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 續 一千六百二十
2018/02/25 03:51:06瀏覽349|回應0|推薦2
◎世友(梵Vasumitra,藏Dbyig-bshes)
音譯為婆蘇蜜多羅、和須蜜等,譯為世友
,舊譯天友。依山田龍城《大乘佛教成立論序
說》所載,在印度佛教史上,共有十四位名為
「世友」的人。其中︰
(1)論師有八位︰{1}編纂《大毗婆沙論》時的
上首。{2}婆沙四大論師之一。{3}《品類足論》
的作者。{4}《界身足論》的作者。{5}《問論》
的作者。{6}《五事論》的作者。{7}《俱舍論註
》所提之人。{8}玄奘旅印時之人。
(2)菩薩世友有三位︰即{1}《尊婆須蜜菩薩所
集論》的世友。{2}《異部宗輪論》的作者。{3}
《薩婆多部記目錄》中的世友。
(3)與譬喻文學有關的有三位︰{1}《達摩多羅
禪經》中所載之世友。{2}《惟日雜難經》中之
世友。{3}《師子月佛本生經》中之世友。
雖然無法確定這些人是否為同一位世友,
但可確知說一切有部、經量部有位卓越的世友
論師。以下略述十四位中之重要人物。
(1)婆沙四大論師之一的世友︰這位世友是在
說一切有部教理之集大成的著述《大毗婆沙論
》中,占有重要地位之論師。尤其是「婆沙四
評家」對「三世實有說」之主張中,此一世友
的主張被認為是有部之正說。他主張諸法之作
用依未發生作用時、發生作用時、發生作用後
的不同而有不同狀態。而謂之為「未來」、「
現在」、「過去」。即所謂的「位不同說」。
由於「三世實有說」與主張一切法實有的有部
之存在理由有關,因此,其主張被有部視為正
統的世友,在有部中是占有極重要地位的人物。
(2)《品類足論》的作者︰他在該論中提出的
「五位」法,及心所法的詳細分類與有部核心
教理有深切的關係。由此看來,可知他是重要
人物。依《大智度論》卷二載,《品類足論》
並非由世友一人所著,而是由許多論書編輯成
書的。但是,該論特別重要的〈辯五事品〉有
單行本流通,而且其成立與世友有密切關係。
(3)《五事論》的著者︰被認為與〈辯五事品
〉同源的《五事論》,其著者也被推定為世
友。而同樣是有部「六足論」之一的《界身足
論》,是提倡「十大地法」、「十大煩惱地法
」、「十小煩惱地法」等心所法之獨創性分類
的重要論書。中國傳承均視此論作者為世友。
但是,依稱友(Yas/omitra)《俱舍論註》所
載,《界身足論》的著者是富樓那(Pu^rn!a)。
(4)撰《俱舍論》註釋書的世友︰該註釋書今已佚失。
(5)《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及《異部宗輪論》
之作者世友︰此二論書具有史料價值。但世友
是否確為這二部論書的作者,仍是問題。
若依較寬鬆的看法,或許論師八位中的前
六位世友,及《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的世友
,可視為同一人。但是此世友與《俱舍論註》
中的世友及玄奘訪印時的世友、《異部宗輪論
》的作者,絕不是同一人。又若依嚴格的說法
,則前述的十四人,都應該是不同的人。進一
步說,也可以認為後世成立的一些論書,都被
歸為部派佛教初期的世友論師所撰。
○一︰呂澂《印度佛學源流略講》第二章第三節(摘錄)
世友著有《五事論》、《問論》,兩書都
編入《品類論》內,即玄奘所譯《品類足論》
。他還著有釋經的一般毗曇,叫《解經論》,
漢譯題名《婆須蜜所集論》(婆須蜜即世友
)。世友的著作相當多,漢譯還有一部《異部
宗輪論》。他的年代,傳說不一,有人認為《
品類足論》、《婆須蜜所集論》、《宗輪論》
的作者不是一個人,只是同名而已。現在看來
,可能還是一個人。玄奘說他與迦王同時,實
際上怕要早一點。
○二︰印順《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
之研究》第六章第三節(摘錄)
世友的思想,與專宗《發智論》的毗婆沙
師,最為契合。在《大毗婆沙論》引述的諸家
中,世友說是多受尊重,少受評責的第一人。
世友依作用而立三世,為毗婆沙師──說一切
有部正統所稟承。因此,世友被誤傳為「四大
評家」之一,誤傳為《毗婆沙論》結集法會的
上座。佛教的故事,是有模倣性的。王舍城(
Ra^jagr!ha)第一結集時,阿難(A^nanda)還
沒有證阿羅漢果,五百比丘少一人。等阿難證
得羅漢,才來參加法會,集出經藏。毗舍離(
Vais/a^li^)第二結集時,也就有一位級闍蘇彌羅
(Kubjas/obhita),見七百人少一人,以神通
來參加,被推為代表之一。《大毗婆沙論》的
編集,被渲染而傳說為第三結集,那也就應該
有這麼一位。《大毗婆沙論》所重的大論師,
是世友;恰好有一位未證羅漢,要證並不難的
菩薩,也叫世友。於是乎被牽合於《大毗婆沙
論》的結集,推為上座了。總之,世友的被稱
為菩薩,為一項古老的傳說,其實是別有其人
的。至於《品類論》作者世友,被傳說為婆沙
法會的上座,那只是王舍城結集時阿難故事的
翻版,與世友是毫無關係的。
世友(Vasumitra)為西方的發智學者。
他的論義,大都為迦溼彌羅(Kas/mi^ra)東方
學者所採用。舉最重要的論義來說,如依作用
而安立三世,成為說一切有部的正宗。又如說
︰「我不定說諸法皆空,定說一切法皆無我
」,為西北印學者「他空說」的定論。世友思
想的卓越,是非常難得的。
然而,世友的論義風格,多少與迦溼彌羅
系不同。舉例來說︰
(1)傾向於組織化︰如《發智論》,雖含有五
法的分類,但沒有綜合的統攝一切法。《大毗
婆沙論》,體裁為註釋的,雖極其嚴密深細,
終不免有雜亂的感覺。世友《品類論》〈辯五
事品〉,就以五法為分類,統攝一切法,條理
分明。色、心、心不相應行、無為,都達到完成的階段。
(2)代表性的重點研究︰阿毗達磨曾經過「隨
類纂集」工作,所以在說明上,不免重複。《
品類論》開始了一種新的方向──選擇具有代
表性的法門,作重點論究。如〈處品〉,以十
二處為代表,攝一切法,作法門分別︰不再列
舉蘊、處、界了。〈智品〉,以十智為代表,
不如《發智論》那樣,廣辯見、智、慧、明,
三三摩地,三無漏根,七覺支,八正道支。〈
隨眠品〉,以九十八隨眠為代表,不像《發智
論》那樣的廣列十五章。這樣的論究,阿毗達
磨論才會遠離古典的重複,進入更精嚴的領域。
(3)著重於名義的確定︰每一法的名義,是需
要明確論定的。《大毗婆沙論》所引的世友說
,對名義非常的重視。如阿毗達磨,以六復次
來解說;自性不知自性,以十復次來解說;等
無間緣,以七復次解釋等。每一定義,世友總
是從多方面去說。一一的分別起來,每一解說
都不夠圓滿;如總和起來,卻與實際相近。這
也可說是《發智論》精神──從彼此關係中去了解的表現。
(4)好簡要︰對佛說的法數,或三或四而不增
不減,世友總是以隨機所宜──有餘說、略說
等去解說。如三不善根、四果、四食、九有情
居、七識住等。世友是阿毗達磨論者,然不作
不必要的推論。這種好簡要的學風,到脅尊者
(Pa^rs/va)而到達極點。
世友論師的論義特色──重組織,重扼要
,重簡明,重定義,對後來的阿毗達磨,給予
深遠的影響,引起阿毗達磨西方系的新發展。
這裏有不容忽略的,世友《品類論》的立義,
每被毗婆沙師稱為西方師、外國師說。如《大
毗婆沙論》卷一五六說(大正27‧795b)︰「
西方諸師說︰無記根有四,謂無記愛、見、慢、無明。」
四無記根說,出於《品類論》的〈辯五事
品〉。這也就是大乘唯識學者,末那四惑相應
說的淵源。又如《大毗婆沙論》卷五十說(大
正27‧257b)︰「外國諸師作如是說︰由四種
義,故名隨眠。謂微細義,隨入義,隨增義,
隨縛義,是隨眠義。」
隨眠四義說,是出於《品類論》〈辯隨眠
品〉的。世友為摩盧(Mara)的大論師,是
西方學者。他的思想,並非與迦溼彌羅──毗
婆沙師相對立;他的論義,大都為毗婆沙師所
採用。由於世友的生長西方,論義的風格,為
阿毗達磨西方學者所推重。這才與迦溼彌羅系
形成對立的情態,世友說才被傳說為西方別系了。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10539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