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治的【完全主觀】
2006/06/19 11:07:36瀏覽593|回應0|推薦4
政治跟戀愛一樣,現實在【完全主觀】,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喜歡,打死我也愛!熱烈支持者幾乎都有個共同特色,就是【我就是愛,怎樣?】。

排扁跟排宋(跟外省本省無關!),正是這兩大集團典型。而當今因為這兩位產生情緒變色更大有人在(鬥太久了,不得不為自己歷史交代,呵呵)。本來無色,本來淺藍或淺綠,因宋而變綠,因扁而變藍。其實,應該說【管你啥顏色,就是討厭你!】。

老馬,您可否齟嚼過2003決定連宋配當時,國民黨民調大勝民進黨,卻會在2004輸了總統?道盡千百個理由,種族撕裂也好,藍綠對抗也好,黑金復辟也好。其中一項,人民的【完全主觀】就不能讓您覺得有道理!在工作場合上更遇到一種說法,【看到宋演講,就想投扁!】。而另外一邊是,【看到扁亂吠,就想投降,叫中共K過來】。給套上帽子,也可叫【黑綠,黑藍(因為已經不分青紅皂白)】。其實,倒不如說是【完全主觀下的喜好】,看你不爽,不然怎樣?

這種【完全主觀】說法聽起來全不合乎道理,可它真的就活生生讓2004選舉結果變盤。跟子彈無關,子彈也許影響幾萬票不知道,可為何連宋配不能大贏到不怕這兩顆子彈?有些因子就烙印在此。

連宋配,一開始全台幾乎都一致認為政黨即將輪替,綠色王朝只有四年。泛藍終將終結分裂(老李給藍色的傑作),三黨合一。可隨著時間變化,泛藍能被見縫插針地方太多,更一廂情願以為跟人民解釋炒作族群分裂是嚴重錯誤的大是大非就能讓大多數人投藍。可事實不然。因為【族群分裂】的幾位典型人物,就是掙脫不了當年2000年玩到2004年這幾位代表,看到那張臉,就想到以前種種。只要這幾位人物一上台,就代表【族群傷痕】。沒人能說出理由吧? 反正,就是【完全主觀意識】。因為你們就是在那個時代人物。怎麼洗都洗不乾淨。

當年覺得連太過軟姿態,宋太過高姿態的問題,慢慢轉成【權謀說】。無色無味的【完全主觀】者更是看不過去。總統都還沒選上,連宋兩大集團核心就開始幫自己大老【分配資源】?尤其淺綠或有心的綠色人士看到泛藍選舉造勢過程如此好笑。有機可趁,並穿鑿附會(或者真能洞燭機先)說【宋會騎到連頭上】,說【司馬昭之心】,拼命加油添醋。讓這票【完全主觀】的擁護者因討厭宋變成挺不下去,卡在心裡層次的【徹底排宋】也好,戴上外省帽子也好,總之,就是看不順眼,轉移到【不能投連】,泛藍團結形象至此,慢慢被分割。

很多主觀意識者開始認為【連鬥不過宋】,連宋配選上後,宋將掌握【行政權】兼當行政院長。於是選前一定要宋表態【不會接掌行政院長】,這呼聲似乎沒得到回應,更加深了綠色勇氣,拼命打【宋上連下】牌,【猛蓋連主席大帽子】。再冠上外省牌來給藍色沒辯駁餘地,挑起【本土外省情節之外,加上完全主觀意識催化】。終於散布成【連只想當總統,其他將都不管,跟宋主席有瓜葛的,小心宋當行政院長等等】一窩蜂全出籠。更甚者【連只作一任】等等的權謀論通通出現,亂吼一通。

於是,完全主觀人士終於在選前一律用【討厭這個人跟喜歡這個人來決定】。【連會被宋牽著走】傳聞,在上班族底層工作的我們,在當年2003年底與2004年初,民間普遍都聽得到,綠色這方面打仗經驗果然豐富。很殘忍地【主觀現實】主義被徹底催化。從民調反應,真逐漸展現威力,雙方拉鋸越來越近。

這次罷免案突然轉趨激烈,儼然又嗅到同樣味道,反罷免勢力也在這週猛增,報紙或許說是【悲情牌與動員本土】奏效。但看到宋不願意失去歷史定位又開始走向主導罷免與領導路線,想必淺綠喜歡馬英九【溫文儒雅】又不喜歡宋的深藍色彩個性者,一定立即有個【完全主觀】大轉變吧?【馬會被宋著走?】有心人士又開始造文章。最近民調起伏,已經看出所以然。淺色的綠,逐漸變深,保護色起了作用。完全主觀者也逐漸抬頭,為了自己【定位】,只是,這些似乎已經逐漸轉移成為【反馬】。

而另外一隻【完全主觀】擔心【呂當總統】者,在綠色陣營也有,所以各種掩飾做法雖沒明講,但【司馬昭的心臟到處都是】,也都超過理性判斷觀念,反正,就是不要妳。呂大二姐,您看了可否心寒?【本土政權似乎不包括妳喔】。。呵呵

那為何會有這麼多【完全主觀】反應?沒人知道,只是從四周感應過來的訊息與嗅覺,正在傳遞給中間偏綠以及很淺的藍/綠這群人民,【宋正在牽著馬在跑】,【就是不喜歡呂】,【就是討厭這個扁】。。。會因此變色的,也從本來該成為無色情況下,被新聞刺激轉為深色。

老馬,您從2003到2005這段期間,應該很能體會該怎麼【拉攏中間】吧?阿扁遇到不如意,一定變【深綠】,理由很簡單,那是他的保護色。您把自己定位的顏色可要【堅持】。萬一自己定位的顏色因他人而改變,或者因某種原因不得不作,失去了你堅持定位。可能會因此讓【完全主觀】傾向者產生瞬間意志轉變。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ndflower123&aid=31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