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29 11:35:28瀏覽1392|回應0|推薦0 | |
水質監測項目 http://wqshow.epa.gov.tw/WMD/2005/wwmd-2.htm 河川水質受天候及氣象的影響較大,一般以生化需氧量(BOD)、溶氧(DO)、 酸鹼值(pH)、氨氮、大腸桿菌類、濁度、總磷及比導電度等八項水質指標代表各 類用水的品質。惟本活動為配合美國清水基金會為世界水質監測日之活動設計,該 水質檢測以試劑(理化方法)為主,並以生物指標技術(觀察、採集……)為輔。 前者檢測溫度、酸鹼值、水體溶氧及濁度等四項參數;另外,可再配合生物觀察輔 助手段(此為選擇性施作項目),藉由觀察溪流中河床底棲生物之種類(魚類、水 生昆蟲……)來瞭解水質狀況。 因此,該水質檢測,除利用檢測試劑包(WWMD test kits)測得瞬間水質外,也可由水中生物判定該水體在長時間狀況下之水質概況, 提供一般民眾監測水質一個簡便、安全的方法。該簡易水質檢測包可檢測包括:溶 氧、酸鹼值、濁度及溫度等四項水質參數,簡單介紹該四項水質參數如下: (一) 溫度Temperature 如將較高溫度之廢污水排放到水體,不 僅使得水中的溶解氧急劇減少,並將使得水體中的生物加速生殖及呼吸作用,使 得好氧生物快速死亡,導致於水體生態系統受到影響,而使得水體自淨作用無法 進行。 溪流水溫對於棲息於其中的水生生物之生存、族群生長與分佈都有甚大的 影響,有人研究溪流中某些水生生物的對水溫變化之容忍範圍,因此,檢測水溫 之變化,有利於推知溪流中某些水生生物的生存範圍。
水中溶氧含量對魚類之生 殖棲息有很密切之關係。一般河川之溶氧量低於3.0 mg/L 時,對大多數魚類不 利或甚至導致死亡,只剩吳郭魚及大肚魚等耐污染之魚類,溶氧量低於2.0 mg/L 時,大多魚類已不能生存。 欲維持魚類之良好棲息環境,水中溶氧量至少須高達 5.0 mg/L 以上。例如翻車魚及台灣特有之櫻花鉤吻鮭等高級魚類,更須在溶氧6.0 mg/L 以上的水域才能生存。因此在各種不同水體中,溶氧量常被視為水質或 優或劣一個重要之參考指標。
另外, 水中鹽分含量亦會影響氧之溶解度,一般鹽分愈高,則溶氧愈低。溫度愈高,則 溶氧亦愈低。以20℃之純水為例,其飽和溶氧量為9.07mg/L,但20℃之海水, 其飽和溶氧量則只有7.33mg/L。
pH 值的範圍在0~14 之間,純水為中性,pH 值為7.0,當溶液為酸性時,其pH 值將小於7,即pH 值越小,則酸性愈強。反之,當溶液為鹼性時,其pH 值將大於7,即pH 值越 大,則鹼性愈強。
大部分的水生生 物,對水環境中pH 值相當敏感,基於維護生態平衡的考量,事業放流水的排放, 均需控制其pH 值以防止對水生生物造成衝擊。
在靜止狀態下的水體,如湖泊或水澤,水中之濁度,多來自膠體 粒子;但是在流動狀態下的水體,如河川,水中濁度則主要來自較大粗大的懸浮 物質。 以河川為例,上游,降雨時因沖蝕作用而將大量土壤帶入河川,土壤的礦物質及有機物質均會導致水體濁度的增加;河川中下游則常有工業廢水、都市污 水、灌溉農田之回歸水或養豬廢水流入,特別是有機物進入河川後促進細菌與微生物的生長,氮、磷成分增加,則刺激藻類大量生長,造成優養化現象,這些都 是使水中混濁度增加之原因。
健波好水優惠網: http://homepage.seed.net.tw/web/health178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