然是速度!一個車牌辨識一定需要經過很多資料搜尋與幾何校正的處理,做得越好最終的符合度正確率就越高,搜索得越縝密,遺漏車牌的機率就越低。但是如果用較低強度的搜索方式就可以找到99%的車牌,你需要花兩倍的電腦運算資源來達到99.5%嗎?

如果較粗略的幾何校正方式就足以辨識出那是甚麼字了,你還需要引用更精準複雜的幾何校正演算法嗎?就像考60分就可以拿到學分畢業了,考98分需要的成本效益就值得你想一想了!我有一些同學在頂大當教授,研究績效不比我差,收入地位比我還高,但是當初讀大學研究所的成績都是不如我的,這怎麼說?是誰比較有「智慧」?

我做影像辨識就是會很在意這種剛剛好的資源利用方式,最重要的動機並不是想拚速度,而是節省電腦運算資源,跟這篇文章說的節省腦力很相似。如果我可以節省運算量達到一樣的辨識目的,那就表示我的軟體可以使用在更低成本的電腦上,表現還是堪用!那我的軟體不就更好賣了嗎?一定要高檔電腦才跑得動,買氣就少一半了!

事實上所有的AI研發都有這個問題,為什麼車牌辨識一體機銷路並不好?原因就是他們是使用機器內建的微電腦做影像辨識運算的,不是算太慢就是算太少,辨識率不高或是速度太慢都會讓客戶難以接受。所以我們做AI的人並不是只求盡量算到最好最正確,其實全程都會面對電腦不夠用的困擾,即使夠用我們也會想著如何降低硬體規格,更省錢的完成一樣的AI功能。

那如何讓AI程式更有效率呢?關鍵就是你對自己的演算法與需求必須了解得非常完整透徹!就像精明能幹的家庭主婦,能夠精打細算又不虞匱乏,才是真正的勤儉持家嘛!如果根本不會做家事,就不可能精確掌握需求,把錢用到刀口上,結果不是錢花太多,就是省錢省到買了一堆不堪用的東西,家事當然就做不好了!

所以啦!不要妄想依賴甚麼機器學習類神經網路之類的黑盒子了!人工智慧不會自動從資料中自行演化產生的,那是AI廣告發明的鬼話!盡量精準理解掌握你要解決的問題,設計出最剛好沒有冗餘運算的程式,你才會是這個行業可以存活的人!機器學習最佳的用法是用於你還無法理解掌握的大量資料,如果可以精準分析的資料也一律套用機器學習(或CNN)模式,只會適得其反,你一定會花更長的研發時間做出很笨很慢的AI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16985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