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少犯錯,一生都是投資贏家
2011/02/15 18:41:20瀏覽352|回應0|推薦2

在投資場上,你是不是:

  自認頗有投資天份,或是能比別人幸運?
  錯過趨勢轉變,停留在賺錢的舊日時光?
  總是太早賣出賺錢的基金或股票?

小心,你已成為自己投資時的頭號敵人!投資場上的你,其實:

  再怎麼用功,也不一定能彌補機率的不足
  想充英雄,但卻都輸給最怕被打死的人
  不是在求獲利,而是想要自我肯定

  本書邀請基金與股票界各擅勝場的代表人物: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與萬寶投顧董事長朱成志,為台灣讀者介紹全球投資新顯學──行為財務學。兩位專家用幽默生動的筆觸,佐以實際投資故事,深入淺出闡釋行為財務學的核心理論:投資時最大的敵人永遠是自己!

  「高估自身投資能力及預期報酬,卻低估風險」是投資人無法獲利的致命弱點。他們除了提出並解析各種投資時常犯的心理陷阱外,更提供了戰勝盲點的長期獲利操作策略。尤其,一般散戶對機構投資人多存有迷思,本書透過兩位專業人物的功力,洞悉投資世界的神祕面貌。

  理論與實務、基金與股票的對話迸出許多精彩火花,是投資人絕不能錯過的投資寶典!唯有學著避開資訊陷阱,避免犯愚蠢錯誤,看清自己的投資行為盲點,我們才能一生都是理財的最大贏家。

作者簡介

邱顯比

  一九五八年生,台灣省桃園縣人。台大商學系國貿組畢業以後,赴美進修,分別取得華盛頓大學(西雅圖)企管碩士、財務博士學位,一九八九年返台。

  現任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開設的課程包含財務管理、財務理論、財務個案分析、企業合併與收購、基金管理等。專長領域為公司理財、個人理財、共同基金、退休基金、企業購併。

  邱教授對於共同基金產業及退休基金產業發展參與相當深入,與李存修教授一同接受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簡稱投信投顧公會)委託,定期進行基金績效評比,使國內共同基金資訊能客觀而透明地向大眾公開。這項評比計畫所做的報告,為國內目前基金績效評比最具公信力者。

  除此之外,邱教授長期致力於退休基金的發展,目前擔任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並曾歷任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委員、公務人員退休撫恤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以及勞工保險基金諮詢委員,積極推動退休制度改革與退休基金管理效率化。

  曾任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證券暨期貨中心主任、台灣財務學會監事、理事。著有《基金理財的六堂課》、《退休理財的六堂課》(天下文化出版)。

  讀者可以經由電子郵件信箱,與邱教授連絡: chiushnb@management.ntu.edu.tw。

朱成志

  大同大學機械系畢業、台大EMBA財金所碩士。CSIA証券分析師,現任萬寶週刊社長、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監事、台灣大學財金系友會總幹事、大同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

  朱社長為efund基金網及萬寶投顧創辦人,曾任 中央國際投信董事長兼總經理、中華民國證券分析協會理事、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理事,擁有二十多年證券、投顧、投信、創投服務資歷,並於57頻道擔任華山論劍節目主持人。

  著有《朱成志教你挑戰巴菲特》、 《工匠精神的瑞士概念股》(天下文化)、 《改變您發財的DNA》、《漲跌之間》、《股市護身符》。

邱顯比觀點

投資時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1 我們為什麼要理財?
2 人不是100%理性
3 你有輸家的投資性格嗎?
4 你是「頗有投資天份」還是「運氣好」?
5 樂透式投資
6 為什麼「親友牌」總讓我們賺少賠多?
7 如何逃開資訊的陷阱?
8 小心「超額報酬」的「超額風險」
9 你是過度自信一族嗎? 
10 為什麼老是太早賣出賺錢的股票?錯置效果(Disposition Effect)
11 大腦會偷懶--代表性偏誤(Representative bias)

長期獲利的操作策略
12 投資時,時機有多重要?
13 變動的時代,更要穩定心情、看遠看長
14 就是現在?
15 長期投資可以更積極
16 你的基金組合是真正的投資組合,還是大雜燴? 
17 用「核心-衛星」法架構投資組合
18 滿手套牢基金,怎麼辦? --重整投資組合策略(一)
19 再平衡─-重整投資組合策略(二)
20 挑基金先看品牌 
21 單筆投資時該注意什麼?
22 風險溢酬-- DFA的故事
23 指數型基金新主流:ETF商品
24 話題還是問題?該不該跟買主題式基金
25 「高收益債」的收益與風險 
26 理財專員是小天使或小惡魔?
27 四大基金委外操作的績效
28 少數人才敢做的事:反市場操作
29 招式是死的,人是活的--談4433法則
30 如何安全搭上趨勢列車?
31 人是最好的投資

朱成志觀點

投資時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1 投資: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2 人非理性,市場還有效率嗎?
3 張菲該不該持續投資押寶在郭台銘身上?
4 定時定額打敗惰性 ~ 有盲點嗎?
5 逆向操作的可行性

長期獲利的操作策略
6 坐船vs.走路的投資理論
7 尋找大時代股票的投資法
8 學好投資股票的三種工夫
9 到底要如何選股?
10 政府四大基金護盤,是否跟進?
11 常聽到投資要用「正金字塔」買進,學習法人愈跌愈買的投資法,抱長期就賺?
12 千線萬線不如一條內線,突然聽到「內線」消息,要不要進場投資?
13 太忙沒時間,能讓親朋好友代操或是合夥投資嗎?
14 如何判斷營業員的好壞
15 會買股票只是徒弟,會賣股票才是師父,股票怎麼賣?何時賣?
16 賺錢的股票及基金何時獲利了結? 
17 融資操作是人性大考驗
18 零股定時定額也有高報酬率
19 投顧分析師都說自己好,能聽嗎?該怎麼聽?聽誰的?
20 為什麼外資常常「說」的和「做」的不一樣?
21 號稱絕對報酬的基金能買嗎?與股票投資有什麼不同?

邱朱論劍集
1 了解自己的性格,調配股票與基金投資的比重
2 一般個股投資人究竟是賺得多還是賠得多?
3 年齡不同,股票與基金投資策略也要不同
4 最該避免投資哪類型的股票與基金?

自序
投資,不投機
台大財金系教授 邱顯比

  1999年我的第一本書《基金理財的六堂課》初版,十年來一直相當暢銷,且被廣泛引用。這本書當初設定的目標為「理財及基金投資的大原則」,經歷這些年來市場變化的考驗,書中所提的觀念及方法大致上仍是正確可行,希望不致於過度殘害讀者。前些日子當兵時的朋友聚會,有一個好朋友退伍後就進入一家國際知名律師事務所,如今已是合夥律師,名利雙收。我半開玩笑說他這些年來賺了很多錢,他半真半假回了一句:「但是都投資基金賠掉了」,讓我一時啞口。

  千禧年後,投資的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00年科技泡沫破滅,那斯達克指數迄今仍未回到當時高點的一半。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是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以來最慘重的市場崩盤,如果不是各國政府下猛藥,金融市場瀕臨解體危機。在金融海嘯後,「黑天鵝」,亦即極端事件發生機率遠高於傳統統計模型預測的現象,在學術界及實務界都有廣泛的討論。另一方面,許多投資人發現多年累積的投資報酬瞬間消失,甚至變成虧損,不禁開始懷疑長期投資是否真的可行。

  這十年來,行為財務的論文出現在頂尖期刊的次數愈來愈多。傳統的財務學假設人是理性的,會在綜合所有資訊後,精確計算出最佳決策,並且一絲不苟的執行。行為財務學加入了心理學的研究,指出投資人在蒐集、判斷資訊的過程有許多陷阱,此外投資決策不全然追求預期財富的極大,心理上的成就感或避免後悔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例如投資人常常賺一點小錢就跑,賠了錢死抱不放,冀望哪一天能翻本。依行為財務學解釋,賺錢是自我能力的肯定,賺多賺少都是肯定,最好儘早落袋為安;賣出賠錢的股票,代表承認先前的投資決策是錯的,是自我否定,所以大部分人寧可用駝鳥政策。拖延、不行動也是不少人的通病。在金融海嘯中,許多金融機構的高階主管,眼睜睜看著過去價值億萬的公司股票變成壁紙。我與一些朋友討論為什麼這些金融菁英竟然將最大部分的財富放在自家公司股票,而不及早分散。朋友說金融界的主管公事太忙,精疲力竭後對自身的理財投資常抱著消極的態度,不想再多花時間處理。我太太常埋怨我拖延投資行動,放假時寧可打球、看小說或睡覺。我告訴她有些金融菁英也一樣懶惰,她說:「也許是,不過你一定是其中佼佼者。」

  除了投資環境的改變及行為財務的進展,想要讓一般投資人分享過去十年密集與機構投資人接觸的經驗,也是促成我再寫這本《少犯錯,一生都是投資贏家》的主要原因。因為在國內共同基金及退休基金有深入的參與,我與國內資產管理專業人士有頻繁的接觸,而國外基金公司或對沖基金、私募基金有高階主管或基金經理人來台時,也常希望與我見面,交換對市場的看法。長期與資產管理專業人士交流,讓我對機構投資人的投資哲學、投資程序乃至於投資績效有深入的了解。相對的,我也觀察到一般個人投資者,或所謂散戶,對機構投資人多存有迷思,對自身投資能力及預期報酬有過高的估計,而且往往低估風險。能讓一般投資人透過這本書,用我的眼睛去看投資世界,或許可以對以往不熟悉的角落,看得清楚些。

  相對於共同基金,台灣的股票投資人更多,也更能點燃人們的熱情。選對一支股票,一個漲停板就賺7%,找到一支未來的鴻海、台積電,小錢也可以創造一輩子吃喝不盡的財富。許多人懷抱夢想,在股海奮力衝殺,少數人如小S的公公住進帝寶,很多人滿手虧損住進套房,也有人連自住的房子都輸掉了。股票和股票投資人我略有接觸,但了解不夠深入,我希望能有專家提供讀者股票第一手的投資建議。畢竟,如果個股投資是許多人的最愛,由內行人的口中,應該可回答不少疑惑。成志從事證券投資顧問多年,對台灣股票及股市生態瞭若指掌,兼且聰明好學,個性積極,是共同作者的絕佳人選。成志也毫不吝惜的把自身多年經驗與讀者分享,雖不能說百分之百正確,但是他敏銳的眼光,坦率的言語,相信能提供讀者有用的參考。

  相較《基金理財的六堂課》的一字一句,本書許多章節是由我的口述,採訪整理而成。好的文章如酒,需要時間醞釀,近幾年來我的行程太滿,文思逐漸枯竭。首先要感謝慕恩,慕恩是台大經研所的高材生,理論掌握度佳,且能化為有條理的文字,我們花了大半年的時間,完成書中的理論核心論述。其次要感謝天下文化的宜芳和純禎,將近四個月密集的採訪,產生出不少有趣的故事及實用的建議。圖表整理及電腦模擬的部分,感謝雅馨專業與細心的協助。另外也感謝萬寶投顧的賴暉明整理朱社長與我的對談。理論與實務,基金與股票的對話迸出不少火花。

  投資時風險與報酬是一體的兩面。本書在風險上有較多的著墨,因為投資報酬低一些,開源節流降低慾望多半能解決問題;但是貪圖高報酬而招致的大損失,往往嚴重影響個人及家庭的經濟安全。理財的目的,不應在於極大化變成富人的可能性,而是極小化變成窮人的可能性。每一個投資人永遠要考慮投資錯誤的時候,是否承擔得起後果。依據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賺取適當的風險溢酬,投資而不投機。祝福大家在人生及理財的道路上,平平安安,長長久久。


危機?即轉機!
萬寶投顧董事長 朱成志

  20多年前,我剛進入蓬勃發展的證券市場,當時做研究分析工作,市場性的體認及經驗較多;後來2001年去唸台大EMBA,我希望多補足一些學院派的理論,但那時反而「行為財務學」愈來愈紅了! 台股投資人行為之論文研究,大多集中於民國77、78年間,此後就比較少。過去台股的「散戶」比重高,然而近來國內外機構法人對台股的影響力日增,1997年散戶成交比重占90.7%,到2009年只剩72%,而外資提升到16.3%,內資法人到11.6%,股市結構已經改變了。

  我後來的論文就是想研究台股投資人屬性及「選股邏輯」,我把投資人屬性分五大類,依經驗區分為「老手」與「新手」,依期間區分為「長線」與「短線」,依企圖區分為「積極」與「消極」,依態度區分為「大膽」與「保守」,依資金區分為「大戶」與「小戶」,將投資人區分為2的5次方,共32個集群後,研究結果發現:

  「長線」、「消極」、「保守」屬性之投資人有非常強的傾向較重視基本面;「短線」、「積極」、「大膽」屬性之投資人,會傾向重視技術面。而不同類型的投資人集群在選股邏輯上的確有所差異,而影響投資人選股最主要的五大變數之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媒體」對投資人選股有強大的影響力!

  可是投資人在媒體上所得到的新聞、評論足夠做為有效率的投資資訊嗎?又該如何解讀及研判呢?這次有榮幸和我的論文研究指導教授邱顯比老師合著此書,向各位分享自己23年來的一些投資觀察心得。

  書中我強調,歷史上每一次財富重分配,都是天大地大的事情。春秋戰國時代,商鞅變法,奠立了秦國打敗六國的基礎。乾隆58年(1793年),中國GDP全球第一。但在1765年,英國人用蒸氣機啟動工業革命,得到財富重分配的主導權,建立了大英帝國百年的輝煌。 1930年代美國崛起,取代英國地位,雖然歷經大蕭條,但小羅斯福總統上台推出凱因斯理論的「新政」,拿下全球GDP第一名的位置。1944年7月1日,在美國新罕普夏州的布列頓森林(Bretton Woods)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前者短期融資、後者長期放貸,並且都以「美元」放貸,開啟了美國獨霸的時代。

  1979年傅高義教授寫下《Japan as NO.1》。當時日本豐田(TOYOTA)已悄悄進軍美國,登陸成功,第一次打垮了美國車。但1985年9月22日「廣場協議」干預外匯市場,透過讓美元對日元、馬克等主要貨幣貶值,來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日本企業外銷受到致命打擊,衍生房市大泡沫,日本走入「失落的十年」。其後,美國靠「矽谷及華爾街」二地,興起「科技」及「金融」的創新力量,再次穩住龍頭地位。但亞洲又蘊釀一個沉潛二百年的新挑戰者!

  1992年鄧小平南巡發表了「發展是硬道理」,帶動中國經濟大成長,2010年中國更從世界「工廠」轉型「市場」,又是投資趨勢的大改變、一次財富重分配的好機會。

  我常說:「投資是可以一生耕耘的事業」,更妙的是分析方式條條大路通羅馬,投資理財有許多不同的路徑。2010年是台灣經濟重大考驗期,遇上大時代投資環境的變動,投資人的行為模式益發重要。

  2010年6月29日兩岸簽定ECFA,台灣可能進入「黃金十年」,當全球正為PIGS南歐豬國債務危機煩惱「二次衰退」時,建議投資人想想電影「赤壁」的一段話:周渝問孔明:「為何執扇?」孔明答:「我需要冷靜!」我研究行為財務學的心得是:「危機?即轉機!」請靜下心來,看邱教授與我合著的《少犯錯,一生都是投資贏家》,期待能對您的投資有助益。

§內文1

你是過度自信一族嗎?(摘自邱顯比觀點第9章)
投資和開車有什麼共同點?這個問題乍看有些無俚頭,不過,兩者確實有相似之處:說到開車技術與投資分析,男性通常比女性對自己的能力還有信心,甚至出現「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以下是一個常見的實驗:演講會中,主持人要求聽眾「覺得自己開車技術比一般人來得好的請舉手」,按照邏輯,應該只有一半比例的人舉手,結果常常百分之七十的人舉手。換個問題再問:你認為自己分析能力比別人好的請舉手,結果舉手的人也超過一半以上。這個實驗屢試不爽,而且男性比女性明顯。

為什麼我們對自己的投資能力常比現實狀況更有信心? 

這正是人類的生存本能之一。畢竟正向思考的人比較有動力,一個老是自我否定的人,到最後什麼事情都做不成。這是生存的重要法則,從心理學解釋,就是一種歸因偏誤(attribution):我們常常把好的事情歸因到自己的能力或努力,把壞的事情歸因到環境。好成績,是因為我們努力;出了錯,卻選擇性地認為是環境或別人引起。人性,總想讓我們理直氣壯地活下去。因此,許多人投資獲利時,自我感覺良好,但實情也許是:今年你的投資報酬率雖然高達50%,但大盤走勢也高達48%,成功根本是時勢環境造成的。

美國前財政部長魯賓(Robert Rubin)曾在演講時提醒哈佛大學畢業生不要太過自信,「世界上,唯一確定的是沒有確定這回事。」他表示,研究顯示,很多人對自己的能力和預測太過有信心,因此會出現預測範圍過度狹窄。其實,過去幾十年,美國碰過大蕭條、好幾次戰爭,一次能源危機和一次重大的恐怖攻擊,投資人必須訓練自己,要將思考的範圍拉到足夠廣泛的架構。

過度自信導致過度交易 
從行為財務學的角度,當投資人過度自信,志得意滿,很容易出現過度交易(overtrading),常常殺進殺出。我接觸到很多學生或朋友,不少在社會上頗有歷練與人脈,他們自以為有資訊管道,常常殺進殺出,後來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接觸到第一手核心資訊,甚至拿到的是錯誤資訊。此外,在殺進殺出過程中,即使有時對有時錯,但每次都要付出交易成本,最後,你的獲利很大部分進了證券商與政府的口袋。

如果過去的投資成績告訴你,你也屬於「過度自信」一族,面對現實吧!你的投資能力往往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好,你以為可以抓到短線好時機,卻總不是這麼一回事,反而付出很高的交易成本,最後輸在交易費用上。這有點像在賭桌上,假設大家牌技差不多,時贏時輸,到最後,每個人都是輸家,只有莊家贏。麻將桌上還有技術層面,若是玩樂透或賭輪盤純粹機率的遊戲,莊家贏在每次都可以抽佣,參與者最後都賠錢。

世界各國的研究都指出,喜歡殺進殺出、短線交易操作者,男性比女性明顯,而且頻率高很多。學者對此結果的解釋是:投資是一種數字的遊戲,男生通常覺得自己比較擅長數學,所以常擁有超越真正能力的自信心。

另外,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研究,以投資人周轉率來分組,明顯看到周轉率最低的報酬率最高,周轉率最高的報酬率最差。但在台灣結果有些不同,周轉率最高的一組,報酬率並不是最低的,類似U型分配。我們後來發現,是因為台灣有一群中實戶,雖然他們進出頻繁,且金額龐大,但由於可能掌握特殊資訊,而且券商特別厚待,所以扣掉交易費用,績效依然不差。

投資基金時,也要認真研究基金經理人的周轉率,避免超高周轉率的基金。美國晨星公司在一九九七年,針對美國股票型基金的周轉率與績效,做過詳細研究,發現周轉率較低的基金,表現勝過周轉率高的基金,而且在一年、三年、五年和十年的時間架構下,表現都比較好。

近年來,台灣的基金周轉率也有過高的趨勢,年周轉率常在200%以上。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組合周轉率太快,龐大的交易成本與市場衝擊成本,會侵蝕投資組合的績效。

高周轉率的基金經理人有三種可能,其一是過分自信,在一塊兩塊間殺進殺出,自以為能抓到時間點,其實早已落入過度自信的陷阱。其二是他可能跟券商勾結,讓對方賺手續費。其三才是少數能在平衡木上翻騰的高手。所以購買基金真的要小心,自己要勤做功課。

Copyrightc 2007 book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upow2002&aid=4888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