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 續 一千六百二十二
2018/02/25 03:59:03瀏覽346|回應0|推薦2
◎世界(梵loka-dha^tu,巴loka-dha^tu,藏h!jig-rten-khams)
音譯路迦馱睹。意謂可毀壞的處所。略稱
為界。即眾生居住所依處,如山川國土等。依
《大樓炭經》卷一〈閻浮利品〉、《長阿含》
卷十八〈閻浮提洲品〉、《起世經》卷一〈閻
浮州品〉等所說,一日月所照的四天下,即一
世界;一千個一世界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一
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
大千世界;此為一佛所化之土。
佛教的世界說,乃以一須彌山世界為單位
,合聚建立為一大千世界(因包含小、中、大
等三種千世界,故又稱三千世界),宇宙中存
在無數個三千世界。由《大智度論》卷五十所
載,更可看出佛教世界說之廣大無邊。該論謂
一佛世界有五重之別。第一重︰三千世界之數
如十方恒河沙,即一佛世界。第二重︰佛世界
之數如恒河沙,名一佛世界海。第三重︰佛世
界海之數如十方恒河沙,即一佛世界種。第四
重︰十方無量佛世界種,名一佛世界。第五重
︰於一切世界中如是取分,名一佛所度分。
住於一世界之有情,可類別為地獄、餓鬼
、畜生、阿修羅、人間、天界等六道。此中,
地獄等五道有情所住的世界,名欲界。天界之
中,有色天所住的世界為色界,無色天所住的
世界名無色界。依大乘經論所載,三界外另有
諸佛淨土。如《大智度論》卷九十三云(大正
25‧714a)︰「有淨佛土出於三界,乃至無煩惱之名。」
此外,《摩訶止觀》卷五(上)於六道外
,另立聲聞、緣覺、菩薩及佛等四聖,合稱為
十界,並論各界所居國土之別。又,《華嚴五
教章》卷三依據《華嚴經》所說,謂十佛境界
之所依可別為國土海、世界海兩種。國土海,
即十佛自體之所居,為不可說圓融自在之依
報。世界海,乃舍那十身攝化之處。又可分為
蓮華藏莊嚴世界海、十重世界海、無量雜類世界等三類。
〔參考資料〕 《楞嚴經》卷四;《雜阿含經》卷
三十四;《別譯雜阿含經》卷十六;《起世因本經》卷
一;舊譯《華嚴經》卷三十七〈離世間品〉;《大佛頂
首楞嚴經》卷四;《大毗婆沙論》卷一三四;《立世阿
毗曇論》卷二;《雜阿毗曇心論》卷八;《俱舍論》卷
八、卷十二;《瑜伽師地論》卷二。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10539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