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04 12:45:30瀏覽703|回應0|推薦2 | |
今天是五月四日....身為知識分子的我們...該有些什麼樣的省思? 五四運動90週年 文學人物影像重現 更新日期: 2009/05/04 00:55記者慶正/台北報導 由行政院文建會、台北市政府主辦、台灣文學發展基基金會和文訊雜誌社規劃執行的「青春的飛揚,思想的萌發—五四文學人物影像展」,5月4日在國家圖書館登場,至31日止。 國家圖書館指出,揭櫫民主與科學大旗、開白話文運動革新的「五四運動」屆滿90週年,本次特展共計收集陳獨秀、胡適、徐志摩、朱自清等62位五四運動健將的300幅珍貴照片、40件私密書札手稿、150冊珍本書刊,是從海內外30多個圖書館、五四人物紀念館、文物收藏家聯合提供,極具參觀價值。 除了靜態的文物展外,展覽期間每逢週末假日,民眾還可以免費由專人帶領參觀林語堂、錢穆、胡適、傅斯年等五四人物北台灣故居。 此外,還安排舉辦8場涵蓋音樂、愛情、五四文人漫遊、報刊運動、地域影響、女性思潮等主題的專業講座及座談會,全面體檢五四的歷史定位。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504/17/1iv7q.html 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的5月4日,是一場發生於中國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完結後舉行的巴黎和會中,列強肆意踐踏中國主權,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就此,當時中國的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在列強面前顯得軟弱,使國人異常不滿,從而上街遊行表達不滿。當時最著名的口號之一是「外抗強權(對抗日本侵權),內除國賊(懲除媚日官員)」。 廣義的五四運動則是指自1915年中日簽訂《二十一條》至1926北伐戰爭之間,中國知識界和青年學生反思中國傳統文化,追隨「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探索強國之路的思想文化運動。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