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告別的心情
2021/02/06 07:19:00瀏覽1101|回應0|推薦46


 
   一部電影情節裡有位女性就診者,對於心理醫師主訴說:自從一年前
和男友分手之後,經常會想起兩人在一起的時候,許多甜蜜與讓人想念
的生活點滴,最近甚至於影響到睡眠品質而導致心情極其低落。

   同樣是女性的醫師則對患者表示:我們和最要好的人告別的時候,其
實並不是將他們從內心抹除掉,反而是得要接納既成事實,然後不要成
為心中額外的負擔。

   這種「心中額外負擔」的說法蠻有創意,人們在生命過程當中,通常
必須面對不同情況的告別時刻,好比親人或是好友往生時,就得要割捨
那種失去至親的思念而痛苦不堪;另外像是失去美好事物還是機緣的時
候,也會感到可惜和懊惱至極,可是卻又不得不去面對現實。

   因此心理醫師對於該名就診者所提出的建言,也許可以當作放諸四海
皆準的處方,人們在得與失兩種截然不同的際遇當中,顯然絕對會影響
情緒而導致心情劇烈變化,進而表現在外面的行為,也就是其行為背離
常態,甚至讓周遭親友覺得不舒服而影響人際關係。

   假如依照此種常理面對社會上許多現象,也許就能夠看出些許事務之
端倪而不致於感到意外,就以「告別」兩字所代表最廣泛的喪禮而言,
參加至親好友告別儀式的意義,或許就是讓極其難過的心情,能夠藉由
外在科儀而稍微得到救贖,並且從親自參與送別的過程當中,完成一種
推進良好人際關係的拼圖。

   至於上述告別方式的存在與否,對於往生者是否能夠感受得到或是知
曉?也許那並不是人們所要探討的意義了,對於幾度空間或是意識觀點
無法理解的議題,不同民族存在各種許多方式來自我詮釋,所以普羅大
眾面對死亡的態度,以及如何送終的儀式,總是如此多元化而能夠達到
心安理得之境界;至於有些似乎看透生命本質的人,其所舉辦「生前告
別式」的瀟灑心情,其實是另外一種值得敬佩的生活態度。

   回過頭來思索那位心理醫師「沒有負擔」的告別與眷戀觀念,相較於
生命盡頭的光怪陸離現象,也許屬於比較積極而入世的生活態度,因為
那是有別於虛無飄緲的外在儀式,而是自己真正得要擁有和面對的心理
層次,唯有自身梳理合適的心理狀態來自處,才是對得起自己的正確生
活方式。

   因此假如以那位女性就診者的情況而言,顯然對於前男友的感情,應
該尋找一種如何釋放思念情結,避免讓自己陷入自怨自艾、裹足不前、
或是喪失信心的情境,進而讓未來可以抱持著淡然而瀟灑的態度,把前
段感情作一個階段性整理,然後儲存在那一個沒有負擔的內心裡面,也
許就比較不會感到怨懟的負面情緒,重新構築另外一段美好的感情。

   當然心理醫師所提及的理論或許很簡單,而且原本就充滿理論性質,
甚至不同人所感受的也不會完全相同,所以此「配方」對於每一個案,
想必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對於此種情況則不是心理醫師所能夠全然掌
握的結果了。

   我們想要從不同告別的心情,來呈現生命是具有多元性質的曼荼羅,
在圓圈圈的圖騰當中,每一個起點同時也是終點,因為從開始的那一刻
往前走,繞道最後還是會回到原本出發的起始點,或許這也就是多元生
命的本質,盡是藏在簡單而平凡的道理當中,只是人們過於豐富的感情
與複雜情緒,把原本單一的內涵複雜化之後,讓我們彷彿走進生命的迷
宮而備感茫然。

   許多人們想要表達的一種想法,那就是我們在信仰的平台之上,並非
只是追求而獲得那種無法證實的庇佑,反而應該儘量讓內心可以得到更
為單純的自省,也就是古之聖賢告訴我們「求其放心」的道理。

   其實每一個日出日落的自然更迭,人們都自然而然地在做一件事,那
就是告別上一個時刻,擁有目前這一刻,然後送走之前和目前所擁有的
心情,如此生生不息的運轉,也許就是道家老子所揭櫫「道」的本質,
看來既是複雜、玄之又玄和難以理解,可是仔細掀開來看,卻又是如此
平凡而簡單的道理了,您說是嗎?

(金門日報副刊110.01.15副刊文學)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ngrolin&aid=15539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