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消化能力差、壓力大,許多人容易出現食慾差的問題。常見食慾不佳的病患求診,希望藉助中醫改善食慾,增加體重。通常治療時應先找出真正的病因,對症下藥,才能真正治好疾病與其伴隨的其他症狀。
現代人生活壓力過大,門診中也常見因壓力太大導致食慾不振的情況,或因情緒不暢而導致不想吃東西。門診中曾有一名40歲 的婦人,因工作上業績壓力大,導致他食慾不振將近一年,體重減輕許多,於是求診希望改善食慾,增加體重,經辨證判斷是「肝氣犯胃」,導致納呆,不想吃東 西,於是用舒肝理氣,和胃健脾的方法調理,運用加味逍遙散加減,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患者已經能三餐正常吃飯,體重也趨向正常。
不知飢餓、噁心欲嘔者 以祛濕運脾原則
中醫治療食慾差,可從健脾胃、祛濕、益氣方向著手。除了辨別食慾不振可能發生的疾病外,仍須依循傳統的中醫辨證論治原理,區分患者體質類型,才能有效進行治療。可藉由內服與配合針灸調理。
此症在中醫的辨證分型,大致可分為五類,包括:
一、外邪犯胃:症狀包括突然納食減少,起病較急。若屬於夏季感受暑濕之邪者,兼見嘔惡,發熱汗出,口渴,體重胸悶等。治法採疏解外邪,醒胃運脾,可用新加香薷飲加減。
二、濕困脾土:症狀包括不知飢餓,胃呆納鈍,胸脘痞塞,滿悶不舒,身重倦怠,頭昏如蒙,噁心欲嘔,小便短赤,大便溏等。治法採祛濕運脾,順氣寬中,可用蒼白二陳湯加減。
三、脾胃虛弱:症狀包括不知飢餓,胃呆納少,胸脘不舒,氣短乏力,體倦懶,排便溏薄等。治法採益氣健脾,升清降濁,可用谷神丸加減。
四、脾胃陽虛:症狀包括胃呆納鈍,腰膝酸困,畏寒肌冷,四肢不溫,大便溏薄,完穀不化,夜尿頻多,小便清長等。治法採溫補腎陽,益氣健脾。可用九氣丹合四君子湯加減。
五、脾胃陰虛:症狀包括飢不慾食,胃脘嘈雜灼熱,口乾唇燥,四肢無力,便乾等。治法採養陰益胃,兼清餘邪,可用益胃湯合竹葉石膏湯加減。
穴位調理,若胃弱食慾差,腸鳴腹痛,可取足三里、三陰交穴。飲食不多,心腹膨脹,面色萎黃,可取中脘穴。飢不能食,飲食不下,則可取章門、期門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