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要住就住21世紀新好宅
2010/12/07 00:22:10瀏覽413|回應0|推薦0
家裡舊房子終於有時間好好整理,那是我居住43年的老房子(我六歲住進去),老化的程度無法再全部整修,只得做部份處理。想把天井再重新恢復原本的綠地,包裝室改成視聽室,但還是希望它保留舊有的氣質:檜木的大窗、洗石子外牆、挑高的天花板、磨石子地。舊書店蔡老闆也很喜歡這種「古早味」,不曉得爸媽四十幾年前為什麼就已有這麼好的設計眼光?除了大雨天少部份地方有漏水滲水現象;北邊檜木窗也經過歲月的浸蝕腐朽,我其實蠻割捨不掉它的。
 
 
喚醒國人對居住環境的重視
 
921和SARS雖然重創台灣經濟,卻也喚醒民眾與政府對提升居住安全與品質的重視。例如,內政部在1999年底火速通過「建築技術規則」修正案,提高建築物耐震係數,並於隔年元旦起實施。換言之,從2000年起申請到的建照,均符合較高耐震係數規範。少數追求卓越的建設公司則採改良式的鋼筋綁紮工法,提升鋼筋混凝土(RC)結構的強度,或興建鋼筋鋼骨混凝土(SRC)結構的住宅,一舉解決民眾對地震來襲時的疑慮。
 
除了改良建築物的硬體結構外,提升建築物的軟體元素也成為產官學界研究的重點。例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在SARS風暴後陸續制定的「綠建築」與「綠建材」標章規範,便是基於提升國內整體居住品質而盡的一份心力。許多腦筋動得快的建設公司,對防癌抗煞的議題也迭有創新,推出不少強調健康、環保、養生或舒適概念的住宅,希望在競爭激烈的房地產市場裡脫穎而出。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在SARS風暴後陸續制定的「綠建築」與「綠建材」標章規範,便是基於提升國內整體居住品質而盡的一份心力。

21世紀新好宅標準

持平而論,不管耐震、抗煞、綠建築或綠建材,都是提升整體居住品質所下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即使依據上述目的而設計的產品,仍難以避免掛一漏萬的遺憾。例如,耐震只能保證該建築物的耐震係數高於法規最低標準,並不能保證住戶更健康;綠建築較偏重環保概念,離健康或舒適還有一段距離;一棟標榜健康、養生或舒適的住宅,在大量採用頂級建材或設備的情況下,往往不見得環保…。
 
唯有透過合適的界面,將安全、健康、環保、舒適等議題整合起來,推出兼具上述功能的好宅,才是提升整體居住品質的最佳方法,也才是衡量21世紀新好宅的指標。除了建築物結構與規劃隸屬安全議題外,包括健康、環保與舒適等議題,均可採用「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的健康住宅做為衡量標準,其具體項目如下:
 
1.會引起過敏症的化學物質的濃度很低;
 
2.為滿足第1點的要求,儘量不使用易飄散化學物質的膠合板裝修材料;
 
3.設置性能良好的換氣設備,能將室內污染物質有效排至室外;
 
4.在廚房或吸煙處設置局部排氣設備;
 
5.客廳、臥室、廚房、廁所、走廊、浴室要全年保持在攝氏17-27度之間;
 
6.室內濕度全年保持在40%-70%之間;
 
7.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要低於1000ppm;
 
8.室內懸浮粉塵濃度每平方公尺要低於0.15毫克;
 
9.環境噪音要小於50分貝;
 
10.關於室內自然採光,每天的日照要確保在3小時以上;
 
11.設置足夠亮度的照明設備;
 
12.住宅具有足夠的抗自然災害的能力;
 
13.具有足夠的人均建築面積,並能確保私密性;
 
14.住宅要便於護理高齡者和殘障人士;
 
15.建材往往含有揮發性有機物質,因此在完工後要隔一段時間才入住。

唯有透過合適的界面,將安全、健康、環保、舒適等議題整合起來,才是提升整體居住品質的最佳方法。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rjobik&aid=467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