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 續 一千五百四十八
2018/02/04 04:58:30瀏覽222|回應0|推薦5
◎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Japanese Association
of Indian and Buddhist Studies)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佛學(含印度研究)學
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全國瀰漫著
研究印度學、佛教學的風氣。各種學術會議一
再地舉行。而與印度哲學、印度文學、佛教學
、佛教史學有關的學者,也殷切期望設立學會。
昭和二十六年(1951),著名學者山口益
、水野弘元、結城令聞、宮本正尊等人,成立
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同年十月十五日於東京
大學舉行創立總會。會中決定會則、理監事與
營運方針,學會乃告正式運作。二十七年一月
,本會加入日本學術會議,成為全國學會聯合
體的一部分。同年七月首度發行會刊《印度學
佛教學研究》(Journal of Indian and
Buddhist Studies)。十月在東京大學舉行第
一次學術大會,發表研究成果者共計七十餘
位。所發表的作品,收錄於翌年三月發行的第
二期會刊。其後每年之學術大會,由各大學輪
流主辦。會刊每年印行二冊,頁數約六五0頁
至八百頁之間。內文包括九十餘篇至一百八十餘篇不等。
學會的運作以會員組織為主,凡繳費者即
成會員,可發表研究成果和獲贈會刊。辦事處
設在東京大學文學部印度哲學梵文學研究室。
第一任理事長為宮本正尊。
○︰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簡介
成立緣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之後,日本學術界為
了迎應國際思想文化學術的交流,而成立「日
本學術會議」。此學術會議由人文({1}文、哲
、史、教等)社會({2}法{3}經)自然({4}理{5}
工{6}農{7}醫)等七部分構成。而首先展開學會
活動的「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就是屬於七
部之中第一部的「文學、哲學、史學連合會
」的全國學會連合體。
1951年十月十五日,日本印度學及佛教學
研究學者宮本正尊、金倉圓照、山口益、水野
弘元、結城令聞、花山信勝、平川彰、[土+反]本幸
男、西義雄、干潟龍祥、[迫-白+十]直四郎、長井真琴
等人,於東京大學山上會議所創立「日本印度
學佛教學學會」總會,審議會則,選舉負責人
員。網羅日本全國的國立大學、佛教各宗立大
學、私立大學的專門學者,從事學術的研究,
期孕育一對世界文化最有貢獻之學會。
學會會則
第一條 (名稱)本會稱為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
第二條 (事務所)本會的本部事務所設於東
京大學文學部印度哲學研究室。
第三條 (目的)本會以聯絡印度學及佛教學
的有關研究團體和個人,並促進此學之發達普及為目的。
第四條 (事業)本會為達到第三條之目的,從事下列諸事業︰
(一)學術上的研究調查。
(二)召開學術大會、講演會、研究會及其他集會。
(三)發行會刊「印度學佛教學研究」。
(四)援助會員研究。
(五)連絡「日本學術會議」、「文學、哲學
、史學學會」、「日本佛教學會」及「日本宗教學會」。
(六)其他必要事業。
第五條 (會員)贊同本會之目的者,得為本會會員。
第六條 會員分為下列三種︰
(一)普通會員
(二)維持會員
(三)名譽會員
註︰普通會員加入辦法,只要填寫學會規
定的表格,繳納會費即可。資格並沒有嚴格限
制。且外國人亦可參加。
第七條 普通會員和維持會員必須繳納會費,
名譽會員為對本會在精神上物質上具
有功績,經理事會推選者。會費的規定另行訂立。
第八條 會員得享有本會刊行物(學會刊物每
年出版二冊)、出席集會(即「日本
印度學佛教學會」)並且能夠在此集
會中發表個人之研究,且將此研究刊
行於學會誌(本會學報)上。
第九條 (幹部)本會幹部如下︰
(一)理事長一名。
(二)理事若干名。
(三)評議員若干名。
(四)監事二名。
(五)幹事若干名。
第十條 (理事長)理事長由理事之中互相選出
,理事長代表本會,統理會務。
第十一條 (理事)理事由評議員中互相選出
,理事組織理事會處理會務。
第十二條 (評議員)評議員由總會中互相選出。
第十三條 (監事)監事由評議員中互相選出
,監事於出席理事會中可以陳述意見。
第十四條 (幹事)幹事由理事長於會員之中遴選產生,擔當會務。
第十五條 (幹部任期)幹部之任期二年,然重任者可延期。
第十六條 (經費)本會經費來源︰會費、寄
付金(即捐贈金)及其他收入。剩
餘金及寄付金累積做為基金。
註︰寄付金(乃各宗派寺院和民間財界捐
贈)另有負擔金(各大學平均分擔)及文部省
科學研究費成果刊行費補助金。
第十七條 (年度)本會的年度為每年四月一
日起至翌年三月三十一日止。
第十八條 (支部)本會得設立支部,細則另定。
第十九條 (會則變更)本會則若有變更,由評議員開會議決。
第二十條 (實施)本會則由1951年十月十五日開始實施。
學會誌「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的刊行
1952年七月,將會員發表論文編印成冊,
刊行學會誌。並定名為「印度學佛教學研究
」。每年發行二冊。會員得享有此刊物。最初
發行時為七百部,至現在則已有數千冊。此刊
物除了會員得以持有之外,並寄贈給海外著名
學者、大學、研究所、圖書館。
學會賞(學會獎)的設立
1957年七月六日,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
在高野山大學召開第八屆學術大會會員總會,
為了紀念學會創立五週年,並獎勵新進研究者
,特別設立「學會賞」。
考選辦法︰凡參加學會為普通會員,其前
年度的研究論文,發表於學會誌,或者其他學
術雜誌,具獨創性之優越業績者,經由學會評
議員投票選舉,理事會中討論,再由理事長決
定。原則上每年選出三名至五名,並發給獎金。
1958年六月七日第一回頒授學會賞,受賞
者計有三枝充[上直下心]、宮[土+反]宥勝,井口泰淳等七
名。之後如[木+尾]山雄一、金岡秀友、鎌田茂雄、
櫻部健、高崎直道、塚本啟祥、服部正明、早
島鏡正、前田惠學、前田專學、柳田聖山等學
者,都曾經受賞。1975年,由於「日本學術會
議事務局」,在頒給「學協會的學術賞」之中
,除了獎金之外,並頒給獎狀、獎牌,因此學
會從第一回開始,追加頒給受賞者獎狀,1974
年學會並曾出版《學會賞受賞者名簿》。
科學研究費
1957年日本學術會議研究會委員會設立「
講座研究費」和「科學研究費」。由文部省(
即教育部)發給獎金,獎勵學術研究界。前者
為獎勵各國立、公立大學教授及學生之研究
費。後者為日本為振興科學研究(包括人文、
社會、科學等)所頒給之研究費。「日本印度
學佛教學會」,每年也接受此研究費。佛教研
究界受獎勵對象分為下列幾種︰(以下獎金額
皆為日幣,數目可能隨年代調整,此處所列,僅供參考。)
(1)大型學術用書或工具書之編輯︰每年頒給三
百萬元,數年之內必須完成,為因應國際需要
之學術用書。例如︰「大藏經學術性總索引
」(已刊行之「南傳大藏經總索引」──水野
弘元,即屬此)、「梵漢藏巴英日對照、佛教
梵語的總括性研究」、「西域文化研究」、「
大正新脩大藏經總索引」。
(2)綜合研究︰每年平均發給數百萬元,約十
位研究者,二年至三年完成之研究。例如︰「
空觀的思想史研究」、「佛教倫理思想的研究
」、「佛教論理學的研究」、「佛教的意識問
題」、「禪和世界文化」、「南方佛教的調查
研究」、「亞洲佛教美術樣式的研究」、「中
國佛教人名的總括性研究」、「佛教固有名詞
的總括性研究」……等等。綜合研究中有「特
別綜合研究」,例如亞洲諸問題的研究。
(3)機關研究︰每年頒給二百萬以上,以機關
、學校團體為單位,數年間必須完成者。例如
「西藏及周邊地域的宗教和社會生活」──東
京大學、「以敦煌文書為中心的東西文化交流
之研究」──東北大學、「佛教術語現代化之
研究」──東洋大學等等。
(4)個人研究︰每年平均頒給十萬元左右,為
個人的研究,在二、三年之內完成者。如《中
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的研究》(鎌田茂雄)、
《中國禪宗的教團史研究》(鏡島元隆)、《
日唐佛教交涉史》(田村圓澄)……等等,此
種研究數目最多。
(5)獎勵研究︰每年發給三萬元至六萬元,獎
勵中小學教員而從事佛教研究者。如《敦煌佛
教的史學性研究──以敦煌出土的藏語文獻為
依據》(上山大峻)
(6)海外學術調查︰發給大批款項(一千萬左
右),派出學者至世界各國從事學術調查。如
京都大學人文研究教授水野清一,曾至伊朗等地調查。
(7)研究成果刊行費︰由文部省發給獎金,獎
助出版學術定期刊行物,例如「日本印度學佛
教學會」的學會誌「印度學佛教學研究」,每
年由文部省接受十七萬左右的輔助金。
除了國家文部省的獎金之外,民間財團法
人也經常設獎金,獎勵學術界刊行學術圖書。
如「恩賜賞」、「學士院賞」、「朝日賞」、
「每日賞」、「讀賣賞」(後三者為日本三大
報紙)等等。
附︰有關日本各種學術賞金,1968年一月
,日本學術振興會的「學術月報」出有特集〈
學術關係授賞〉,內有詳細介紹。
又,每一次的學術發表大會情況如下︰
(一)時間︰二日
(1)第一日
    {1}研究發表──上午九時至十二時,下午
一時至四時,每人發表十五分,接受質問五
分。發表內容分成數部會(如印度、中國、日
本等),分別在各個室內發表。每一部會並有
「司會」數人,輪流主持發表會。
    {2}理事會──正午十二時至下午一時。
    {3}紀念攝影──下午四時半。
    {4}會員總會──下午五時至七時。
    {5}懇親會──下午七時至九時。
(2)第二日
    {1}研究發表──同第一日
    {2}理事會──同第一日
    (二)會場︰由日本各大學輪流召開。
註︰各內容及時間,應需要而有所變更。
              ┌在東京大學召開
第一次學術大會┼七十五人發表
              ├分為三部會
              └1952年十月二十五、二十六日
                  ┌在佛教大學召開
第二十九次學術大會┼三八八人發表
                  ├分為十部會
                  └1978年七月十一、十二日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10124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