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 續 一千六百零一
2018/02/20 04:06:34瀏覽370|回應0|推薦3
◎爪哇佛教
爪哇(Java)為梵文Yava的轉訛字。又
音譯為闍婆、社婆。是印尼共和國的一島。
本島的原住民是屬馬來人種的爪哇族及巽
他(Sunda)族。西元一世紀以後,和西方的
蘇門答臘島都成為印度的殖民地,受印度系王
統的統治。在梵文《羅摩衍那》書中,「爪哇
」記作Yava-dvi^pa,範圍包括爪哇島西部及蘇
門答臘東部。我國漢朝將Yava-dvi^pa音譯為葉
調或耶婆提。據《後漢書》列傳卷七十六記載
,後漢‧永建六年(131),葉調王便已入貢
漢朝。其後至唐代,稱蘇門答臘島東部為Sri^
vijaya(室利佛逝),而稱今日的爪哇島為訶陵。
十五世紀初以來,伊斯蘭教徒入侵,爪哇
的印度系王室至此終告滅絕。1602年,荷蘭設
立東印度公司。至1808年,本島完全屬荷蘭所
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印尼於1946年二月宣
告獨立,1949年八月,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
成立,同年十一月定都於雅加達。
本島的宗教現在以回教為主,但在印度系
王統的統治時代,除婆羅門教外也流行佛教,
今仍保有許多佛教遺蹟及文獻。玆略述爪哇各
王統的佛教如次︰
〔初期佛教〕 此指仍包括蘇門答臘東部
的時代。當時佛教的情況,依《高僧法顯傳》
所載,外道婆羅門較興盛,佛法微弱不足言。
另據《出三藏記集》卷十四〈求那跋摩傳〉載
,罽賓人求那跋摩遠遊師子國,又至南海闍婆
國,普化群迷,闍婆王為立精舍,以師禮敬事
之。師所漢譯的佛典以大小乘律部為主,如《
菩薩善戒經》、《曇無德羯磨》等,由此推想
可知,爪哇也應流行同系統的佛教。
〔訶陵時代的佛教〕 在唐代時已相當繁
榮的訶陵王國,其佛教頗盛行,但仍略遜位於
其西方的室利佛逝。《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卷上云,益州成都人會寧於麟德年間(664~6
65)前往訶陵國,僑居三年,與該國多聞僧若
那跋陀羅合力漢譯佛經(《大般涅槃經後分
》)。同書卷下也記載,荊州江陵人道琳經訶
陵國入天竺,又襄州人法朗偕義淨行抵佛逝,
後病歿於訶陵國。《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
五云,開元六年(718),不空三藏時年十四
歲,在闍婆國見金剛智而師事之,於開元八年
隨侍入洛陽。《宋高僧傳》卷一云,開元二十
九年,不空和弟子含光、慧辯等同往師子國,
中途在訶陵國遇大黑風,誦大隨求陀羅尼一遍
,即時風平浪靜。〈大唐青龍寺三朝供奉大德
行狀〉云,建中年初(781年左右),訶陵國
僧辨弘以該國銅鈸一具供養聖佛院,以螺兩具
等供養惠果,求授胎藏毗盧遮那大法。
〔夏倫德拉(S/ailendra)王統時代的佛教〕
此王朝也崇信佛教,現存許多有關佛教的
碑銘及遺物。就碑銘而言,有西元778年的喀
拉桑(Kalasan)碑,又有782年的凱爾拉克(
Kelulak)碑。二者都刻有梵文偈頌,前者記
載夏倫德拉王統的般遮般那、般難卡拉那(
Pan~capan!a Panan%karan!a)王建多羅妃殿堂(
Ta^ra^-bhavana,即現存的喀拉桑堂),後者
歌頌陀羅尼朵拉(Dharan!indra)王之德,又
記載師僧庫瑪拉克夏(Kuma^raghos!a)造立
文殊師利像。
在石造遺蹟方面,有喀拉桑堂、謝烏(
Sevu)塔、門荼(Mendut)塔、波羅浮屠(
Borobudur)塔等。其中,喀拉桑堂依上述碑
銘可知創建於778年,後因故荒廢,堂內的多
羅妃像也佚失,但堂前有神像,屋上的四十四
龕中有在定佛像。謝烏塔位於喀拉桑堂附近,
其刻文仍保存800年代的文字,以十字形大殿
為中心,外圍繞有供奉在定佛的小龕二四0座
,但今所存佛像不及二十五尊。
門荼塔位於門提藍(Muntilan,雅加達之
北二十九公里)附近的艾羅(Elo)河畔。有
人認為門荼塔和波羅浮屠塔幾乎同時興建,也
有人認為二塔同是某大寺的一部份,但久受火
山灰遮蔽,至1835年才被發現,而掘出整修。
堂內中央安奉高三公尺的釋迦牟尼佛像,左右
安奉各高為二點五公尺的觀音、金剛手菩薩像
,堪稱爪哇佛教中最出色的傑作。
波羅浮屠塔位於門荼塔西方,普拉哥(
Progo)河上游的小丘上,其基部長寬各一百
一十點五公尺,高三十一點五公尺,各壇上配
列許多小塔,塔中安奉四方四佛等坐佛像。關
於下壇迴廊所嵌入的浮彫圖像所表現之內涵,
據推測,其中之基壇為輪迴圖像,第一迴廊為
依《方廣大莊嚴經》(Lalita-vistara)的佛傳
及佛陀本生,第二迴廊為《華嚴經》〈入法界
品〉(Gan!d!a-vyu^ha)的善財童子求法,第三
迴廊為彌勒菩薩,第四迴廊為普賢菩薩。此塔
被認為是以五佛為中心的具體化的曼荼羅。其
建築年代雖不詳,但克羅姆(N. J. Krom)根
據基部保存的刻銘字體,推定為750~850年間。
〔門普辛杜(Mpu Sindok)及多瑪培爾(
Tumapel)王統時代的佛教〕 東部爪哇的門
普辛杜王統,其開國君主門普辛杜及後繼王位
的公主修利‧伊夏那東卡維闍耶(Sri^-i^s/ana-
tun%gavijaya)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但此後諸
王多信奉印度教的毗濕奴神。南宋‧趙汝适《
諸蕃志》卷上闍婆國條說︰「國有寺二,一名
聖佛,一名捨身」。
其次的多瑪培爾王統中,第五王凱爾達那
哥那(Kertanagara,1268~1292)擅長各種
學藝,精通佛典,尤其是怛特羅。曾建設寺院
,對人民廣行布施,自許為在定佛。1286 年曾
贈予蘇門答臘一尊佛像,當他死後,被視為濕
婆佛陀(S/iva-buddha)而奉祀於辛哥沙利(
Singosari)堂。此堂現今除供奉般若波羅蜜
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多羅妃等像外,並安奉
印度教的甘尼沙(Gan!es/a)等像。其中,文
殊像是當時佛教彫刻的代表作之一。
一般而言,多瑪培爾王統時代的遺品,較
其前期中部爪哇遺品之模仿印度樣式,可說已
顯著有爪哇的特色和技巧,而且自前期開始,
佛教和印度教(尤指濕婆教)混淆已甚。
〔瑪闍巴伊特王統時代的佛教〕 此王統歷
代國王均曾建寺院或造像,但其建築彫刻等流
傳至今者不多,無可觀者。唯此時期的爪哇文
學作品值得傳述。傳說哈亞姆烏魯王尤其擅長
作詩舞蹈,其王室非常尊重詩歌,今仍保存當
時佛教徒所撰的《Sutasoma》、《Na^gara
kr!ta^gama》等。其中《Sutasoma》的作者是
門普‧旦多拉爾(Mpu Tantular),依《普
明王本生》(Maha^sutasoma-ja^taka)改編而
成,書中論述三位一體的梵天、毗濕奴、自在
天(Brahma^-Vis!n!u-l^s/vara)與佛陀無別。《
Na^gara-kr!ta^gama》由主宰當時佛教教團的普
拉槃遮(Prapan~ca)所撰,描述哈亞姆烏魯王
巡行東部爪哇各地,並兼論社會及宗教生活。
此外,另有年代不詳的爪哇文佛教典籍,
如《Kun~jarakarn!a》、《Sang hyang Kama
ha^ya^nikan》等。《Kun~jarakarn!a》敘述一夜
叉發菩提心,聞毗盧遮那佛說法,遍歷夜摩世
界,又談及佛教與濕婆教同體。《Sang
hyang Kamaha^ya^nikan》記載金剛乘(Va
jra-ya^na)行者的入道支度、波羅蜜、瑜伽等
及可證得之諸在定佛菩薩等果位,卷首有梵文頌。
爪哇佛教末期的特色在於稟承印度後期密
教,又混雜印度教(尤其是濕婆教)。後因回
教徒入侵,漸受欺凌,終至銷聲匿跡。其中有
不願改宗回教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則逃往東
方的巴里島,保存傳統風習。
〔參考資料〕 《大乘莊嚴寶王經》卷三;《高僧
傳》卷三;《南史》卷七十八〈夷貊傳上〉;《新唐書
》卷四十三(下);《島夷志略》;《元史》卷二一0〈
外夷傳〉;《明史》卷三二四〈外國傳〉(五);《爪哇史
》;《中國南洋交通史》;龍山章真《佛教史》
;Ch. Eliot《Hinduism and Buddhism》。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1043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