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01 22:58:11瀏覽204|回應0|推薦1 | |
有這樣一些兒童,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顯得極端孤僻,不與人交往,言語能力很差,特別喜歡重復、刻板地活動,對於有這些現象的兒童要警惕是否患有孤獨症。 孤獨症的症狀一般在小兒3歲之前出現,很多在生後不久就表現異常,約 1/3~1/2在生後一二年內發育基本正常而以後異常。基本的特徵爲社會交往障礙、言語發育障礙、興趣範圍狹窄及刻板僵化的行爲方式。此外還常見感知覺、智力和認知等方面的障礙。 (1)社會交往障礙 不少病兒在嬰兒期表現出回避眼對眼的注視,缺乏面部表情,對父母缺乏情感,不願被抱起,無依戀感。喜歡獨自玩耍,不與其他小朋友交往。對正常兒童的喜好無興趣,卻對某種東西特別感興趣,如迷戀一塊石頭而時刻不能離開。 (2)言語障礙 病兒少語或不語,有的是從小言語即未發育,有的則是 2~3歲前有言語表達,但以後會講的話逐漸減少甚至喪失。不會與人交談,自言自語,或說些莫名其妙的言語。分不清“你、我、他”。重復及模仿言語,有時無故尖叫。不會運用手勢、姿勢或表情表達自己的要求或態度。 (3)刻板的行爲方式 固執于自己的行爲方式,不願或拒絕改變,如出門一定要走某條路線,遇到障礙和積水也不繞道。行爲刻板、重復,常做出旋轉、拍手、身體前後搖擺等特殊動作,甚至有自傷、自殘行爲如撞頭、咬手等。 (4)感知覺障礙 病兒對各種刺激均可表現出異常,有過強、過弱或有不尋常的體驗。感覺遲鈍者可對疼痛無反應、 “聽耳不聞”、“視而不見”、久轉不暈。感覺過敏者,如對光敏感;聽到稍大的聲音就煩躁不安、捂上耳朵。 (5)智力障礙 3/4的病兒智力低下,適應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普遍較低,有的病兒在智力普遍低下的背景中,有某種超常能力,如背誦、識字、記名稱、計數、推算、音樂感強等,被稱爲“白癡學者”,他們的機械記憶能力極強但理解性記憶能力較差,可以速算多位數的加法但不會應用。 對兒童孤獨症無單一的特效治療,提倡藥物、訓練和特殊照顧的綜合治療。訓練如語言訓練,自理能力、社會能力訓練,感覺統合訓練,音樂療法等。培養小孩自己吃飯有啥好處? 不少家長因爲怕小孩自己吃飯吃得慢,飯菜會變涼,而且有時吃得滿桌狼藉。所以,雖然小孩已長到五六歲,但還在喂飯,實際上從成人喂給小孩吃飯到小孩自己吃飯是一個飛躍,作爲家長應該培養小孩學會自己吃飯。 小孩學會自己吃飯,可以提高小孩對吃飯的興趣。2~3 歲小孩常會說“自己吃”,這是獨立願望的表現,在心理基礎上已具備了學習自己吃飯的願望,雖然他吃不好,匙對不准嘴,甚至用手抓著吃,但當他終於吃到飯菜時,會表現出很高興。所以,一般7~10個月起就可讓小孩自己試拿杯子、小匙,到 2歲時可以讓他自己拿匙吃飯,4歲左右可訓練用筷子吃飯。 此外,小孩學習自己吃飯可以訓練其手的精細動作,使用筷子也是一種複雜的協調動作,通過手指肌肉的協調動作,能夠用筷子夾住食物,並準確地把食物送入口中,這樣就能訓練小孩手指的精細動作。 在培養小孩自己吃飯時,家長可以先教小孩左手端飯碗,吃飯時身體保持姿勢端正,不能扒著吃。要把飯撥到嘴內,然後把碗穩放在桌上。萬事開頭難,必須耐心教,不能簡單從事,包辦代替,只有通過小孩自己反復實踐來掌握吃飯的技能。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