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一千八百七十九
2018/04/29 04:01:30瀏覽423|回應0|推薦2
◎尼泊爾佛教
尼泊爾(Nepal)是位於中南亞的王國。
古稱尼波羅(Nepa^la)、尼婆羅、[伯-白+爾]波羅、捏
尼辣、尼八剌。國土大部分在喜馬拉雅山麓。
古來有「山國」之稱,首都為加德滿都(
Kathmandu)。全國國境東西長約千里,南
北寬約二百公里,呈帶狀地形。全國人口的百
分之九十務農;種族繁多,以廓爾喀族為主。
尼泊爾的歷史在近代之前幾乎是由民間的
傳說及神話融合而成。最早的史實為基拉達王
朝(西元前700﹖~西元100﹖)。四世紀起,
受里查比王朝的統治(350~630年)。七世紀
時改由印度血統的達庫利王朝繼承。1200年左
右,政權為馬拉王朝所奪。1475年時,分裂成
四小王國。至1768年,廓爾喀族國王那拉延沙
掘起,統一全國。此即今日尼泊爾王室的始祖。
尼泊爾的佛教信仰溯源極早,在基拉達王
朝時代,釋迦牟尼誕生於藍毗尼(今尼泊爾南
部的洛明達)。在釋尊成道之後,相傳曾率領
弟子至此傳播佛法,教化民眾。西元前三世紀
時,阿育王至藍毗尼巡拜佛蹟,建塔立柱,並
將其女許配予當地王族的王子提婆波羅。此後
至十三世紀中葉以前,該地一直盛行佛教中之
說一切有部。並為佛教徒朝聖的中心。
尼泊爾本土佛教自八世紀以後即與印度教
、民間信仰混合,成為密教形式的大乘佛教。
至1768年廓爾喀族的那羅延那王統治尼泊爾之
後,奉印度教為國教,制定迫害佛教的法律,
佛教乃逐漸衰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尼泊爾
王室改變專制制度,對佛教採取保護政策。上
座部佛教由斯里蘭卡傳入。1944年,尼泊爾僧
人達摩羅迦、甘露喜與釋迦難陀在印度鹿野苑
及加德滿都的舍利伽寺創建佛教復興會,專門
從事南方上座部的宣傳工作。並在加德滿都新
建南傳形式的楞伽寺,翻譯、出版巴利語佛經
及研究著作。1954年,尼泊爾佛教代表團參加
在緬甸召開的第六次佛教結集。1957年,第四
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於此召開。
目前佛教徒約占全國人口的6.1%(據
1980年代初的統計),多集中於東北部及中
部。東北山區的佛教徒則大部分信奉藏傳佛
教。佛教寺院大多分布於加德滿都及派騰(
Patan)等處。其中,以加德滿都的蘇瓦揚布
拿(Swayambhunath)佛寺最著名。
■附︰高觀如〈中尼佛教關係〉
據尼泊爾《蘇瓦揚普史書》記載︰「加德
滿都一帶地區原來是一個巨大的那伽巴沙湖泊
,湖內有龍王居住,後來文殊師利由摩訶支那
(中國)來到此地,闢開了湖南邊的山嶺,將
這一湖水泄乾,並在此建立蘇瓦揚普寺,因之
稱此地為尼泊爾。」這一傳說顯示了中尼兩國
傳統的親切友誼。
西元前565年,迦毗羅衛(在今尼泊爾南
部提羅拉科特附近)的王子釋迦牟尼出生在今
天尼泊爾南部的洛明達(古稱藍毗尼),他出
家成道後,在印度各地遊行說法,吸收徒眾,
傳播他的思想,於是形成為佛教。他的教法於
西元一世紀前後傳入中國,由於中國各族人民
的廣泛信仰,佛教在中國逐漸成為一個系統完
備的宗教。這就是中尼佛教關係史上的最勝因緣。
由於佛教的因緣,我國歷代僧人前往尼泊
爾朝禮釋迦牟尼聖蹟的人很多,其中最早而最
知名的是西元405年東晉‧法顯到達佛陀的家
鄉迦毗羅衛城和佛陀的出生地論民(洛明達)
園,瞻禮遺蹟。法顯並將當時情形在他的名著
《法顯傳》中加以紀錄。法顯以後十餘年,中
國名僧智猛也曾到迦毗羅衛朝訪佛蹟。
在法顯往訪迦毗羅衛的同時,一位迦毗羅
衛籍的僧佛馱跋陀羅來到了中國。他是釋迦族
人,大約於406年左右到達長安弘傳禪學,隨
後又經名僧慧遠邀上廬山,譯出有關禪教諸經
,418年又到建業(今南京),在道場寺和法
顯共譯出《摩訶僧祇律》四十卷,又和沙門法
業、慧嚴等一百多人譯出《大方廣佛華嚴經》
六十卷。此外,他在中國還譯出《觀佛三昧海
經》、《文殊師利發願經》等共十三部一二五
卷,他的業績深為中國佛教學人所追念。
嗣後,西元633年玄奘法師也朝禮過臘伐
尼林(即洛明達)和迦毗羅衛城(即劫比羅伐
窣堵國)。那時迦毗羅衛已經傾圮, 只剩宮殿
故基窣堵波和石柱的遺蹟。玄奘在此徘徊瞻禮
,並在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詳加記載,說加
德滿都地區宗教繁華,寺院林立,僧徒二千餘
人,大小二乘並皆研習;當時有名的鴦輸伐摩
王在位,崇信佛法(見該書卷六、卷七)。
其時尼泊爾國公主和唐文成公主都嫁與西
藏松贊乾布王為妃,這一段和好姻緣,更促進
了中尼的友好關係,因而溝通了一條從長安經
拉薩、加德滿都到印度的交通路線(即當時所
謂吐蕃‧尼波羅道),不獨唐朝使臣李義表、
王玄策先後出使印度都經由此道,即唐代僧人
玄照、道希、玄太、玄烙、道方、末底僧訶、
玄會等往返印度,也都先後到過尼泊爾國。又
玄照從印度返唐,路次尼泊爾國時,國王還遣
人護送他到吐蕃,探望文成公主後回到洛陽。
此後,在西元764年中國僧人悟空也訪問了尼
泊爾國,瞻禮了釋迦牟尼的降生地迦毗羅衛
城。964年中國沙門繼業等三百人由宋太祖派
遣赴印度求法,歸途也道經尼泊爾國。
由於尼泊爾和中國西藏地區緊鄰,因之彼
此之間在佛教關係上也很密切。中國藏文佛經
有一部分是由尼泊爾古代的譯師們所傳譯的。
西藏寺院的古建築以及梵式的、尼式的造像等
佛教文化遺蹟,也有許多出自尼泊爾的藝匠之手。
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曾向尼泊爾邀
請藝匠八十人到達西藏地區,為帝師帕思巴建
黃金塔,其中有一位名匠阿尼哥,禮帕思巴為
師,同至北京。阿尼哥曾一度為僧。由於他畫
塑鑄金的技術都很高明,元朝特設梵像提舉司
,請他主持,令專管鑄像、繪像、土木雕塑等
項工藝。當時中國兩京寺觀之像,多出於阿尼
哥之手(《元史》卷二○三)。現存的北京妙
應寺白塔,據《阿尼哥神道碑》記載,也是阿
尼哥所設計建築的。
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曾經派遣沙門
智光為國使,攜帶國書彩幣到尼泊爾通好;尼
泊爾王馬達納羅摩也遣使來中國,致送金塔、
佛經、名馬、方物。明成祖時,智光法師第二
次奉派出使尼泊爾國,同時尼泊爾也遣使來
報。從此以後,兩國使臣報聘不絕。
〔參考資料〕 《大唐西域記》卷六、卷七;《東
南亞佛教研究》(《現代佛教學術叢刊》{83});渡邊海
旭《歐美佛教》;D. Wright《History of Nepal》;
Sylvain Le/vi《Le Ne/pal》;V. A. Smi^th《Early His
tory of India》;《Encyclopaedia of Riligion and Ethics》。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11673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