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白紙的故事
2022/11/28 11:32:34瀏覽1222|回應4|推薦10
中國各地出現「白紙運動」或「白紙革命」─從反封控出發的自發性抗議,也在諷刺「就算抗議的內容被清除我們還是知道它發生過」。

《晉書‧殷浩傳》有以下的有關白紙的故事。名人殷浩因為喪師失地而被褫奪權位,每天閒閒在家,用手在空中摹寫「咄咄怪事」四個字。他的舊識─也是隱隱然的競爭對手權臣桓溫想起用他,打算讓殷浩作尚書令的官,派人送信給殷浩,殷浩欣然答應。在攤開紙張準備寫回信的時候,字斟句酌,怕詞不達意傳錯訊息,心中猶豫不決,寫好回信卻開了信封又閉合,再開再閉,如此往復幾十次,最終竟然回了桓溫一張白紙,「大忤溫意」,從此兩人就沒再聯絡了,官也做不成了。

殷浩雖然這件「交白卷」的事沒做好,但他面對強權,不卑不亢的態度值得欽佩。史書上說他「少與溫齊名,而每心競」─殷浩年少時與桓溫齊名,而兩人卻暗中爭強鬥勝。

一日桓溫問殷浩:「你我相比,如何?」

殷浩回道:「我與你交往蠻久了,如果讓我在你我之間選擇的話,我寧願做我自己。」(「我與君周旋久,寧作我也。」)

這一次中國民眾「做自己」的訴求怕是「和諧」不了的。

字少的勝過字多的,這個道理在政治宣傳上尤其如此。就算無法做到空無一字─像武則天陵墓「無字碑」的功力,但少少幾個字,往往有千鈞重力。

1990年,在李登輝總統任命新任閣揆郝柏村消息揭露之後,《首都早報》在報頭及頭版以半版篇幅,超大字體刊登聳動的標題「幹」,宣示「反對軍人組閣」,震撼了當時的輿論民情。

而同樣發生在中國的,1989年的天安門學運裡也有一個例子。學生在廣場上聚集,到了五月初,一般輿論都希望當權者能與學生持續溝通,不料當局不為所動,並在五月中宣布戒嚴,阻斷了對話與和平解決的可能性。

當時香港向來親共的文匯報,在戒嚴宣布當天的社論只放了四個字的標題:「痛心疾首」!然後其他社論文字部分完全空白,既抒發了針對戒嚴令發布的不滿,又隱含了新聞無法自由的無奈。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yiutang&aid=177606785

 回應文章

麵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11/29 07:46
如果當年中國仍是由國民黨執政,至今還是美國的走狗,一如現在的台灣。就這一點,毛澤東的功六過四算是公允的評價。

whocare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11/29 05:06
1989天安門事件,趙紫陽親赴天安門廣場與學生懇談並向學生鞠躬,但學生不願見好就收,持續上綱上線,導致趙紫陽溫和派路線失敗,改換強硬派出面收拾。

nuitgrass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2/11/28 18:24
89年的天安門學運_______
這應該是最早的顏色革命或花卉革命,跟
2014年的太陽花相距25年,成果卻天差地別。

太陽花搞垮了馬政府、羞辱了江宜樺,將背後的「主導勢力」推上權力中心,與美國唱和。

而89民運沒能將正在萌芽崛起的中國掐死在搖籃中,讓現今不少人遺憾,中國多了三十年時間茁壯。

對美國人來說,蘇聯解體時的美妙滋味,不能複製,只能回味。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11/28 12:27
同樣是白,蔣介石在台灣的白色恐怖就不一樣,抗議就被軍法審判,槍決之後,家屬連遺書都拿不到,人民連舉白紙的自由都沒有
中國人把蔣介石趕出中國,原來還是一種民主進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