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18 04:30:00瀏覽22|回應0|推薦0 | |
中共在抗日戰爭究竟扮演什麼角色?郝柏村指出:「抗戰八年,總計有二十二次大型會戰,以及其他多到數不清,大大小小規模的作戰及戰鬥,都是由國府軍委會所領導」。又「淞滬會戰」70 萬死傷來自國軍,「台兒莊大捷」負責指揮的是李宗仁。中共有份參與的,僅「平型關大捷」(林彪) 與「百團大戰」(彭德懷)。毛澤東言:「七分發展,二分應付國民黨,一分抗日」(稱「七二一方針」),由此可以想見中共當時只從旁協助,並非抗日主力。 國府忙著對抗日軍,中共做些什麼?扎根農村,爭取貧苦農民群眾支持。農民飽受地主欺壓,中共鬥倒地主,分他們的田地予農民。久而久之,加入共黨人數越來越多。中共繼而向人民許諾,帶領全國進入共產主義理想社會,一個沒有階級、沒有歧視、沒有剝削的平等國度。農民多數目不識丁,嚐盡苦楚,易受蠱惑,1945 年抗戰結束,中共於農村聲勢竟凌駕國府,形成「農村包圍城市」之局。 蔣介石國民政府自成立以來,積極推行現代化,西化知識分子、專業人士、商人等為其骨幹,大城市 (如上海、南京、天津等) 則為其主要根據地。八年抗戰,國軍精銳耗盡,但因得到美國軍備支援,總算能充撐門面。反而黨內貪污腐敗、通貨膨脹嚴重 (買一盒火柴也要掏一大疊鈔票)、派系 (黃埔嫡系與新桂系) 相互不和,構成國府管治的致命傷。 中共蒙蘇聯庇蔭,搶先一步於東北三省接收投降日軍精良武器,戰鬥力大增。馬歇爾來華,為了迫逼蔣介石用和談方式解決與中共糾紛,停止向國府提供軍事支援。毛澤東復心狠手辣,視人命如草芥,攻佔長春,不惜切斷城內糧食供應,卻「嚴禁城內百姓出城」,規定「只有帶槍和軍用品的人才能放出」。眼見老百姓一個個活生生餓死,國軍終於棄械投降,形勢逆轉。 歷經遼瀋 (林彪、羅榮桓所指揮的中共東北野戰軍,向國民政府所控制的東北大城巿和主要交通線發動進攻,50 萬國軍全數瓦解,高級將領廖耀湘、鄭洞國、周福成被俘或投降)、平津 (林彪、羅榮桓、聶榮臻指揮東北、華北共軍向北平、天津發動進攻,鎮守北平的國軍最高指揮官傅作義向共軍投降)、淮海 (60 萬共軍向隴海鐵路線附近的國軍據點發動攻擊,55 萬國軍被殲滅,高級將領杜聿明、黃維被俘,黃百韜、邱清泉戰死)「三大戰役」,國軍兵敗如山倒,蔣介石宣告下野,由副總統李宗仁擔任代總統。 李派代表團與中共議和,企圖以長江為界,國共兩黨南北分治,遭中共否決。李未幾出走美國,毛澤東下令「向全國進軍」,1949 年 4 月 23 日,攻陷首都南京,上海、武漢、杭州、南昌等地先後「解放」。蔣介石無奈遷台,「中華人民共和國」10 月 1 日正式成立。 中共建政初期,一窮二白,厲行「土改」批鬥地主集中全國資源,確實贏得不少貧農掌聲。共軍紀律嚴明與不擾民,亦獲群眾一致好評。 不過,農民畢竟是農民,知識文化素養欠奉,舊有官僚及知識分子又不可信,加上馬克思主義甚少著墨經濟建設,盲目冒進,卒之釀成大禍!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