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爲何馬蕭會贏這麼多?
2008/03/23 21:23:15瀏覽475|回應1|推薦13
在1月12日的選舉中,民進黨輸掉了褲子,這次則是輸掉了內褲。221萬的差距按選舉前民意調查結果是正常的,但是這種民意調查的結果真正變成了選票,還是讓人吃驚,吃驚的不是馬蕭勝謝蘇,而馬蕭創紀錄地勝出謝蘇這麼多票,怎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其實這種結果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小民認為這大概可以分為四個方面:
  1)人民的力量。中共的溫家寳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只有把人民放心上 人民才能讓你坐臺上。”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發表獲勝感言時說,“沒有一黨獨大的問題,人民最大!”兩段原創的話,卻同是對古代聖賢語錄的上佳發揮,管子說“國以民為本”、孔子說“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其中的“民”與“民主、民權、民生”中的“民”字都是一致的,人民已經擁有或者將要擁有決定性的力量,這是小民最希望看到的。
  臺灣民眾用手中的選票啟動了中華民國歷史上的第二輪政黨輪替,因此,人民擁有自由選擇候選人的力量是馬蕭可以戰勝謝蘇的前提,臺灣民眾用選票表達了對經濟發展及穩定生活的訴求。
  2)民進黨與謝長廷選擇了錯誤的路線與策略。
  民進黨“執政”以來的拙劣表現決定了民進黨必將得到來自人民的懲罰,其實這種懲罰從民國九十四年已經開始了:
  94年12月3日的臺灣縣市選舉,泛綠大敗,民進黨方面的負面選舉的始作蛹者(如羅文嘉、林佳龍等)都自食惡果紛紛落馬;
       95年夏季,轟轟烈烈的紅衫軍倒扁運動中,陳水扁面對百萬民眾要求下臺的示威而無動於衷,他以為自己挺了過來,殊不知他所在的民進黨需要為他一時的“堅挺”付出更高昂的代價。
  今年年初的“立法委員”選舉,民進黨慘敗,在“立法院”中甚至達不到四分之一的比例,重新回到小黨時代,民進黨三寶“林重謨、蔡啟芳、侯水盛”以及王世堅全部落馬,事後,民進黨的新三寶“上杜下謝連莊”(杜正勝、謝誌偉、莊國榮)不得不提出辭職;
  以上三件事情的出現仍然沒有引起民進黨的重視,他們沒有深刻反省,沒有果斷切割,而是繼續從前的負面選舉的路線,他們忘記了這種路線早在三一九事件後已經被他們走到了末路,第三次大敗就已經不可避免了,正如馬英九在上次選舉獲勝後所說的那樣,國民黨獲勝的原因並非是國民黨多強,而主要是民進黨太濫。
  許多看似對民進黨有利的因素最終反而是在幫國民黨加分,這是民進黨所未預料的,比如讓馬英九陷入特別費官司,最終二審判定無罪一方面證實馬英九的清白,另一方面也拉近了民眾與馬英九之間的距離,選舉前鬧出的踢館事件及李登輝最後時刻的挺謝表態,看似可以讓謝蘇的得票增出幾十萬,殊不知這反而增加了國民黨及挺藍民眾的危機感,越發幫助了國民黨。馬英九被起訴而謝蘇不被起訴,陳菊輸了官司卻贏了官位,中選會對馬蕭的不公正對待,類似這些拙劣的表演,民進黨做了太多了,從前,大陸被譽為民進黨的“最佳助選員”,現在可以說,民進黨反倒是成了國民黨的“最佳助選員”,從陳水扁到民進黨諸寶,他們的所作所為無不起到了為國民黨加分的效果。
  其實民進黨本不至於這麽慘,假如初選時決定的候選人是蘇貞昌,322鹿死誰手還不一定,但是,謝長廷在臺北市長選舉中的意外高票讓這種機會化為烏有,民進黨因為確定謝長廷為候選人而距離慘敗又近了一步。
  如果我們從民進黨中找出一個最能代表民進黨形象的人,這個人就是謝長廷,這個最擅長“逆轉”的人卻正是導致民進黨大敗的因素之一:
  謝長廷應該後悔,他早就認識到陳水扁的存在是自己當選的最大障礙,但是他卻沒有做出及時的切割,背上陳水扁的包袱,也是他最大的敗因之一;
  謝長廷應該後悔,他忘記了自己是競選臺灣地區的最高領導人而非是高雄市的市長,高雄是民進黨的傳統票倉,但是臺灣不是,臺灣的最高領導人不應該是一個只會攻擊其它候選人而無法提出自己的明確解決方案的人;
  謝長廷應該後悔,在高雄時他應該約束自己及下屬不要弄得弊案纏身,這直接導致的後果是讓自己這個弊案纏身的民進黨傑出代表去攻擊一個素以清廉聞名的國民黨“不沾鍋”,在這樣的情況下,馬英九這只亮晃晃的“不沾鍋”就成了謝長廷的一面鏡子,他對著這面鏡子反復打自己的臉,別人都看得到,就他不知道;
  謝長廷應該後悔,他應該好好學習團結溝通之道,團結好黨內同仁,不至於以他民進黨內的一派之力去挑戰全面動員起來的國民黨。
  3)國民黨與馬英九選擇了正確的路綫與策略。
  民進黨上臺8年,臺灣經濟停滯不前,人民生活困苦,臺灣人民最需要的是經濟發展、生活改善、社會和諧,國民黨正是選擇了這樣的路線,處處以此為出發點,這直接打在了只擅長街頭運動的民進黨的痛處,另外,小資的國民黨這個學生也從草根的民進黨這個“選舉學大師”身上學到了不少實用的東西,比如:適當用些下三濫的手段(辱罵大陸等)來吸引中間及淺綠區的選民;提前公布民進黨的奧步措施將民進黨的一些原本可能有用的奧步措施成為了劇本表演,從而失去效果甚至起到負面效果;以毒攻毒,以反貪腐對討黨產,以“返聯公投”對“入聯公投”,這種跟風行為雖然缺乏創意,卻實實在在地讓民進黨以“公投綁大選”提升本方支持率的算盤落空,還捎帶將“入聯公投”有可能通過的政治風險消滅於無形之中,要知道,如果此次只有一項“公投”,邁過50%的門檻的可能性還是存在著的。
  當然,需要提一下馬英九個人所采取的策略是相當正確的:
  他敢於調整國民黨的路線,給民眾以國民黨在實施本土化路線的印象。他選擇了本土出身長於經濟的蕭萬長做副手可謂是完美之選,既詮釋了他發展經濟的決心,又吸引了本土選票;
  當謝長廷不理馬英九的提問而對馬英九卻窮追猛打的時候,馬英九正面他的攻擊,該澄清的時候澄清,該道歉的時候道歉,馬英九用這種謙恭的態度表明了國民黨沒有一黨獨大的霸氣,證明了自己最具備作為最高領導人需要有的寬廣胸懷與包容之心;
  馬英九主打政策面,放下身段深耕民間,全臺灣走透透,尤其是對於臺南地區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從民進黨最傳統的票倉拉選票,可謂是釜底抽薪;
  當然,馬英九也不會放過謝長廷留給他的種種可攻擊之處,聰明的是,他沒有笨到親自與謝長廷肉博的地步,而是由邱毅出馬揭弊,起到了一石兩鳥之效,既打擊了謝長廷,也避免讓自己陷入到負責選舉的漩渦之中。
  4)中國大陸因素與美國因素的影響。
  應該說,這次的臺灣選舉,大陸與美國的關註方式似乎調了一個兒,大陸對選舉保持低調,避免因為一些較為強硬的舉動為民進黨“拉票”,美國則頻頻發言,反對“入聯公投”,並在綠卡的問題上給了馬英九以幫助(據傳制止夏馨為民進黨站臺,並在綠卡問題上為馬英九解套),雖然這不足於影響到選舉結果,卻說明了一個問題。中央政府已經改變了原來強烈反對美國幹預臺灣事務的態度,而是通過這種退一小步的措施將美國由“臺獨”的背後支持者身份轉變為臺灣局勢的維護者之一,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由美國來實現大陸的意誌,這恐怕是美國所不願意面對卻又不得不面對的,無論如何,這些措施都是對國民黨加分的措施。當中美兩個大國都是以維護臺海穩定的形象出現在臺灣選舉中的時候,臺灣就很出現類似三一九這樣的情節了。
   (二)臺灣選舉的影響。
  馬蕭獲勝,既是臺灣民眾願意看到的,也是大陸願意看到的,卻不一定是國際社會都願意看到的,這次選舉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可以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1、對臺灣的影響。馬蕭獲勝是臺灣人民之福,隨著國民黨的重新上臺,臺灣將結束由“執政者”挑動族群分裂、制造意識對立的局面,自此之後,“一黨獨大”的臺灣將重新走正常軌道,兩岸交流將提升,經濟融合將加速。民進黨連續經歷三次選舉慘敗,可能會對原來的政治路線進行調整,由深綠向淺綠靠攏,或者再向中間靠攏一些,否則當全臺灣都感受到大陸的經濟紅利的時候,民進黨就會像臺聯黨這樣被徹底邊緣化。當然,這三次慘敗並不會將民進黨完全擊垮,因為在過去的三次選舉中,無論民進黨如何慘敗,他們的支持率始終保持40%左右,北藍南綠的基本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基本盤,民進黨仍然擁有生存的空間,民進黨成為了在野黨,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會一直是在野黨,這次失敗意味著陳謝二人均要退出政壇,民進黨可能進入到蘇貞昌時代,對大陸與國民黨而言,都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避免因為忽視這一情況而導致臺海出現不願意面對的問題。
  2、對大陸的影響。我在選前曾說過一句話,國民黨上臺將會推動中國的民主進程,民進黨上臺將會加速中國的統一的進程。現在看來,至少後一句暫時不需要考慮了,雖然到5月20日近兩個月的時間裏存在著意外發生的可能,這可種可能已經是微乎其微了,畢竟馬蕭勝出的是221萬票,而不是2萬或20萬票,陳水扁缺乏在這樣大的差距下制造亂象的勇氣,余下的兩個月裏,這個“臺灣之子”他只能是心謊意亂地在跑路與入獄中謹慎地作出選擇吧。
  臺灣一直是全球華人的民主試驗田,這次選舉的順利進行對於大陸應該有一定的啟發意義,雖然在這次選舉中我們看到了陳水扁的政府數次以行政資源來試圖影響選舉結果,看到了雙方候選人在選舉過程中為勝選不惜將選舉拖到負面選舉的軌道,但畢竟沒有出現上次三一九那樣的事件,選舉順利進行,最終得到人民最多支持的候選人獲得了“執政”的機會,臺上的人被人民的力量送下了臺。而在選舉之前,但是無論是馬英九在“特別費案”被兩審認定無罪,還是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案”必須面對獨立司法程序的審判,這對大陸都有正面的示範意義。
  臺灣的這次選舉,將近期套大陸身上的三個枷鎖解除了一個(另兩個是xizang問題與北京奧運會),同時也為臺灣套上了一個緊箍咒,那就是“公投綁大選”及“臺灣獨立”一事從此沒有哪個政黨會輕易提起,這也是我們樂於看到的。
  大陸在這次選舉之後還必須面對兩個問題,一是如何應對政權過渡時期的臺灣局勢,一是如何將有利的政治形勢轉化為對兩岸人民都有利的實際成果,從而最大的程度地維護國家利益,推動兩岸統一的落實,當然,這個四年內的雙方可以就兩岸地位問題展開實質性的談判就算不錯的成績了。
  3、對國際社會的影響。
  其實對於臺灣問題所涉及到的其它國家,無非是美、日、韓三國,對於美國而言,國民黨對大陸的制約價值不如民進黨,但是一個不會讓美國焦頭爛額的新的臺灣“執政”者的出現也許不算是一件壞事,大陸在這方面需要展開一場與美國爭取臺灣好感的競賽,在不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下繼續對臺灣釋放一定善意,不將臺灣推到美國的一邊應該是我們對臺政策的側重點之一。同理也適用日本,日本對於臺灣的心態與美國類似,不同的是,日本缺乏有更多想法的底氣,大陸與臺灣之間加強了互信與交流,日本的破壞性想法就會越弱,因為日本是在本地區之中,臺海出現問題,沒有回旋余地的日本將受到極大的沖擊。臺灣選舉對於韓國而言,不是個好消息。韓國沒有少從兩岸分裂中收取經濟紅利,隨著兩岸三通的全面推動,恐怕韓國的轉口貿易與航運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大陸如果接受更多的臺灣商品,就意味著同質的韓國商品就要讓出一定的市場份額,李明博總統去抱美日大腿而忽視中國的一個原因恐怕也在於此吧。
  歷史總有奇妙之處,馬英九在臺北市長選舉中擊敗了陳水扁,成就了陳水扁的“總統”之路,陳水扁的8年的施政失敗又成就了馬英九的“總統”之路,而且給了馬英九一個極低的起點,賦予了馬英九巨大的歷史機遇,恐怕這是陳水扁做夢也想不到的。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scx922&aid=1720725

 回應文章

執政者的對面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不是因為KMT作對..而是DDP做錯了
2008/03/24 01:23

馬蕭會贏的多..

因為DDP選舉前的過度政治操作..

原本希望激起對偏向DDP意向卻放棄投票選民的投票意願..

沒想到卻讓稍偏KMT的支持者與看不慣DDP的中間選民更看不下去..

DDP自己的票催不出來..卻催出對KMT的危機感..

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