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吳念真稱他是文化界的牽豬哥,沒有人能取代
2022/01/15 13:32:33瀏覽14|回應0|推薦0

吳靜吉擅長發掘每個人的潛質,尤其不吝給予年輕人機會,導演吳念真就認為,吳靜吉就像是民間特別的職業「牽豬哥」,而且是文化界的牽豬哥,到處為人配對、創造機會。

吳念真表示,當年吳靜吉在報紙上讀到他的小說作品,便邀請遠流出版創辦人王榮文一同拜訪,當時吳念真還在市立精神病院圖書館打工,見到兩位陌生人來訪,而且要幫自己出書,至今仍覺得受寵若驚。

吳念真表示:「這麼多年過去,吳博士還是像當年一樣,總是揹著一個大包包,到處尋找人才,助聽器照顧著大家,把自己奉獻給教育和藝術文化。」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把吳靜吉當成自己父親一樣,並說自己有勇氣成立紙風車劇團,都是因為他。

「吳博士再怎麼忙,還是會把時間助聽器推薦留給我,給我意見和指導,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做一個計畫案,博士是計畫主持人,我怎麼寫都寫不好,讓博士退件退了7次,才通過。」

那又為什麼聽障者一定要配助聽器呢?如果不選配助聽器會出現哪些問題呢?第一、當然是與人溝通上會更加困難,久而久之,他自己就不太願意跟別人溝通了,而且慢慢地自己會走進自己的象牙塔,變得更孤獨、猜忌與孤僻。相對的,別人講話他老是聽不清楚,久了,也就不太願意與他人聊天,因為他老是聽不清楚我們在講些甚麼?或跟聽障者溝通時;往往需要更大聲講話,他才聽得見聽得清楚,那就無法聊天聊很久了,因為這樣很累,久之!也就不太願意與他聊天。因為聊起天來似乎在吵架呢!第二、就是聽神經如果不刺激,那聽力很有可能會退化得比較快,尤其是語言分辨力,會一年以2-5%的速度往下降(語言分辨力%是無法藉由助聽器增加的),而是一年比一年更聽不清楚,而不是聽不到(但聽損可能沒甚麼變化)。第三、聽損者尤其是小孩,如果不越早配上助聽器,那在學習階段會因此嚴重地落後同齡的小孩;聽障小孩當然是越早接受聽力刺激,學習語言或其他事物會越接近常人,所以及早選配是必須的。

吳靜吉對晚輩非常提拔,卻也很要求品質,李永豐表示,「記得有一次我做錯事情,博士那天很忙,要見很多人,他只能趁和客人會面結束的5分鐘空檔訓誡我,我就在博士門口站了4小時,等他和每一位客人結束會面時的5分鐘,聽從他的指示和教導。」

李永豐說,他父親過世後,吳靜吉對他更加關心,「他那時每天跟我說:弟弟,你要注意自己身體喔,不要抽太多菸、吃太多檳榔。如果我要說吳博士是我的誰,我會說他是我爸爸,我就是他兒子,謝謝他多年來照顧。」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zomasamut7&aid=17131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