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知識份子的自慰
2008/02/10 00:45:42瀏覽5513|回應20|推薦47

 

 

 

農曆年前兩週,抽空去了一趟清大月涵堂的思沙龍講座,那天的主題是「你所不知道蘇丹達佛」。這是第一次參加思沙龍的活動,主要目的是想換個名片,方便以後約稿或者採訪;另一方面則是,我雖知道達佛衝突不斷,但始終沒有弄清楚內戰的原因始末,索性趁此解決心頭懸宕許久的一樁事。

 

講座內容分為兩個階段,上半場是看紀錄片,下半場則邀請來賓座談。當天現場座無虛席,一張張儼然滿腔熱血的臉孔回溫了當天的濕冷空氣。當陸以正在台上解說時,坐在我前方一位年紀與我相仿的小姐,自始至終認真筆記;接著我用餘光快速掃了四周,幾乎人人都專注聽講,除了我,眼睛無法聚焦。

 

然後我也低下頭。不是筆記,而是開始寫簡訊:

 

「陸以正演說,台下人人低頭認真筆記。思沙龍,要培養台灣年輕人的世界公民氣質…沒什麼不對,應該是好事,只是我好像看到知識份子自我救贖似的大拜拜盛宴。紀錄片裡男主角的自白,毋寧更為真實:『我以為大家知道真相會馬上行動解救蘇丹,但事實是人人都在袖手旁觀。』我看著身邊每張認真的臉、自己打著簡訊,心想:看完紀錄片、優雅的沙龍座談結束後呢?」

 

如果龍應台看到基金會學生志工的努力,應會有欣慰之感。確實,他們是值得鼓勵。

 

但現在面對這些藝文活動,我統稱為「拜拜」。不太想承認自己憤世嫉俗,因我想「寬待」這份嚴苛標準繼續檢視。

 

與商業緊密結合的藝文活動,早早變質成了一種時尚,不管內容深淺優劣,特別是受過較好教育的人,把參與藝文活動當成了趕集,一場又一場,熱度不亞於跑趴。文化與趴踢的差異,只是參與的族群不同而已。也許哪天,兩群人會有愈來愈多的重疊。

 

但我無意一竿子打翻一艘船,全盤否定了活動背後最初的動機。我仍認同龍應台基金會的原初理想,要營造一個理性思辯的氛圍,的確需要長期耕耘。法蘭克福學派後來之所以被政治哲學批評得體無完膚,就是因為新馬克思主義的信奉者,最後只淪於批判,而無法提出具體行動方針。

 

或許只是沒看到藍圖、沒看到行動,自己心上起了揠苗助長的情緒,也說不定。

 

行動,不是說每個人都非得要挽起衣袖去第一線當工人,才合乎標準。社會奠基於分工合作的結構,人人各司其職。但「各有所長、各司其職」,不代表有高下之別,人的尊嚴和獨立思考,是要被平等對待的。如果說,藝文附麗時尚,知識淪為掉書袋的基礎,那麼,堆砌出再多的「品味」,充其量不過是層輕輕一戳就見底的華服。

 

「知障」二字足以形容這種浮誇現象。知識分子(我把可以納入這稱號的標準降低)的最終目標,不該止於自我成就感的滿足;如果沒有更深刻的自我批判,隨時抱著連自己的頭都要給革掉的準備,終究只是一次又一次的精神自慰,圖得剎那的快感。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tchirene&aid=1605365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早點習慣吧..這只是常態...
2008/02/12 11:34
前年曾參加某個專科院校舉辦的光學研討會....

打的是產學合作的名號,
申請的是教育部的經費,
而且也請了一些在這方面博有研究的廠商和教授做講師....

研討會的通知大約只提早2個星期的時間,
所以所有的光學業界都沒有人能前來參加,
甚至,在場的,除了我和講師之外,全部沒有業界的人....

剩下的坐的滿滿的,
都是被那個專科院校系主任叫來頂人頭的學生...

系主任只關心有沒有拍到照片可以申請經費,
主辦的教授只關心有沒有講師來不及趕到而開天窗,
學生只關心外面的茶點和飲料準備好了沒....

還好主講的講師們,
還很用心的準備了點資料,
不然我打算翻臉就走人了...

這就是產學合作的研討會...= ="



小由
那麼呢
2008/02/12 08:55
那麼你覺得應該是怎樣呢?

是聽完演講,人們離開原來(並無價值的)工作崗位,去從事有利於世界的事業,即便來不一定能讓世界更好也沒關係,人總是該作有價值之事?

或者,是不要參加這種活動,反正知道這麼多,什麼也不會作,根本是浪費資源。

??

宣導或教育工作,並不期待每個人立刻變成另一個人,而只是要點燃原先存在卻未被點燃的火苗。參加這種聚會,儘管許多人是出於有趣、無聊(或你所謂的「得到精神上的自我陶醉」),但他們來到這裡,參加一次、兩次、五次...,有人什麼之後也不會想,有人卻開始慢慢改變,發現自己原來並非自己所瞭解的樣子。這些「沙龍」,提供一個契機,讓人思索人對自我與對世界更多可能性


人應該有批判性,但批判性不過是一種敏銳,接下來,必定要有提出具體建議的能力,否則也只不過是知識份子的虛無。

又以及,我總是覺得應該留給他人更多的緩衝考量。正在改變的事物,我們是無法看見的。


 

Archangel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沙龍的始末
2008/02/12 01:28

沙龍的主人除了招攬貴客上門談天說笑,也游走在這些權貴之間,

做些如陳文茜小姐所說的買賣。

陸以正先生這場演講設定了錯誤的演講對象,外交系和新聞系的學生才需要知道這類與本行有關的國際現實,這類國際關係知識其實跟其他人毫無關係,畢竟正如作者所說,即使

知道真相,也無人願意伸出援手幫助戰區人民,最後大家頂多哀嘆世界的混亂,然後繼續做自己的事,而知識分子的演講只能紓發情感或自慰。

龍應台基金會和國內各大學校長都弄錯一件事情,要人民短時間內有人文素養是不可能的任務,而知道這類國際糾紛或悲劇也不可能培養人文素養。至於如何培養人文素養,這還是得先讓人民了解自己的文化發展與歷史演進,但絕非現在或過去的死背式貧乏歷史教育。

以前偶然接觸軍火業,才知道體制與民主的假象,但這種事情對其他人來說太遙遠虛幻,而且中世界的人文思想本是地區財閥或軍閥反對中央專制統治的藉口與手段,如何說服人類減少私慾追求公義公益,才是我國這些大學校長該做的事情。不過這又太強人所難,而且很容易變成宗教活動,然後又變成大拜拜。

如何讓知識份子不會變成只剩一張嘴的人,才是目前人文思想的反省重點。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一點想法
2008/02/12 00:48

這篇文章很不錯,推薦一下,不過還是有一些小小建議。批評與反省(包括自稱新馬克斯主義的批判社會學家)就是一種突破與進步,不過這種批評會不會跟你所批評的人一樣,只出一張嘴?這就要看作者本身有沒有更進一步的行動了。其實不要把實踐想得太困難。當我們分析出來蘇丹達佛的困境時,除了熱血沸騰、激情澎湃以外,應該做些什麼事?捐錢?衝去非洲幫助當地居民?阻止種族屠殺?領養非洲孤兒?這些對一般人而言太不切實際。我們在知識上可以繼續追尋更源頭的根,在行為上可以做些小小的改變,雖然一個人做的效果不大,但一群人去做就會成為一股力量。非洲達佛的種族屠殺源於殖民帝國隨意分化,當殖民母國離開後,政權就流入軍閥手中,幾十個種族之間互相仇殺、屠村。但這些軍閥腦袋裡裝的是歐美殖民國的思想,用的是歐美製造的武器,為的是礦產、糧食、水、資源。學界稱呼的「後殖民」就是這種情況,原本和平相處的部落社會被剿得稀爛,再也回不到被殖民之前的樣貌。他們必須出賣勞力到外國賺外錢,或是接受軍閥的統治。

我們該怎麼做,很簡單,少用點石油,多節約能源,不要浪費糧食,不要亂買股票、基金、期貨,一人一信寄聯合國、少吃些垃圾食物和速食,這些小事是舉手之勞吧?就算中共為了石油繼續扶持當地軍閥,或是歐美為了賺錢和礦藏出賣非洲,但只要我們不跟著起舞,大陸領導人或歐美國家不也得面對這個問題嗎?


莫大小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思沙龍
2008/02/11 18:58
嗯,這個名稱好,
偶們這邊華人婦女會,邀偶企主持一個討論會 問偶要取個名稱好据以以廣招徠
見著這個,好啊,等下就企建議他們就叫思想沙龍或文藝沙龍

好宅豬大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同感
2008/02/11 18:56

基本上,那個講座是有正面的意義,不過,怕的就是很多人把參與的過程當成一種知識份子的布爾喬亞饗宴.

看過下面那一大堆"批評",我想,這些人大概沒有很認真的看看您在文章倒數第二段的內容.如果很認真的看到那一部分,大概也不會有這麼多批評.(個人認為)

話說回來,當個知識份子,究竟只要坐而言,或者還要附帶起而行,恐怕有很多現實之間的主客觀差距會造成認知上的障礙,但是,在起而行之前,個人認為有個關鍵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當個知識份子一定要"反骨",要有點禪宗那種"遇佛殺佛"的味道,否則,真的會變成您說的"知障".


神豬格言:癢天地瘴氣,法古今玩人!!!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嘩眾取寵!
2008/02/11 11:21
知識份子力量薄弱你看不到就算了,憑什麼說人家自慰?若你是以記者身份前往,你有責任現場採訪,把「看完紀錄片、優雅的沙龍座談結束後呢?」的答案找出來;你若是以私人身份與會,可以問一下,相信會有人告訴你大家都做了什麼、有什麼可以做。躲在背後說人壞話,算什麼東西?
陳心怡(witchirene) 於 2008-02-14 23:46 回覆:

我會在這邊讓你指教

就不是躲在背後了

謝謝留言


61歲阿嬤
年輕人 錯字喔
2008/02/11 09:45
"富"麗時尚   2:吊書袋
陳心怡(witchirene) 於 2008-02-11 11:02 回覆:

感謝指正。

第一,我原寫「掉書帶」之「帶」字,確有誤,已更正。另,正解為「掉書袋」,非「吊書袋」。根據教育部線上辭典所引用:

十國春秋˙南唐書˙卷三十二˙彭利用傳:「對家人稚子,必據書史,斷章破句,以代常譚,俗謂之掉書袋。」亦作「調書袋」。


掉者,擺弄也,提溜個裝書的袋子四下晃蕩。

第二,我所指涉的,乃附麗,非富麗。附麗,依附之意。

根據宋書˙卷二˙武帝本紀中:「劉毅叛換,負釁西夏,凌上罔主,志肆姦暴,附麗協黨,扇蕩王畿。」

 

謝謝指教


kururu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不太贊同文章看法
2008/02/11 09:34

不好意思我是路人,不過我不太贊同你用如此負面的解讀來看待類似的活動~
從某種角度來看,您連融入或專心聽一件你自己承認「一直不是很懂得事情」都做不到,似乎批判那些認真做筆記的人散會了什麼都不會去做有點太阿Q了吧?
如果你連了解這件活動的訴求都做不到?又有什麼好批判的呢?如果說你今天也很認真的聽講去執行卻發現力不從心或真正遇到一些一起聽講的同好做的是另一回事那你來批判我無話可說,這篇文章除了臆測聽講人的行為和活動的宗旨和有一點想要標新立異的味道外,我倒是感覺不出來有多少其他的動機~
何況知識者也,要了解往往就是第一步,最好的例子就是環保,從人人都知道環保的重要性一直到能確切實踐大概有十年的距離,要期待這一群聽講的傢伙每個人聽完一個演講就去「起而行」,先問問你自己做不做得到吧?除非是工作需要,不然沒有多少人是那麼「衝動」的吧~ 所以你說他們是自慰也好,追求時尚也罷,至少也算是對知識的尋找,充實自己的方式,與其阿Q式的笑看他們,不如多多充實自己,做點更有意義的事吧~

陳心怡(witchirene) 於 2008-02-11 11:02 回覆:
謝謝指教

好宅豬大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也許
2008/02/11 00:02

我想那個講座命名為"沙龍",難免擺脫不了布爾喬亞的味道,恐怕想要脫離一種清議或清談的窠臼大抵有些難度吧!

不過,我滿同意您對於那種氛圍的批判.


神豬格言:癢天地瘴氣,法古今玩人!!!
陳心怡(witchirene) 於 2008-02-11 11:03 回覆:
好宅豬應該可以體會我那種「局外人」之感?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