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一千八百六十二
2018/04/25 04:07:30瀏覽430|回應0|推薦3
◎外道四執
指印度外道所執著的四種見解。又稱外道
四宗、外道四計或外道四見。有多種說法︰
(一)就「法之一、異」而將外道的主張類別為
四種︰即一切法一說、一切法異說、一切法亦
一亦異說、一切法非一非異說。依《外道小乘
四宗論》所載,分述如下︰
(1)一切法一說︰乃數論外道等所說。謂一切
法皆因果,果離因則不存,如火與熱。故離因
無果、離果無因,其差別不可得,故可合一。
(2)一切法異說︰勝論外道等所說。謂一切法
的因歸因、果歸果,不可混同。
(3)一切法亦一亦異說︰乃尼犍子論師所說。
謂一切法的因果是無因即無果、有因方有果,
故稱因果,故可說是一;然而因是因、果是果
,二者有別,故可說是異。如燈與明,若無燈
則無明,有燈才有明,燈與明可說是一。但燈
與明其實不同,故可說是異。
(4)一切法非一非異說︰乃若提子論師之主
張。謂一切法的因果若離因即無果,則因滅果
也滅,然而若因滅而果存,則不可說是一;又
因與果有別,故有因無果、有果無因,因此不可說是異。
(二)就「世間之常、非常」等而將外道的主張
分為四種︰如《大智度論》卷七云(大正25‧110a)︰
「復有四種見,世間常、世間無常、世間亦
常亦無常、世間亦非常亦非無常。我及世間有
邊無邊亦如是。有死後如去,有死後不如去,
有死後如去不如去,有死後亦如去亦不如去。」
其中,世間常等四句是六十二見中的四遍
常論及四一分常論,有邊無邊等是四有邊等論
,死後如去等是十六有想論、八無想論、七斷滅論。
(三)就「我與蘊之或即或離」而將外道的主張
分為四種︰如《瑜伽師地論》卷六十五云(大正30‧659b)︰
「一者計我即是諸蘊。二者計我異於諸蘊,
住諸蘊中。三者計我非即諸蘊而異諸蘊,非住
蘊中,而住異蘊離蘊法中。四者計我非即諸蘊
而異諸蘊,非住蘊中,亦不住於異於諸蘊離蘊
法中,而無有蘊,一切蘊法都不相應。依我分
別計為有者,皆攝在此四種計中。除此更無若過若增。」
(四)約「因果之有、無」而將外道的主張分類
為四種︰如《三論玄義》云(大正45‧1b)
︰「總論西域九十六術,別序宗要則四執盛行
,(一)計邪因邪果,(二)執無因有果,(三)立有因無
果,(四)辨無因無果。」
(1)邪因邪果︰即將萬物的生起完全歸功於大
自在天的能力。認為萬物的發生由大自在天主
宰,因此有情的苦樂根源在於大自在天的喜
怒。所謂大自在,梵名摩醯首羅,位居色界的
頂天。所以名為大自在,是因其能自在生一切
萬物之故。《中論疏》謂此天形體長大可達八
千由旬,壽命八萬劫,面有三目,騎白牛、執
白拂。或說頭戴日月,手執髑髏,有大威力,
生一切萬物,故說自在天瞋則眾生受苦,自在
天喜則眾生受樂。《外道小乘涅槃論》亦謂三
界中所有一切命、非命物,都生自摩醯首羅
天。摩醯首羅以虛空為頭,以地為身,以水為
尿,以山為糞,一切眾生是腹中蟲,風是命,
火是煖,罪福是業。吉藏《中論疏》認為此說
屬邪因邪果。因善惡因果的道理為佛教之根本
、天下之公理,由此道理而流轉三界受善惡之
報。但此說卻認為梵天一因就能生萬物,與人
生人、物生物的相生之道迥然有別,故為邪因
邪果之謬說。持類似主張的有七種外道,即韋
紐天外道、和合生外道、時外道、世性外道、
變化生外道、自然外道、微塵生外道。
(2)無因有果︰謂萬物的源起悠遠難知,故稱
無因。而現在的事象歷歷分明,令人無法忽視
,故為有果。屬常見外道之一。
(3)有因無果︰謂現在之事象歷然分明,無可
忽視,因此執為有因。而來世杳遠不知歸處,
即誤以草木等一期之生滅例推並無未來。屬斷見外道之一。
(4)無因無果︰謂前世不是現在之因,後世也
無受果。善惡是現果,善惡黑白業只局限於現
在一世,與過去、未來都無關。屬撥無因果的斷見。
(五)就「苦之自作、他作」而將外道的主張分
為四類︰如《中觀論疏》卷七(本)云(大正42‧103b)︰
「外道四計︰(一)云苦自作,還是身內之我作
此苦,(二)云大自在天造作六道之苦,名為他作
,(三)云劫初之時先有一男一女生一切眾生,即
是共作,(四)云自然有此苦果,名無因作。」
〔參考資料〕 (一)《成實論》卷三;《入大乘論》
卷上;《百論序疏》;《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末);
《成唯識論演祕》卷一(本);《華嚴經疏》卷三。(三)《
瑜伽師地論》卷六;《顯揚聖教論》卷九。(五)《中觀論
疏》卷三(本);《百論疏》卷一、卷七。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1163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