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2/05/29 11:28:18瀏覽1353|回應1|推薦9 | |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主要是裴松之所引的《江表傳》)有以下的史實。
西元208年八月,曹操大舉南下,以輕騎一日一夜急行軍三百餘里,大破劉備軍。劉備棄了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剩下數十騎兵往南逃走,在夏口暫停喘息整理殘兵。窮途末路的他,只好派遣諸葛亮出使東吳,「自結於孫權」,希望與東吳共抗強敵。 深感「唇亡則齒寒」的孫權隨後委派周瑜、程普等將領,率領水軍數萬與劉備殘軍并力禦敵─這個兵力與曹操大軍相較,仍是明顯的劣勢。《江表傳》將劉備的戒慎恐懼與失望的心情寫得栩栩如生: 諸葛亮出使東吳還沒回來,劉備一直聽到曹操大軍南下的消息,恐懼地不得了,每日每夜地派遣斥候,等候孫權的援軍。當斥候回報孫軍已到的消息,他還狐疑:「怎麼知道來的戰船不是曹軍呢?」 接著劉備遣使慰勞周瑜等將士,接著親自前往東吳軍中面見周瑜,開門見山地問: 「今拒曹公,深為得計。戰卒有幾?」(今天我們連兵抵抗曹操,深深孚合我們二家的大計。你有多少兵力啊─無有堂按:前二句是寒暄,最後一句才是劉備心急如焚想知道的。) 周瑜直白回答:「三萬人。」 劉備大失所望:「恨少!」(這……沒有很多啊!) 有演員根據自己朋友的目擊,說病亡的幼童「很多」;驚動了政府高層動員司法檢調,回擊「沒有很多」。 其實執著於「八個」「十個」或八十個,這數字到底有沒有很多,甚至動員公權力封殺震懾不同意見,是沒有意義的。 重點是其他的東西:疫苗、快篩、藥物、人員、物資等準備工作。嗯……這些東西,在問題發生的時候,通常都「恨少」─沒有很多。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