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台灣現代民主發展過程的人都知道, 台灣反對運動的崛起是與台灣前途不定有著絶對的關係.
中國國民黨在中國內戰戰敗來台, 在美國壓力下開始進行地方選舉, 由於在台灣沒有根, 遂進行著拉拔分化地方台灣人的工作, 將地方台灣人分化成為數個地方派系, 沒被拉入或拒絶被拉入的, 遂成為最早期的「黨外」.
這些黨外雖然也有輝煌的時刻, 但大致在中國國民黨政權的各種控制下, 被迅速邊緣化. 1960年代的台灣, 基本上是反對聲音消音的時代.
一切因為尼克森訪中而發生變化. 1972年開始, 台灣的反對運動開始有了新的動力, 這個動力就是對台灣前途的憂心, 擔心台灣會被中國國民黨賣掉, 擔心國共第三次合作會私相授受台灣的前途.
在國際社會迅速棄台就中的大趨勢下, 台灣國內的反對運動也透過各種方式衝撞中國國民黨的戒嚴體制, 終究促成了美麗島事件, 而美麗島大審中反對者在面臨死刑時所訴求的最核心的主題, 就是憂心台灣會被中國國民黨賣掉, 台灣的未來應由全體台灣人來決定.
這個主軸觸動了所有台灣人心中的那顆心弦. 反對運動因而開始迅速開展. 縱算在中國國民黨政權的各種抹黑壓迫下, 反對運動仍突破成立了新的政黨. 光是看新成立的民主進步黨的黨徽, 就可以看出:台灣在十字路口上. 何去何從。台灣前途一直都是反對運動及代表著反對運動的民主進步黨成立以來的核心議題.
在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 台灣前途的議題似乎漸漸淡出, 與中國間的正常化, 雖然也為中國的反台獨立場所牽動, 中國也有數百枚飛彈指向台灣, 但經濟發展重於一切的方向, 整體台灣中國間的發展並未讓台灣人太擔心自己的未來.
中國國民黨也因內部分裂, 短暫的失去了政權. 就像所有獨裁政權, 雖然民主化的浪潮看似戰勝, 但獨裁的政黨並未失去透過長期壟斷的資源所累積的資本, 利用這些資本, 在民主體制中逐漸返回. 只是這時的統治比之前獨裁更精細, 外表批上了民主的外衣, 骨子裡卻仍然是那個獨裁的政權.
馬英九在服貿上的做法, 不斷讓我們想起了過去戒嚴時期中國國民黨的各種作為, 透過警察鎮壓反對運動, 對反對者進行分化, 抹黑, 造謠, 對海外支持者進行調查, 甚至用黑名單剝奪台人返台權. 對內製造恐怖. 這一切的一切, 不過就是為了要鞏固其獨裁統治的力量, 讓他可以放心進行國共會談. 成就他自己的歷史定位.
經過了三十-四十年, 經過了這麼多的努力, 原本以為台灣的民主已經深化, 我們可以對自己的事務有充分的決定權力. 一回首才發現, 我們竟仍然在原地踏步, 當時擔心的被中國國民黨出賣, 現實上正在發生, 只是這個中國國民黨, 這個馬英九, 利用著民主的外衣, 來遂行其獨裁, 出賣台灣的行為. 卅四十年前中國國民黨做不到的, 現在由馬英九來完成. 歷史的反諷還不夠嗎?
我們以為我們往前走夠多路了, 結果卻發現自己回到原點.
這不是悲哀, 那麼什麼才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