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 續 一千五百六十三
2018/02/09 03:55:59瀏覽178|回應0|推薦2
◎月燈三昧經(梵Sama^dhi-ra^ja,藏Chos-
thams-cad kyi ran%-bshin% mn~am-pa-n~id rnam-
par-spors-pa tin%-n%e h!dsin gyi rgyal-po)
十卷。高齊‧那連提耶舍譯。又稱《入於
大悲大方等大集說經》、《大方等大集月燈經
》。收在《大正藏》第十五冊。
經中述說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時,回答月
光童子所問,云依平等心、救護心、無礙心、
無毒心及在因地所修的無量三昧,而得菩提。
或成就施、戒、忍辱等法,則得諸法體性平等
無戲論三昧。又說,菩薩應當成就善巧,住於
不放逸,修神通之業本,行財施、捨身。佛亦
提及自己在因中所行的施、戒等,以明若具足
修學身戒,則可招得相好(容貌莊嚴)及一切戒。
費長房在《歷代三寶紀》卷九所說的「月
燈三昧經,十一卷,高齊‧那連提耶舍,天保
八年(557)於天平寺出。」即是本經,具有
序、正、流三分,乃一世碩德奉詔而譯,故文
章流利。譯出之時,有彥琮制序,但今已不
傳。其卷帙,在宋、元、明三藏中作十一卷,
唯獨麗本為十卷。其梵本及西藏本皆存,現存
的梵本單題為《三昧王》(Sama^dhi-ra^ja),
而梵文《大乘集菩薩學論》(Siks!a^samuc
caya)則稱之為《三昧王月燈經》(Sama^d
hi-ra^ja-candra-pradi^pa-su^tra)。
又,本經有二異本,其一題為《月燈三昧
燈》,又稱《文殊師利菩薩十事行經》、《逮
慧三昧經》,一卷,劉宋‧先公譯,收在《大
正藏》第十五冊。相當於那連提耶舍十卷本中
的第六卷。內容亦具備序、正、通三分,由長
行及重頌構成。乃佛對文殊師利童子,就布施
等六度行及空觀,乃至分衛等說十事。故稱《
文殊師利菩薩十事行經》。《法經錄》記載劉
宋‧先公譯《月燈三昧經》第七卷異譯者,即是此經。
另一譯本亦題為《月燈三昧經》。一卷。
收在《大正藏》第十五冊。雖題劉宋‧先公譯
,然據經中後記所言,恐為後漢‧安世高所
譯。其內容旨趣略同那連提耶舍十卷本中的第
五卷後半。然內文全異。僅有正宗分,而無序
分、流通分。乃就最初的三界終至道識等九十
餘種法門立六行說明。此經在宋、元、明三本
中缺,唯獨麗本尚存。
本經在中國及日本,雖不甚流行,然於尼
泊爾,則為九法之一。中觀學派之大成者月稱
之《入中論》、《中論釋》,及其後繼者寂天
之《大乘集菩薩學論》等書,皆常引用本經,
故知本經為中觀學派之重要經典。
〔參考資料〕 《法經錄》卷一;《開元釋教錄》
卷六;《大乘佛典》第十冊、第十一冊(中央公論社)
;R. C. Chandra Das & P. H. Vidyabhu^s!an《
Sama^dhira^ja》;K. Qe/gamey《Three Chapters from
the sama^dhira^jasu^tra》;N. Dutt《Gilgit Manuscript》。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1022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