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29 19:15:14瀏覽89|回應0|推薦2 | |
偶然從資料夾裏翻出來的,短短的心得文,應該是唯一一次寫這種主題,畢竟我對日式動畫真的沒什麼興趣,而且總覺得愈到這種小情小愛的東西,就會感覺很噁心,所以那時候我非常自然的用思辨方法來分析單戀這件事: 「昨天上課雖然很累,但算是跟魏老師聊了一次。大家都不錯。點出的問題都比我的想法複雜很多。昨天主要的切入點是愛這件事;無論男女、親友、同儕等等哪一種愛。就算只有經歷過一種,對大多數的大學生來說,都是很有共同經驗的主題。 昨天談到最後,愛跟自我意識(或者稱心牆、EVA裡面的AT立場)竟然是相抗的。愛的時候,竟然是要放棄自我的。最嚇人的是,我竟然隱約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注:那時候(大四下)我被迫研究新世紀福音戰士這部動畫電視劇。是部好作品,但總脫離不了日式作品共有的,一種不自然的氣息。 「那時候我馬上聯想到最單純的狀況(科學訓練的功勞):單戀;在別人無從知道你的意思,在沒有人能幫你,你必須面對赤裸裸的自己的時候,那就是單戀。單戀讓你很混亂、很迷惘而且很不安,因為那時候你根本找不到自己。那時候你連心裡最根本的地方都喪失自我。單戀讓你的一切俯仰、思緒都分不清彼此。 『駒子的一切都經由島村而展現,島村似乎無法經由駒子表現什麼。』這是川端康成的小說《雪國》(我唯一拜讀過的日本文學,沒想到竟然用上了)裡對單戀的描述。 一時之間也沒辦法講的更具體。畢竟這些描述跟體驗的文字都非常個人。不過我一直覺得,在人們專注於個人的經驗與沉澱時,偶爾抬起頭來,竟會發現別人跟你如出一轍。」 後話: 其實我一直受到反烏托邦三部小說很深的影響。即是:自由與幸福就跟量子力學裡的動量與位置一樣無法兼顧 。所以很自然的,單戀的人失去了自由,無論他愛(或是被教導該去愛)的是什麼,在他習慣以後(或許就是出生以後),便會得到幸福。這種幸福不來自對象的回應,而是在實踐愛的過程中,感覺到的溫暖與踏實。但這似乎不及自由所帶來的成果那樣的深遠與長久。所以才有人要反烏托邦,畢竟與自由那種歷經煩悶、孤獨與疲勞後,徐來的心境相較,幸福不過是種短暫的錯覺罷了。 擺脫了烏托邦的枷鎖後,人得到的只是另一種更貼近人性的桎梏,或許,如果可以利用微積分的極限定義的話,人最終能達到的就是人性本身…也許人類還是不夠偉大,在我們依然會為了永恆的瞬間落淚的時後。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