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09 11:10:34瀏覽1974|回應14|推薦7 | |
昨日我寫了一篇文章說臺北縣縣長是好官於是引來諸多討論,不錯。有人說我為周錫瑋講話還有說我收錢了,呵呵。其實真正瞭解我的人都知道我不可能和臺灣有太多瓜葛,我常年居住在香港和大陸,對於臺灣只是出於專業上的熱愛。我唯一一次見到周錫瑋縣長時還是去年他參訪南京中山陵時我在大陸歡迎青年團中隨訪,很遺憾只在集體活動中和周縣長有一面之緣,估計他也沒注意到我。但那一次的見面使我對他有了深刻的印象。 無論外界如何非議,我還是要說周錫瑋不愧是一個有遠見的官員。有網友質疑既然周錫瑋做的怎麼好國民黨中央為何還不提名他呢?昨天的文章我已經說過了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民進党的許信良,施明得怎麼樣比起其他幾位歷任党主席要好很多吧,不照樣被挑下馬來,這是政治使然非人之罪,不能因為外界對個人的影響而就導致了認為這個人也不是好人。 周錫瑋在人們的印象裏很大的政績是修理自然環境要麼就是擅長治河。他在南京參訪的時候就詢問過大陸官員關於長江大橋治河的經驗。而在我看來一個懂得治理環境,懂得治理河道的官員就是個了不起的官員。在大陸早就有:“環境是資本”、“環境也是生產力,只有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這樣的論調。 在這裏我可以說一個親身的經驗來說明問題,我常年居住在上海。在上海有條著名的河流就是蘇州河,大陸改革開放初期萬象更新,1990年上海市政府開始啟動“八五計畫”。當時就有市人大代表提議修理已經日漸污染的蘇州河,當時預計修理蘇州河的花費為700多萬並且歷時5年,5年內不得修建任何次生污染河流的設施,5年累計的經濟損失大約在1億多人民幣。如此大的一筆開銷讓上海市政府開始麻煩了,因為一方面為了完成“八五計畫”這筆錢本來是用作基礎建設和民生改造工程上的,最後多數人都認為修河除了改善河道外並不能帶來實際經濟利益,不如修建基礎設施來的快來的實惠,於是多數壓倒少數,1990年在蘇州河還不是很黑很臭的時候上海人失去了最好的修理河道的機會,那一年開始上海到處是高樓林立,滿眼所見都是金屬的建築,而隨著上海城市發展的加快,蘇州河兩邊的的工廠日夜開工,馬達氣鳴。好一副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而工廠的污水也隨之一同排進了蘇州河。 1994年上海提前完成“八五計畫”。中央決定發展浦東黃浦江兩岸,當時上海已經開放引入了外資,但外商卻不願意在黃浦江兩岸投資,原來由於常年未對蘇州河的修理,蘇州河的污染已經影響到了黃浦江的水質,此時的上海市政府才恍然大悟,眼見外商要撤市政府急了。答應兩年之內堅決修理黃浦江污染,果然在付出了大約5億多人民幣的代價後黃浦江的污染才稍微得到改善,但黃浦江的污染源頭是蘇州河,蘇州河的治理得不到解決終究不是辦法,現在上海市政府才感覺到修理蘇州河的重要性,但當1995年上海市政府準備開始修理蘇州河時,蘇州河早已是黑臭不堪,當年還能見魚蝦,人可下河游泳的蘇州河如今和石油河一樣。然而想要修河所要付出的代價也讓人跌破眼睛。 由於五年來沒有阻止的開工,蘇州河兩岸的工廠早已經林立,要修河必然要叫這些工廠關門搬遷,關門安置費,搬遷車馬費還有停工的產值損失誰承擔,政府。要改造蘇州河就必須拆除兩邊的民房,地產商以蘇州河污染為由不願意承接底盤,明明是黃金地段卻因為河流的污染楞是讓政府被地產商狠狠的宰一刀,為了籌措修河的費用,市政府答應將兩岸的樓盤租界。但原來預計6000元一平方米的房價因為河水的污染市政府只能妥協降低到3000元一平方米。除此只外修河本身的費用比較5年前也翻倍,由於5年來沒有修繕污染河流的長度已經漫及整個上海境內的所有支流,流經整個市區。然而更嚴重的問題還在後面,由於水質的污染市民的飲用水也成問題,上海市政府不得已興建自來水廠,還從江蘇調水。 到1996年上海市政府在蘇州河的治理上已經花了超過10億,我算了下自從1995年開始整治蘇州河平均一年修河的費用在10億人民幣左右,2008年上海市政府公報內關於修理蘇州河的費用高達34億。如此算來上海花在蘇州河上的錢早已破百億。這些錢真的是政府出的嗎?不,最終還是老百姓。按照這個數字相當於每個上海人每月要從工資裏拿出100元來修理蘇州河。當年一個短視的判斷造成無可預計的損失,可以說是典型的因小失大。 綜合來說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失誤,一來是決策者無遠見。二來是人民看不清實際利益,中國人就是如此,看的見的一塊錢和看不見的一百塊多數人都選擇前者,他們只知道興建工廠和大樓可以增加就業和豐富生活,絲毫不知自然環境的損失對他們所造成的損失更加大。只是那些錢都是無形的,看不見的。這幾百億如果能用在慈善事業上,用在照顧那些弱勢群體上能發揮多大效應,可是卻因為一時不查平白無故的扔進看不見底的河內。 這讓我想到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事,我們社區以前偷盜嚴重,物業公司要求住戶每家交10元來安裝門鏡和探頭系統,但無人回應認為那錢交了沒意義,就10元也不肯交。結果,社區內的摩托車,自行車乃至居家住戶都遭盜竊。當居民意識到問題嚴重後才亡羊補牢,但被偷盜去的財產和10元相比哪一個更重要呢? 治河,從古至今都是執政者的第一要務,而到現在治河更體現在治理環境,在全球氣候危機的情況下,一個懂得治理自然環境的官員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官員,即便他身上有一點毛病,但人非聖賢,瑕不掩玉。天藍草碧是一個現代化城市的標誌,而造綠治汙是環境治理的基礎。 築巢引得鳳凰來。美好的城市環境構成了碩大的無形資產,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知名度,也能更加吸引資金和企業的青睞。保護環境關係到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和長遠發展,是造福當代、惠及子孫的事業。企業的發展,不能以犧牲人民利益和環境為代價。兩千多年前,有杞國人“憂天地崩墜,身無所寄,廢寢食者。”100多年前,德國思想家恩格斯也警告人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當今世界環境問題非常突出,人類面臨著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環境的雙重挑戰,如果我們不能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係,可怕的是,時至今日,我們的一些人環保意識仍然很淡薄,繼續污染著日益脆弱的環境,幹著“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的勾當。而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既得利益,仍然沉迷在一味追求單純的經濟發展,甚至陶醉在所謂的的發展速度上,明知企業屬於違法生產,仍然憑藉公權力,變相協助違法企業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得地方經濟發展。這是何等的麻木,何等的愚昧! 企業生存與環境保護是緊密相連的。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只有保護和改善環境,才能為企業騰出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企業提供充足的環境容量。從這個意義上講,環境保護工作應該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自身需求,決不能把其看成是上級部門和執法部門的要求和壓力。增強環保意識,做好環保工作,說到底是對企業負責、對員工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對人類的未來負責。 中共總理溫家寶在一次考察中說過“讓人民群眾喝上乾淨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只要能夠促進綠色經濟模式建立,能夠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夠保住青山綠水,能夠讓民眾得實惠,這樣的建設就應該堅決保護,否則,堅決廢止,決不留情。因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就是保護中華民族發展的根基。而為此能力排眾議堅持到底不為外界所動一心一意的做下去的官員又怎麼不讓人為之動容和驕傲呢?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