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普拉: 「我從未選過這樣一本書,每個故事都讓我心痛得無法呼吸!」 阿克潘筆下的非洲孩子一個個天真卻早熟,他們也許流浪街頭,或是正踏上再也無法回頭的離家之路,他們的生活流轉於世間最殘忍的現實起落之間。那些讓人痛徹心扉的悲慘經歷,大大撼動了西方讀者的感覺神經,沒有人能想像自己的孩子陷入如此可怕而無助的困境。阿克潘不帶批判的筆觸,輕柔而沉靜的對你訴說那片黑暗大陸上的劫毀,你只能強忍即將潰堤的淚水,陪伴著孩子們走過那些再也無法平靜的白天和夜晚。 請屏住呼吸,一個故事,你只有一次喘息的機會…… 《就說你和他們一樣》共收錄兩個中篇、三個短篇,帶領讀者深入非洲兒童充滿苦難和離亂的世界。 〈聖誕大餐〉描述居住於肯亞大城的一家人,他們擠在隨意搭建而成的破屋,為了即將到來的聖誕佳節想辦法湊齊聖誕禮物,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突顯了現實的殘酷。 〈為了到加彭,要吃胖點〉中的葛皮叔叔試著將自己的一對親生侄兒女賣給奴隸販子,故事是這樣開頭的:「賣掉你的孩子或是姪兒要比賣掉其他人的孩子更加為難。你得保持冷靜……」。 〈嶄新的語言?〉透過一對兒時玩伴的目光,呈現衣索比亞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的衝突,孩子們單純而真摯的友誼,該如何抵擋大人世界無法消弭的衝突? 〈豪華靈車〉創造了一個非洲的縮影,穆斯林男孩想要乘車穿越奈及利亞、回到父親的家鄉避難,他一路上掩飾自己的口音、信仰、身家背景,以為只要回到遙遠而陌生的家鄉就能平安,然而當他遭遇全車人的背叛,他仍舊虔誠祈禱,即使他的信仰已讓他身陷險境。 〈雙親的臥房〉是一個盧汪達小女孩的自述,她的雙親正捲入非洲大陸最黑暗的一次事件裡,面對圖西人和胡圖人的暴戾爭端,媽媽囑咐小女孩得照顧弟弟,無論任何人問起你的身分,記得,就說你和他們一樣。 即使在面對人間最不堪的處境,每篇故事深刻證明了孩童的智慧與隨遇而安的態度。撼動人心、滌淨靈魂的作品《就說你和他們一樣》──將激起所有閱讀者內心的火花。 本書特色 關於那個遙遠非洲大陸的故事,好像是天邊的另一個世界,那裡的紛雜、動盪、不公不義,早已超越我們能理解的範圍。短短五個故事道盡了各式人種、各式信仰、各種家庭的苦難,即便那是我們無法觸及的世界,都能感受到自己深埋內心的悲憫,浮現對人性價值的最終探問。 作者簡介 烏文.阿克潘(Uwem Akpan) 烏文.阿克潘出生於奈及利亞南方的艾柯特.阿克潘.艾達。二○○三年被任命為耶穌會神父,二○○六年於密西根大學取得「創作」碩士學位。收錄於此書的短篇小說〈雙親的臥房〉為作者第一篇短篇小說創作,同時入選肯因非洲文學獎(Caine Prize for African Writing)短篇故事決選名單。烏文.阿克潘於二○○七年任教於辛巴威的哈拉瑞(Harare)神學院。 烏文.阿克潘在高中裡教過書,曾幫助過痲瘋病患者,他演奏班卓琴,還當過古典音樂 DJ。他走遍半個地球,曾在坦尚尼亞輔導街頭少年,也曾在芝加哥擔任國宅的志工。阿克潘的人生經歷多采多姿,創作之路更堪稱一帆風順:第一次投稿的兩篇作品皆為紐約客雜誌所錄用,分別刊登於二○○五年的「小說新秀」專號和二○○六年的「戰爭」專號。 譯者簡介 盧相如 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目前為自由譯者。譯作有《晚安,美人》、《記憶游離》、《凌空之夢:1974,我在世貿雙塔上走鋼索》、《偷心賊》、《Q&A》(電影「貧民百萬富翁」暢銷原著小說)、《那年夏日湖畔》、《幽暗森林》等。
「《就說你和他們一樣》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成功創造其獨特性。故事瀰漫著一股契訶夫式的詭譎靜謐氛圍與泰然處之的態度,其驚恐處在於不涉入過多情感卻引發極具震撼的效果;比起發生在主角們身上的駭人事件,他們的記憶與其內在生命更加真實。烏文.阿克潘偉大的地方,是他緊緊牽住你的手,近距離觀看一幕幕至此再也無法從你心裡抹滅的情節。小說中,語言的嶄新運用令人耳目一新,讓我們毫無選擇餘地,只有去仔細聆聽。」 ──法蘭茲.萊特(Franz Wright),Walking to Martha’s Vineyard作者,二○○四年普立茲詩獎得主 「偉大作家在面對人類極端腐敗時,筆觸既不落入搧情,或是輕易流於道德判斷使其作品庸俗化。阿克潘將故事赤裸裸呈現於讀者面前,然而故事讀來卻無任何窺探事實真相帶來的道德不安感。作者深愛其創作出來的角色──就連殺戮者也不例外……阿克潘宏大的靈魂悅納異己,對於殘酷血腥的逼視因而有所超越。除此之外,其他小說讀來似乎顯得索然無味,宛如塵土般隨即灰飛煙滅。」 ──奎格.薩里曼(Craig Seligman),《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 「故事令人細讀再三……推薦必讀。」 ──《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在這本集結豐富的短篇故事處女作裡,奈及利亞出生的耶穌會神父阿克潘將讀者帶進書中混亂與恐佈的不安場景……阿克潘的文筆優美,故事發人深省,具感染力。故事裡所有駭人聽聞的事──不盡其數──透過孩童的眼睛看來更加令人不忍卒睹。」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奈及利亞出生的耶穌會神父烏文.阿克潘描述自己的創作受到『窮苦者的韌性與幽默感』所啟發,他在這部初試啼聲的短篇小說裡……傳達出非洲孩童的艱苦生活──將令人驚駭、富啟發性的真相公諸於世。」 ──麗莎.席爾(Lisa Shea),《Elle》雜誌 「幽默、堅忍、恐怖與恩典──阿克潘全都含括進小說中……故事不僅令人讚嘆,且感動人心,充滿強烈的道德勇氣──小說中的角色出人意料皆為此方面專家……結構安排巧妙,小說娓娓道來,沖淡情節裡對貧瘠生活的殘酷描述。阿克潘讓你親眼見到並感受真實的非洲樣貌,及其榮耀與苦痛。你的參與讓這部小說更顯不凡。」 ──文斯.帕薩羅(Vince Passaro),《O》雜誌 「烏文.阿克潘透過孩童不知感傷的凝視,捕捉了慘遭蹂躪的非洲大陸樣貌,試圖在一片混沌之中維持一股清流。作者將此深深銘刻進《就說你和他們一樣》這部小說裡。」 ──梅根.歐格拉帝(Megan O’Grady),《時尚雜誌》(Vogue) 「一部重量級的文學處女作……在阿克潘筆下,小說寓意清楚並具有感染力──長久閱讀後,文風依舊清楚透明──書中角色引發內心強烈的無助感,我們在出於恐懼、同情並與現今仍存在的殘酷社會只有幾步之遙的羞恥心作祟之下,內在感到十分絕望……當讀者發現書中的故事深刻撞擊著內心時,我們無處可躲。」 ──艾倫.休斯(Alan Cheuse),《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相較於我們通常從新聞裡得知關於非洲的訊息來說,烏文.阿克潘這部引人入勝的短篇小說《就說你和他們一樣》,提供一個更為包羅萬象與微觀描述的觀點……阿克潘從不讓人忘卻身處在水深火熱環境底下,散發著活力的年輕人總是懷抱著希望與夢想,就連在殘酷的現實裡依舊樂觀看待一切。」 ──派崔克.亨利.巴斯(Patrik Henry Bass),《Essence》雜誌 「非洲作家,耶穌會神父烏文.阿克潘盡可能以中立的筆調描述陷入苦難的非洲孩童遭遇,作者全然融入角色──悲天憫人而非帶有優越感。」 ──《村聲》(The Village Voice) 「……了不起……故事描繪生動,令人不寒而慄……任何對當代非洲與全球議題感興趣的人必讀的傑作。」 ──艾倫.休斯(Alan Cheuse),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All Things Considered」 「驚歎是烏文.阿克潘這本令人為之一驚的初試啼聲之作唯一適切的形容……書中的五個短篇故事如此動人且悲傷,我後悔曾耗費多時閱讀僅僅只是優秀的小說……﹝阿克潘﹞以精準與富含同情的筆觸描繪信仰與種族相異的人……他不忘在小說中加入幽默與稍縱即逝的奇異恩典,讓人對於永劫不復的悲慘境遇不忍卒睹。小說中的年輕角色並非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廣告裡的流浪兒,或是後殖民文學裡那些背負罪孽的著名受害者……書中角色皆為同會犯錯的平凡人,令人捧腹的孩子墜入惡夢之中……小說讀來該令人感到沮喪,不過角色散發的人性光芒與阿克潘技高一籌的文筆使得此部小說獲選為年度最佳振奮人心的作品。」 ──珍妮佛.瑞茲(Jennifer Reese),《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 「……短篇小說集初試啼聲便享有美名……敘述者從天真無邪到自覺者,連同讀者在內……作者描述的族人與書中角色呈現出夢境般的恐怖世界令人難以忘懷。」 ──金.胡巴爾德(Kim Hubbard),《時人雜誌》(People Magazine) 「當今發生於非洲大陸所有令人心碎與懷抱希望的故事,全都精采呈現在這部初試啼聲的短篇小說集。」 ──約翰.馬歇爾(John Marshall),《西雅圖郵訊報》(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 §內文1〈聖誕大餐〉 大姊梅莎今年十二歲,家裡不再有人知道該如何聯繫她。她從未原諒我們的父母不夠有錢送她去上學。她就像是隻野貓:愈來愈少回家,只有在換洗衣服時才回來,然後拿錢給我轉交給爸媽。待在家裡時,她盡可能地迴避他們,彷彿他們的出現提醒她家中事事都要用錢。儘管她偶爾跟爸爸頂嘴,卻從未對媽媽說過大不敬的話,即使媽媽偶爾口出惡言地挑釁她,「Malaya!妓女!你甚至連胸部都還沒發育!」她說。梅莎不理會。 梅莎經常跟十歲大的奈瑪交換心得,跟家中其他成員相比,姐妹倆很有話聊,話題內容談的多半是身為阻街女子應該注意的事項。梅莎讓奈瑪試穿她的高跟鞋,傳授她化妝技巧,以及教她如何使用牙膏和牙刷。她還說要盡可能遠離會毆打她的男人,不論對方付她多少錢;如果奈瑪長大後跟媽媽一樣生養太多孩子,她會待她像對媽媽一樣。她還告訴奈瑪寧可餓死,也不要跟不戴保險套的男人出去。 上工時,她忽視奈瑪的存在,或許是因為奈瑪讓她想起家,或者因為她不願讓奈瑪見到大姊一點都不像平日那般酷酷的瀟灑模樣。不過梅莎在外頭比在家裡能容忍我。我可以在人行道上跟她哈拉聊天,不管我如何衣衫襤褸。在她等候接客當口,一個八歲男孩擋不了她的財路。我們清楚知道如何裝作素不相識,那不過是個街頭孩子在跟妓女說話。 然而,我們馬丘柯許家族稱得上是幸運的。不像其他人,我們還能彼此相守於街邊的家,至少,這個聖誕節是如此。
聖誕節傍晚的太陽早早就下山了。這時節的氣候惡劣,大雷雨擾亂了季節更迭,奈洛比淹了水,十二月的雨滴滴答答、輕輕打在防水布搭蓋的屋頂上。我坐在簡陋木屋的地板上頭,房子則位處巷尾的水泥地,緊靠在一棟老舊的磚瓦商店後方。偶爾寒風襲來,吹開了棕色的塑膠牆面,地板上堆滿了我在畢夏拉街上的垃圾場裡搜刮回來的靠枕。入夜之後,我們捲起屋頂的防水布,讓商店的警示燈光照進屋內。一塊被當成門的木板,倚在商店的牆壁旁。 一聲雷響驚醒了媽媽,她緩緩起身,將手從梅莎的行李箱上移開,她睡著時總是緊抱著它。行李箱是海軍藍外觀、黃銅色內襯,鑲有滾邊,在我們的生活空間中占有一定的分量。驚慌中,媽媽在房間四周胡亂摸索,嚇醒一對雙胞胎兄妹歐提諾和安提諾,還吵醒了爸爸,三個人當時睡得正熟,宛如小狗般堆疊在彼此身上。她忙著尋找寶寶的蹤影。媽媽身上的白色T恤是三個月前生產時穿的,前胸還有兩塊沾著奶水的污漬。接著,她肯定記起寶寶與梅莎和奈瑪在一起,頓時心情放鬆不少,她打個呵欠伸展身子,身體敲中了軟木屋椽,其中一顆壓在屋頂上的石頭掉到了屋外。 媽媽把手伸進蘇卡 裡,繫緊綁在腰間的錢包,滿身睡意加上酒氣令她昏沉沉。她在紙箱間一陣翻找,在一堆爸爸從別人口袋裡偷來的沒有用的文件底下,她找到幾件衣服、鞋子和我的新制服。她繼續找,紙箱內的雜物在爸爸跟雙胞胎身上愈堆愈高。接著,她找到一罐黏合鞋子的新桑坦牌強力膠,這罐強力膠是住在附近的馬丘柯許家族孩子們所送的聖誕節禮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