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聲音的療效
2016/10/15 07:29:33瀏覽867|回應0|推薦8
近期終於有心好好拿出醫學共振音樂來聽,十分有趣。

醫學共振音樂是一德國古典音樂家用四十年編寫出來的不同音樂,在科學家及腦科專家的協助下,透過儀器驗證過,能平衡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可減少疼痛、改善失眠、降低血壓、增強免疫系統。

不少人曾告知其效果,我自己還是第一次試,主要聽放鬆壓力的數張CD,對我而言入睡效果很好。至於太太,則說睡前做瑜伽時聽着,感覺比睡覺時聽好。我也請親戚一試,雖然未對睡眠有幫助,但也算令人安寧且容易接受,可能要多聽一會兒才有效果。(更新:出稿後,太太若已晚晚聽了兩週,睡得比兩週前好,她感覺是身體接受了頻率多了)。

都市人忙碌,要長時間聽指定CD,大家都可能騰不出一兩個小時,令效果打了折扣(主要建議一天要聽兩次,像服藥一樣,世衛曾做實驗,比任何精神科藥物有效四至八倍)。

而其一有趣之處,乃並非全為耳朵而設的音樂,而是為調節整個身體的能量場。音樂是以低至0.034Hz低周頻(人類耳朵只能接收20Hz),以共振技術透過神經傳遞。關於這一點,令我想起關於聲音的共振,中醫也有提過,不同的聲音對不同的器官有振動作用,例如有一套氣功叫六字訣。

六字訣是以六聲(「噓」平肝、「呵」補心、「呼」培脾、「呬」補肺、「吹」補腎、「嘻」理三焦)氣練功。鼻子吸氣,嘴巴徐徐吐出。吐氣時嘴巴要做出六種聲音的嘴形來吐氣,但是不能發出聲音來。也就是,心中有聲,嘴巴無聲,不能讓耳朵聽到這六種發音。不過初練時可先發聲,然後便減低聲浪。

這類依靠振蕩的醫療,呼吸尤甚重要。六字訣註明放慢呼吸可以減緩腦波的頻率,使腦波從激情的γ波(30至60Hz)降到警戒緊張的β波(12至30Hz),然後再降到安靜放鬆的α波(7至12Hz),這也是幾種放鬆的共振音樂,嘗試把腦部調到的波段。

有科研發現,呼吸速度如果降到每分鐘低於八次時,腦下垂體就開始完全地分泌。如果再降到每分鐘低於四次時,松果體就開始作用,身體也逐漸進入冥想狀態。這些腺體分泌量的增加意味着身體自癒力的提升。

引用自:https://www.facebook.com/simplepama/?hc_ref=NEWSFEED&fref=nf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rjobik&aid=77818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