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溪.月眉古道.李騰芳古厝
2013/09/16 16:15:04瀏覽371|回應0|推薦0


月眉古道是大溪老街與月眉地區之間聯絡往來的道路。古道的入口在和平老街38與40號之間的巷口,巷口上方有一橫額,寫著「月眉通路」。這條古道約有140年歷史。

現存的月眉古道非常簡短。從和平老街出發,走進「月眉通路」的巷弄,緩緩斜坡道向下行,經過地下道,穿過台三線公路。過地下道後,路左側有一石頭公,據說是大溪市區內最後一座古老的石頭公。石階路筆直向下,走至盡頭,左轉,不久就接月眉路,之後的古道已變成柏油路。

月眉古道,竟然不到5分鐘就走完了。古道不嫌短,只怕容顏改。古道原本古樸的石板路,曾幾何時,已改鋪新穎的石材,成為一條現代化的人行步道。古道既短,又無古意,走這麼一小段,誰會滿足呢?

古道的終點,進入了月眉地區。月眉,是大漢溪的河階地,以形似月眉而得名。月眉為農業區,田疇平野,視野遼闊,充滿鄉村景致,氣氛與大溪老街完全不同。這裡純是農業區,以往很少有遊客會來月眉遊覽。後來,大溪鎮公所將這裡規劃為「月眉休閒農業區」,推廣休閒農業,例如成立「大溪保健植物園區」,還有一些花園農場。當地農民也利用秋冬休耕時,在農地上遍植波斯菊等觀賞植物,既可美化環境,又能藉此以肥沃土壤。秋冬時,月眉花海迎風招展,景致怡人。去年(2005年)十一月,桃園縣政府舉辦「花海嘉年華」,吸引了不少遊客來此賞花。月眉古道兼賞花之旅,便成為一條賞心悅目的路線。

在這初春時候,來到月眉,花期已過,道路空蕩,遊客稀疏,顯得冷冷清清。雖然少了百花爭艷的美景,倒也多了一分鄉野的靜趣。月眉古道,雖然無花可賞,但心情不失望,因為這裡還有「李家大厝」可賞。

「李家大厝」,就是著名的國家二級古蹟「李騰芳古厝」,又稱「李金興古厝」。嚴格說來,「李金興古厝」的稱呼較合乎事實。這間大厝是李騰芳的父親李炳生興建的。李炳生當年前來拓墾月眉,創立「李金興商號」,從事米穀買賣,而成為大溪富家。咸豐十年(1860年),李炳生在月眉興建大厝時,當時李騰芳還只是一名貢生而已。李家大厝於同治三年(1864年)完工,李騰芳則是於同治四年(1865年)時考中舉人。

從月眉古道的步道終點,沿著月眉路前行,約十餘分鐘,便可抵達「李騰芳古厝」。這條柏油路,也是昔日古道的一段。當年李家在月眉興建大厝後,為方便運輸貨物往來老街,因而開闢了這條「月眉通路」。「李騰芳古厝」的歷史超過140年,而且保存完整,被列為古蹟後,經過多年的整修,民國九十三年(2004年)底時,正式對外開放參觀。

月眉,創

來到「李騰芳古厝」時,附近水田有一位老農正推著耕耘機來回耕田,田埂旁堆著一塊塊整齊的秧苗,正等待播種。很久沒有看到這樣的農耕畫面,不禁佇足觀看。看見耕耘機,想念起水牛。水牛耕田的畫面,已是久遠往事,一段逝去的歲月。

這是我第二次到訪李騰芳古厝,上次來時,已過下午五點參觀的時間,所以只能在圍牆外觀望而已。這次終於能夠走進這間清同治年間的大富豪宅。李騰芳古厝。以一私人宅邸而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而且是桃園縣唯一的二級古蹟,可以想見這間大厝的規模及其古蹟價值。

進入李騰芳古厝的外埕,便有踏入大宅門的感覺。李家大厝是屬於「兩落四護龍」的格局,大致而言,就像是兩座三合院,大三合院包著小三合院。大厝前的圍牆外,有一座半月池。進入大厝,先來到外埕,廣闊的埕場上,有四座旗竿座。古代時,只有官宦或科舉得第的人家才能在家門埕場上豎立旗竿以示尊榮。李騰芳在同治四年(1865年)考中福建省舉人,名顯鄉里,因此李家得以在大厝前豎立起象徵尊榮的旗幟。如今,外埕上已不見旗幟及旗竿,僅存古樸的旗杆座,石座上刻寫著「同治四年..補行甲子正科立..」,字跡猶在,默默訴說著李家曾有的光榮往事。

李騰芳中舉,是當年地方上的盛事,也促成了大溪的更改地名。大溪,最早的地名為「大姑陷」(TAKOHAM),是由當地平埔族人對大漢溪稱呼的音譯而來。

後來,漢人移民以「陷」字不吉祥,將地名改為「大姑坎」。同治五年(1866年),地方為了慶祝李騰芳考中舉人,於是將「大姑坎」更名為「大科崁」。後來,劉銘傳主政時代,在大溪設置撫墾總局,積極開發山地,於是將「科」字多加一個「山」字,改名為「大嵙崁」。至於「大溪」之名,則是日據時代才更改的。

李騰芳古厝的外埕與內埕之間,有矮牆相隔,左右各有一門。由外埕進入內埕,然後抵達外庭,再由外庭進入門廳;穿過門廳,便進入中庭,然後抵達廳堂。廳堂是李宅的正廳,也是李宅屋身最高之處,供奉祖先牌位。廳堂內兩側的牆壁則書寫著訓誨子孫的處事原則,例如:「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先室傳家惟忠惟孝,後人纘緒宜儉宜勤」等詞句。

前落的門廳、後落的廳堂,構成李宅大厝的中軸線,兩廳的屋脊皆採俊翹的燕尾造形,這也是官宦人家才得以享有的建築尊榮。門廳、廳堂的燕尾屋脊,一前一後,因此從外埕廣場望向大厝時,兩廳燕尾疊層,宛如比翼雙飛,使大厝的格局更顯得氣勢雍容。可惜,下午時分,大厝背對太陽,逆光,相機很難拍出大厝之美。

中庭廳堂的兩側分別可通往左右護龍,左右各兩排護龍,有大小不等的廂房。走進
繞的廊道,穿梭於各廂房之間,宛如進了迷宮。兩護龍之間,設有天井,使大宅內不致於晦暗。大宅院內,雖然廂房多,但每個房間的開窗都有良好的採光,不禁讚嘆古人建築的巧思與智慧。我在左右護龍間來回逛了好幾圈,意猶未盡,雖然對中國傳統建築不甚熟悉,但穿梭其間,觸目所見,牆壁、門柱、窗戶、地板、水井,皆是百年以上的古物,景致與氣氛,令人感動。

走累了,就坐在中庭的石階上,靜靜地領略與沈思。整座李騰芳大厝之內,就只有幾名遊客而已。一會兒之間,遊人離去,人去樓空,我便獨自擁有了這座大厝的空間。獨坐於幽宅中庭內,暫時忘了外在世界,彷彿之間,還以為自己穿越了光陰隧道,來到了同治年間的時空裡。

旅遊日期:2006.02.21 (寫於2006.03.04) 























由搜尋引擎連結至本篇文章的關鍵字】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t0934088843&aid=854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