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08 22:28:14瀏覽218|回應4|推薦5 | |
古人衛生習慣不佳,宋蘇老泉謂王荊公「面垢不洗,衣垢不澣」。邋遢如此者不乏其人,「雪濤諧史」載曰: 司寇王麟泉,閩人。初為余郡守貳,性喜藏垢,衣著每經旬不洗換,每與僚屬宴游,輒從衫褲上捕虱,凡數枚,納口中。余因憶宋朝王荊公性亦爾,一日,侍神宗殿上,有虱周旋其鬚,神宗顧視數四,同列亦皆見。比退,公問同列曰:「今者上數顧不佞,何也?」同列告之故,公亟捕虱得之。同列曰:「幸勿殺,宜有勑語獎之。」荊公問:「勑語應作何詞?」曰:「此虱屢游相鬚,曾經御覽,論其遭際之奇,何可殺也,求其處置之法,或可放焉。」荊公大笑。 王麟泉把身上的虱子當零嘴吃,或覺不可思議。然現今營養學家認為昆蟲本身富含蛋白質,實乃絕佳之補品。謂非洲常見蝗災,飛蝗過處,寸草不留,看似天降大禍,其實漫天飛舞的蝗蟲乃上天賜予當地災民豐富的營養口糧,其營養價值遠遠超過那些被它們啃食一空的農作物。更何況那些作物原本都有些先天不足,發育欠佳。想想虱子隨身,順手拈來,現抓現吃。汗鹹油香,其味必佳,嚼時咔嚓有聲,細細品味,何其享受! 而荊公鬚上「曾經御覽」之虱,既經品題,身價百倍,更是獨領風騷,不可一世。每思及現今政壇以曾受層峰「關愛的眼神」而自抬身價的袞袞諸公,便覺可笑,或許當時的王安石,便是如此陶醉在宋神宗「關愛的眼神」裡。此虱心中有知,必當笑煞! 謎壇聖手康師傅曾以「屢游相鬚」為面,以象形法作字謎,射「風」字。左側一撇形如鬚,而「虱」附其上,至為傳神。今余湊一謎以續貂: 曾經御覽 - 射水果一 -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