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張照片 打不了一場「認知戰」
2021/04/24 11:19:16瀏覽469|回應0|推薦3


從2020年520蔡英文在連任的就職演說中提到「認知戰」一詞以後,台灣的戰略專家為了取悅層峰,只要看到跟軍事新聞或假信息有關的事務,無不眾口一詞的使用「中共對台認知作戰」做解讀,讓台灣人跟著產生「認知錯亂」。

且看,近日網路上瘋傳一段法務部調查局受訓學員與局內多名長官幾年前大跳抖肩舞的視頻,因動作滑稽被網友猛轟是一群「八七」(意指白癡)。但可笑的是,這一段和中國毫無關係的視頻,卻被台灣學者「栽贓」,強行和中共對台「認知戰」扯上關係。

再看,美國海軍4月11日公佈一張照片,顯示美國飛彈驅逐艦「馬斯廷號」(USS Mustin) 密切監控中國的航空母艦「遼寧號」。據媒體報導,該照片是4月5日在南海某處拍攝的。比較有趣的是,照片中該驅逐艦艦長布瑞格斯(Robert J. Briggs)翹著雙腿,和副艦長斯萊(Richard D. Slye)從艦橋操舵室外,正在監視數千公尺外的解放軍航母遼寧艦。這張照片也被各方解讀為是美國對中國的「認知作戰」。

不是什麼都可以扯上「認知戰」

什麼都可以扯上「認知戰」,到底又有幾個人清楚「認知戰」真正的意涵?恐怕也不多。

為了幫蔡英文的「認知戰」做解釋,2020年12月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曾發布一份《2020中共年報》,全套共有三大冊,其中《中共政軍發展評估報告》第12章〈中共認知作戰〉的小結中,即明白指出:「認知作戰可視為灰色地帶衝突,難以區別平時與戰時,具有可否認性而難以溯源追究,民主國家應積極投入資源設置事實查核澄清機制,避免敵意國家或團體運用民主多元分裂性質製造混亂,進一步消耗民主社會資源」。

而中共對台認知作戰可視為「灰色地帶衝突」,很難區別平時、戰時,且會消耗民主資源,國安單位近期應注意共軍戰略支援部隊這支隱蔽性較高軍種,進行「沒有硝煙的戰爭」。該文也提到:「認知作戰是藉資訊與衝突手法,以達改變思維進而改變行為的目的,認知作戰可從官方與非官方、軍方與民間等協同進擊,不受限平時與戰時,並善用敵方、我方、國際媒體與新媒體平台」。

國防院洋洋灑灑的解釋「認知戰」,但還是沒讓人搞清楚什麼是「認知戰」或「認知作戰」,只知道它是一種「灰色地帶衝突」,那又怎麼衝突呢?沒人說得清。

其實,早在1990年代美國的軍事專家阿奎拉和倫菲爾德就曾經提出過一個「心靈政治」(noopolitik)的概念,他們把當時初興的「網路共同體」和「語言共同體」兩者合二為一,也就是在同一社群內會使用共同的語言,他們才是實施「輿論戰」的最佳場域。

每個人在網路的虛擬世界裡,一起上天堂、下地獄的談論與思考,自然會融合成一種「想像的共同體」,這個共同體若是討論到政治,就成為一種「心靈政治」的來源,它也就會支配每個人的「價值意識」,最終達到改變認知的作用。爾後,網路世界被廣泛的利用這種「心靈政治」的改造,這也才是「認知戰」的本意。

「認知戰」是一種「心靈政治」

所以,「認知戰」應該是一種「心靈政治」產生作用,慢慢的凝聚共同體意識,以達到改造價值意識的目的。這是慢慢轉化的過程,不是看到一張照片,或是一段視頻,就是在打「認知戰」,即使三歲小孩,你要告訴他火很危險,也要經過相同的一段過程,不是讓他看到一張火的照片,再告訴他火很危險,小孩就知道火真的很危險。

當然,認知戰會達到效果,還有一種「認知病毒」從中起到作用,「認知病毒」跟電腦病毒一樣,永遠清除不乾淨,它會在人們心靈、代表、表象、廣播、印刷品、文化制度、文化演進、行為等各個領域產生一種心理病毒或心理之門,所以打認知戰是一種長期的作法。

比較真實的情況,像歐美許多政要最近不斷的告訴台灣人,台海危機重重,隨時有爆發戰爭的可能性。美國印太司令戴維森甚至說,中共6年內就會攻打台灣,但是依照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和台灣國際研究學會3月份所做的民調,顯示有63.3%的台灣民眾,不相信中共6年內會攻台的說法。

顯然,從川普政府以來一直挑起台海危機的操作,並沒有達到改變台灣人民「認知」到中共會武力攻台的意識效果,這是否代表美國對台的「認知作戰」失效?

其實也不必然?但可以知道的是,認知戰並非一朝一夕可達成。中共從1979年發佈「告台灣同胞書」,把對台政策改為「和平統一」之後,40多年來的「和統」宣傳,早已深入人心,美國與民進黨政府想改變這種認知,哪裡是幾年內的宣傳就可以達成,除非中共真的把飛彈發射到台灣,或是戰機飛越台海,否則要改變台灣人民對中共「和統」的認知,絕非易事。

所以,認知戰並非像1450綠營網軍的短暫操作,短暫操作可以粉飾某個單一事件所產生的作用,但是長期下來根本改變不了人民的認知。因此,真正的戰略專家可別再看到一張照片,就像「看一個影子,生一個孩子」,那只會讓局外人看成笑話。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6193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