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 續 一千六百一十六
2018/02/25 03:33:52瀏覽331|回應0|推薦2
◎牛頭山
山名。位於我國江蘇省南京巿西南。又作
牛首山(以雙峰對峙宛如牛角狀而有此名)、
天闕山或仙窟山。高百四十丈,周迴四十七
里。傳說文殊師利菩薩與一萬菩薩夏居五台山
,冬居此山。現今北呼牛首山,南稱祖堂山。
東晉元帝曾於此地造宮殿。宋初劉司空建
佛窟寺(一說為梁‧天監年間司空徐度所創
建。另一說謂係梁武帝所造),又傾巨富之財
,訪寫佛經、道書、佛經史、俗經史、醫方圖
符等書,收之於寺。宋‧大明三年(459)有
幽棲(栖)寺之造建。唐‧貞觀十八年(644
)法融來山,於幽棲寺北巖下建禪室,日夕瞑
思,息心習禪之眾有百餘人。其法系稱為牛頭
禪。爾後,法持、玄素、慧忠等人,皆於幽棲
寺受學。後改稱祖堂寺,光啟四年(888)一
度廢絕。後唐‧長興元年(930)重建,改稱
延壽院,後再復幽棲寺舊稱,清‧康熙六年(
1667)重修。
民國以來之幽棲寺以金剛殿、大雄殿、毗
盧殿為中心,大小伽藍並排。其中,大雄殿安
置光緒年間所造之三尊及觀音像等。寺之左方
有祖洞,為昔法融降伏蛇神處。寺後有獻花巖
,是法融講《法華經》處。傳說有百鳥獻花而有此名。
佛窟寺以有辟支佛窟而得名,亦是法融所
住之處。唐‧大曆九年(774),代宗夢見辟
支佛來,敕太子詹事古侁建七級浮圖。後來改
稱長樂寺、資善院,或福昌院。後唐時改稱弘
(宏)覺寺,宋‧太平興國二年(977)改為
崇教(敬)寺。明‧洪武元年(1368)復佛窟
寺之舊稱,永樂十八年(1420)春重建佛殿,
宣德十年(1435)正月諸堂落成。正統十四年
(1449)又改稱弘(宏)覺寺,至清代又稱普覺寺。
佛窟寺原為金陵八大寺之一,現今衰頹,
有大雄殿、毗盧殿、觀音窟、文殊窟及塼塔
等。塼塔存大小二座,大者八角七級,其各層
之木造斗拱及屋蓋均毀,唯存塼築之壁體;小
者四角五級,構造甚簡,均屬宋代之建築。小
塼塔之最下層,有題為「聖宋江寧府江寧縣牛
首山崇教寺辟支佛塔記」之壁碑,為皇祐二年
(1050)長干圓照大師普莊所記。
〔參考資料〕 《牛首山志》;《續高僧傳》卷二
十(附載);《金陵梵剎志》卷二十八、卷三十三、卷
四十三;《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卷八十二;《支
那佛教史蹟評解》第四。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1053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