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25 16:55:22瀏覽1557|回應0|推薦0 | |
【台北訊】就在集集大地震屆滿10週年的前夕,業餘地震學家張助馨語出驚人的表示,集集大地震不是天災,而是人為地災難。他說 921大地震是集集攔河堰誘發的世紀災難。而興建中的桶頭攔河堰及斗六湖山水庫,與集集攔河堰僅僅一山之隔,地質條件完全相同,因此,張助馨提出嚴重的警告,如果政府不能重視水庫誘發地震的嚴重性而提出補救措施,屆時,桶頭攔河堰及斗六湖山水庫將會再次誘發 6.5到 7.3之大地震。這是大家不願見到的災難,卻可以運用智慧化解的人禍。 張助馨公餘研究地震已逾二十餘年,他首創的《岩漿氣象學》對於地球的重大災害,諸如地震、颱風、火山、海嘯、乾旱、洪澇、沙漠等等,均可將來龍去脈解釋得清清楚楚。 他說,地球科學存在著許多似是而非的基本理論或概念,這些基本理論或概念,長期主導著地球科學的發展。然而,這些錯誤的理論,卻延誤了地球科學的發展,導致許許多多的天然災難防治工作幾乎是原地打轉,特別是地震的預測始終沒有令人滿意的進度。這些似是而非的理論包括:地殼漂移論、板塊理論、大海形成理論、彗星撞地球形成隕石坑洞、陸地地殼比海洋地殼厚、彈性反跳理論、板塊隱入地函理論、地震發生機制、高低氣壓形成理論…等等。科學界先進們引用這些錯誤理論推演的結果,自然是失之毫釐繆以千里。 張助馨指出,當今的地震理論幾乎都將地震的原因指向「板塊擠壓、地殼斷裂」,其實「板塊擠壓、地殼斷裂」是地震的「果」,而非地震的「因」。地震發生的機制簡而言之就是:地球飛快的自轉與公轉,導致地殼內部岩漿產生甩動與擾動,當黏稠沉重的岩漿與地殼內部凸起的地方產生磨擦、碰撞時,就會引發地殼的震動,嚴重的碰撞會造成地殼的斷裂,這就是地震的成因;由於岩漿時時刻刻都在甩動與擾動,時時刻刻都在磨擦地殼、碰撞地殼,所以大大小小地震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至於地殼的斷裂與地殼的移動或火山爆發,這全都是地震的結果,而非地震的成因。 他分析表示,地殼下的岩漿有如潮水般的起起伏伏,岩漿小區域的起起伏伏則直接影響天候的變化,岩漿貼著地殼,天氣晴朗;岩漿遠離地殼,必然是陰雨;岩漿大區域的下降,會使得地殼下出現一個大坑洞,這個大坑洞就營造出下一波岩漿浪頭撞擊地殼的最佳環境,一旦岩漿浪頭撞擊到地殼內突出點,就會產生地震。而在地震發生前,岩漿大區域下降的地方,會導致地殼下出現大坑洞,連帶使得地面上的熱輻射及電磁波銳減,因而會出現某些徵候,這些徵候包括有:地震雲的出現、地底下發出地鳴、高空電離層電離子銳減、動物焦躁不安行為異常、某些人會出現耳鳴、痠痛、頭痛、焦躁等現象。 張助馨說,地震徵候出現後,通常在1至5天內就會發生地震,其中又以地震雲最具體且最容易研判。他利用地震雲預測地震,對於地震的發生時間、地點及規模大都能掌握得很精準,尤其在地震地點的預測可以將範圍縮小在半徑50公里內。透過長期的觀察與研判,藉地震雲利用多點定位精準預測地震之方法,利用不同地點拍攝到的地震雲,以夾角測量方式,求得其位置與面積的大小,就能預測地震發生的地點、地震規模及地震時間。如果再配合地鳴、高空電離層電離子分佈、動物行為異常、甚至人類耳鳴、痠痛、頭痛、焦躁等現象作綜合研判,精準度則將更為提高。其預測之文章均刊登在「岩漿氣象學部落格」可供各界驗證。 張助馨發現興建水庫初期必定會誘發地震,台灣地區因興建水庫而誘發的重大地震包括︰虎頭埤水庫誘發台南彰化嘉義大地震、烏山頭水庫誘發台南烏山頭地震、武界水庫及日月潭土壩誘發台中新竹大地震、內埔子水庫誘發嘉義中埔大地震、阿公店水庫誘發新化大地震、白河水庫誘發白河大地震、南化水庫誘發台南佳裡地震、集集攔河堰誘發921大地震、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自2008年3月4日開始,連續誘發30次的有感地震。至於大陸之重大地震亦與興建水庫有關︰新豐江水庫誘發6.1級強震、臨城水庫誘發邢台大地震、參窩水庫誘發海城大地震、大黑汀水庫與潘家口水庫誘發唐山大地震、洋派水庫誘發雲南姚安縣大地震、紫坪鋪水庫誘發汶川大地震等等。 為免水庫誘發地震,張助馨建議政府單位,除了慎選水庫庫址,同時需要將蓄水時間延長,讓誘發地震之規模降低,方能避免災難再次重演。他更提出一勞永逸的作法,就是興建海中水庫,將缺水問題一次解決,更可避免水庫誘發地震。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