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12 23:43:24瀏覽1978|回應10|推薦3 | |
節錄:【行政院長江宜樺12日在行政院會表示,客委會修復客家名人故居,利用閒置空間或房舍做為客家文化推展據點,但須注意避免變成蚊子館。行政院發言人鄭麗文轉 述說:『(原音)為了確保客家特色空間及常民生活場域的永續經營,請客委會規劃資源整合,並督導地方政府做最有效利用,務必杜絕蚊子館的情事發生。』(中央廣播電台)】 關於客家園區的詬病,始作庸者還是客家委員會,在各地客家觀光文化園地培訓一堆對著觀光客說著「沒有客家文化的客家導覽員」。 語言代表一個族群的生命力,失去生命力的語言族群等於死去的族群,客家文化的交流不是在建立幾個觀光文化園區和文化會館,就等於發揚客家文化,就以導覽人員來說吧,不用客家話導覽反而用中文或閩南語對觀光客解說,如何能讓觀光客深刻地了解客家文化,有些客家文化必須要以客家話來傳達比較貼切,也比較能更容易表達客家傳統文化的意涵。於是乎,在一整個客家文化觀光產業中,客委會負責訓練會說客家話的導覽員,那觀光局是不是也應該培訓一些能夠翻譯客家話的觀光導遊來對外國或者不懂客家話的觀光客現場翻譯。就好比我們去世界各國觀光一樣,例如:(西班牙、法國、韓國、日本、德國)觀光一樣,必須先學會當地的語言或者透過導遊的翻譯,當地導覽員還是用母語解說。 客委會要確保客家特色,所謂客家特色不外乎除了客家人的生活面向以外,最大的特色還是語言。其實客委會太著重在客家文化商品的商業化,早已失去了客家文化的含意了。為了這些客家文化商品的促銷,客委會甘願成為商人的利益交換,文化產品全部商業化,對於客家文化的保留幾乎看不見。 一些商家為了迎合一些外來客也順勢的寫著這些外來客的文字供他們辨識,反觀,住在台灣這些客家人必須以中文去解說,自己的客家語言完全被漠視,更別說在客家商品上出現客家文字,客家委員會想保留客家文化,卻沒有在客家文化園區裡的客家文化商品使用客家文字的闡述客家文化的來由,這樣的客家文化除了媚俗以外,不會為客家文化產生很大的效用。 客家導覽員會說客家話的培訓不起來,沒有人會走進客家文化園區,因為觀光沒有特色,如何吸引觀光客?在台灣的導遊不懂客家話,如何了解客家文化,向世界各國觀光客解說其特色! 發展客家文化,客委會的責任最重要,但,觀光局又何嘗不是推展客家文化觀光的重要推手。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