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8/01/24 20:02:44瀏覽1654|回應32|推薦3 | |
20180115 英導班唭哩岸導覽 20180115今天是英導班寒假前最後一堂課。 舒適的晴天, 由Uncle Bob主導, 請來唭哩岸文化工作室, "唭投郎, 來唭投"的文化工作者李庚霖先生, 也是最專業的唭哩岸區導覽員, 為大家介紹精采的唭哩岸文化。同學中有很多在地人, 也和大家一起分享懷舊的生活經驗。
導覽路線: 由東邊(東華街)打石文化, 走到西邊(西安街)老街文化。 *捷運唭哩岸1號出口 --> 東華公園唭哩岸親山步道(Sherry婆婆說的蚊子山) --> 打石場 -- > 立農街一段187巷16號(唭哩岸麵線曬場) --> 八仙圳 -- >立農街一段313號(街區印象創作, 唭哩岸故事角) -- >慈生宮。
阿庚早早就在捷運唭哩岸等大家到齊, 還帶了媽媽秘書替大家照團體照。他的導覽道具很有創意, 由美術社買來加工製作的, 可以一張張的抽出老照片來講故事。 還很大方的說我們可以模仿, 沒有申請專利, 我打算溫博館輪到我主講時, 也來弄一個, 拼一下Ben哥的平板電腦。 阿庚的每個故事都精采動聽, 包括唭哩岸地區的歷史背景, 生態人文, 有名的唭哩岸石, 消失的打石業, 老街特色文化, 以及號稱由清朝保存到現在的慈生宫。
雖然所有知識網路一查就有, 但看過走過聽過的再讀報告一遍, 印像更為深刻, 能轉化成常識。也很開心的知道, 所有地區的居民, 都和我們北投一樣, 對自己的家鄉有著使命感, 想要把自己家鄉有的歷史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而政府文化部給的補助獎勵, 更是一劑強心針。因為歲月就像一個大黑洞, 一不小心我們祖先曾走過的路, 做過的事, 就會消失的沒有痕跡, 再也沒有人知道; 幸好有阿庚這樣的青壯年, 願意致力於文化傳承的永續產業, 所以大家要盡力支持。他有個口頭禪, 和我們北投溫博館的館長一樣, 就是會說”非常非常”來加強語氣, 讓我覺得很有趣。
此行可說收獲豐盛, 又健身又長知識!
以下把網路搜集到的和此行有關的連結, 也一起附上來給有需要的同學做參考。 千言萬語, 抵不過電腦網路上一個ctrl鍵+滑鼠來的一清二楚:
http://kilriganculture.wixsite.com/ki-lrigan/2017
http://kilriganculture.wixsite.com/ki-lrigan
https://youthgo.moc.gov.tw/home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C%A8%E5%B1%B1%E5%B1%A4
https://bluezz.tw/c.php?id=25783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weekly/paper/1154729
https://video.udn.com/news/416837
10. 九萬二七千, 老街藝術裝置: http://kilriganculture.wixsite.com/ki-lrigan/blank
11. 慈生宮: http://blog.xuite.net/liangcw/blog/36479268-%E5%8C%97%E6%8A%95%E6%85%88%E7%94%9F%E5%AE%AE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