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結合社區與生活 台灣工藝再崛起
2009/11/06 19:56:18瀏覽226|回應0|推薦0
結合社區與生活 台灣工藝再崛起
文/黃雅青

專訪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所長林正儀

台灣社區工藝多樣豐富,成為社區營造加值的重要觸媒。不斷提升的設計力,己讓許多工藝創作成為流行時尚的一部分,除了創造經濟價值外,也讓台灣的工藝地位在國際間崛起。

行政院文建會所屬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向來對扶植社區工藝不遺餘力,不僅讓傳統工藝與現代價值結合,更以「工藝生活化、社區產業化」,為社區工藝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今年十月甫成立的台灣工藝之家協會,就聚集了代表台灣不同工藝領域的117間工藝之家,將以工藝扶持與地方整合為目標,有效推廣工藝文化與永續傳承。

「工藝是在地文化的象徵,也是每個地方特色的承載媒介。為了轉變台灣民眾對工藝的想像,工藝必須要與生活緊密連結,並強調生活美學,」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所長林正儀說。

讓工藝走進民眾生活

在工業化、都市化及全球化過度發展下,許多規格一致的商品流通雖迅速且方便,卻少了讓人感動的面向。在一股反思潮流下,愈來愈多人厭倦規格化、制式化的商品,轉而對感性、具地方色彩的工藝感興趣。

林正儀表示,無論是國際精品展或生活展,都可以觀察到有愈來愈多人重視手工的工藝品,「可見在生活品質提升後,回歸手工,是一股新趨勢,手工製作,會讓人比較有感覺。」

在「體驗經濟」崛起後,也有愈來愈多都市人希望能到台灣各地接觸在地文化,而工藝是在地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最能呈現在地化特質,包含風俗習慣、節慶信仰等。例如,一提到新竹,就讓人聯想到玻璃工藝;提到鶯歌,則想到陶瓷;提到竹山,更馬上想到竹工藝,由此顯見台灣工藝與在地生活緊密連結。

林正儀認為,當現代人想拋開忙碌又苦悶的生活時,工藝其實是一種很適合的選擇,因為工藝可以發展參與式體驗活動,「工藝所一直致力於將台灣工藝朝向生活化發展,並強調體驗在地人的生活方式,開放工坊讓在地居民及遊客參觀,同時設計相關體驗課程、舉辦演講、推廣美學教育,以作為終身學習的據點。」

譬如,退休後的老年人,除了爬山、下棋,一樣能過著有創意的生活,透過體驗工藝,親自捏做出一個杯子,在喝茶或咖啡時,心中也會特別有感覺。

除了生活化之外,工藝也是傳統智慧結晶,單單一個陶瓷杯,就牽涉到物理、化學、力學、美學及藝術。文建會從2005年啟動的「台灣生活工藝運動」,倡導工藝品的價值不只限於功能性,也有社會性、倫理性、藝術性,講究社會教育、師徒關係、價值感、美學表現,同時更要能凸顯工藝的價值和精神。
扶植社區工藝產業化

在思考社區永續發展時,「社區工藝產業化是工藝所扶植策略的主要重點,」林正儀指出,惟有產業,才能支撐社區經濟,並讓年輕人願意返鄉。

過去的年輕人因選擇離開家鄉,到都市發展,結果造成許多地方沒落。在經過十幾年的社區總體營造後,社區意識已逐漸凝聚,但為了社區未來的永續發展,在地工藝「產業化」是必經之路。

林正儀進一步分析說,純舉辦活動,僅能聚集短暫人氣,無法為社區創造長久的經濟收入,但透過產業化,可以將在地農特產品、自然人文景觀、傳統工藝技法加以結合,除了可以創造出在地意象,更能讓當地居民透過工藝創造收入,進而終身學習。

以桃米社區為例,當地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結合了社區工作者、在地工藝家、設計師,培育手工紙傳承人才,並邀請設計師協助開發在地紙藝品,再搭配紙教堂,以透過體驗經濟的方式,創造觀光收入。

儘管經費、人力有限,工藝所每年仍選定約30個社區扶植,作為種子社區,例如三峽的藍染工坊,開發手帕、桌巾、枕頭套。三年來,工藝所共扶植了117間工藝之家。

社區工藝與國際對話

此外,近年來,工藝所也加強推動台灣社區工藝與國際之間的交流、對話及接軌。甫落幕不久的「2009台灣工藝精品展」,參觀人數近2萬人,就連國外的畫廊負責人、設計師都前來參觀,當場向工藝所提出到國外參展的邀約,甚至連紡拓會也親自向工藝所提出明年一起參展的邀約,改變了外界對台灣工藝的傳統印象,也讓人發現台灣工藝各式各樣的精采面貌。

工藝所向來十分鼓勵設計師研發、創作,並結合台灣各地特色,不但讓許多在地工藝與飾品、流行時尚結合,變身為國際伴手禮,也特別針對外國人士設計、開發出適合的生活用品及禮品,讓台灣設計師的創意在國際市場上大放異彩。

竹工藝展 訴求節能

目前正於工藝所舉辦的「2009台日竹工藝展」,同樣展現竹手工藝精品化的各種面向。林正儀說,台灣竹工藝有百年歷史,台灣盛產竹,是全球三大產竹地區,而且竹子是天然又環保的材質,竹工藝就是「綠工藝」,使用在地材質,不浪費、不污染,可以重複使用,符合現今全球節能減碳的趨勢。

由於東南亞竹製品品質粗糙,日本竹藝品過於精緻,只有台灣竹藝品貼近現代化及生活化需求,因此歐洲國家也開始對台灣竹藝品產生興趣。「台灣擁有最好的竹材、竹藝技術,無論是竹編、竹雕、竹家具都有很強的競爭力,」林正儀說,形塑台灣竹的意象,也是台灣發展社區工藝的優勢。

為了與現代議題結合,工藝所也開創了「自慢活」、「熟年智慧」等新名詞,將日文中的「自慢」加上「慢活」哲學,產生了「自慢活」新理念。針對戰後嬰兒潮,已屆退休年紀、重視品味且有消費能力的人,因對傳統工藝有感情,而特別設計適合他們的熟年生活工藝品。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 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11月號-第391期】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xing&aid=347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