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借鏡台灣經驗,守護香港家邦
2016/10/13 08:36:00瀏覽4|回應0|推薦0
日前中大民調顯示,38.9 % 受訪者想移民外地。當中年紀較輕、教育程度較高者,移民意欲較高。而理想移民地點第一位竟然是台灣,其次是澳洲和加拿大。

港人嚮往寶島有自由民主,殊不知台灣今天成就,乃當地前輩先賢歷千辛萬苦爭取得來,可謂血淚交纏。

抗戰勝利,台灣人本來對國民政府接管充滿憧憬。不料國府官員貪污腐敗,且時常歧視曾受日本統治的台灣人。1947 年 2 月,爆發「二二八事件」,群眾向當權者表達積存已久的忿恨,換來國府大規模屠殺及濫捕,無數士紳、知識分子遭迫害,台灣進入白色恐怖時期。

蔣介石對「反攻大陸」念茲在茲,除了實施戒嚴,還繼續維持一黨專政,剝奪人民組織政黨的自由。雷震有份創辦《自由中國》雜誌,於 1960 年嘗試組織反對黨「中國民主黨」,為國府所拘捕,坐了十年牢。學者殷海光因撰文支持組黨,不斷被國府特務滋擾,獲聘卻無法授課。

1977 年,國府在桃園縣市長選舉中做票,引起中壢市市民不滿,包圍桃園縣警察局中壢分局,放火搗亂以洩忿。警察施放催淚彈,開槍打死青年江文國、張治平。經過「中壢事件」,台灣民眾逐漸習慣自發組織街頭運動,爭取應得政治權利。

兩年後發生的「美麗島事件」,為台灣造就出一批年輕政治犯。施明德、呂秀蓮、陳菊等,後來皆成為「民進黨」核心成員。「民進黨」1986 年創立,距離蔣介石戒嚴已 30 多年。1987 年 7 月 15 日,蔣經國 (蔣介石長子) 宣告解嚴,黨禁隨即取消,台灣開始發展政黨政治。

蔣經國死後,李登輝繼任總統,但政治改革步伐仍然緩慢。1990 年 3 月 16 日,9 名國立台灣大學學生到中正紀念堂前靜坐抗議,揭開「野百合學運」序幕。學運高峰時接近 6,000 名學生參與,迫使李登輝召開國是會議,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結束「萬年國會」。1991 年國民大會全面改選,次年立法院全面改選,1996 年台灣進行首次總統直選,2000 年首次實現政黨輪替。

台灣現在有自由民主,全賴台灣人過去數十年來鍥而不捨地抗爭。港人不為本土民主奮鬥努力,妄想藉移民竊享他人成果,這是非常可恥的!

誠如陳雲所言:「我們在香港,這裡有希望。」我們何必折墮到要「寄人國土」呢?

台灣不是值得我們移居,而是值得我們借鏡、學習。台灣人從來沒有寄望當權者會自我完善,只知力爭到底,拒絕做奴隸。香港將來要有希望,要有民主自由,我們首先要有不做奴隸的氣概。

請緊記胡適的話:「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880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