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報/社論/2008-03-24 20:07
大選終於結束了。媒體、學者紛紛討論馬狂勝、謝慘敗的原因,探究選舉的結果對台灣未來發展的意義等等。在這些分析與評論排山倒海湧來之際,唯獨不見選舉過程與結果對弱勢者參政影響的分析,甚至連選舉結果對於弱勢者的命運或福利的討論也是鳳毛麟角。政黨輪替了,內耗或許減少了,兩岸或許緩和了,甚至經濟回復成長。但是,弱勢者的權益,特別是政治權益,在那裡?
半年內,連續兩次重大選舉的結果都顯示出人們對於民進黨統治集團的不滿。然而,兩次選舉的結果以及過程也顯示另外一個重要、但卻被人們忽略的現象:弱勢者在台灣的政治影響力日益凋萎。選舉過程中引起熱烈討論的議題很少關切到人民的生活,更談不上站在正義的立場為弱勢者說話,提出政見。以財稅政策而言,兩位候選人主要的主張都在減稅,完全不考慮減稅後財政赤字更加嚴重的問題;至於減稅其實是嘉惠富人必將導致貧富進一步惡化,以及醫療教育社會福利的投入因稅收不足而萎縮,從而增加弱勢者負擔等的後果,那就更別提了。
政策議題完全忽視弱勢者,直接的參政就更是談不上了。比較可以表達弱勢立場的民意代表選舉,由於單一選區加上人數減半,不但弱勢者沾不上邊,連原有的小黨也完全被封殺。至於總統大選,弱勢者連搖旗吶喊的資格都沒有,更遑論直接的參政。弱勢者如果偶爾受到照顧,倘若不是為了未來選舉的考量,充其量也不過是人民公僕的「恩賜」。弱勢者在政治上已經完全沒有任何的自足性與尊嚴的。
因此,所謂台灣的民主選舉,本質上乃是不同的既得利益集團分贓的遊戲。並且藉由遊戲規則的「公平」性,來合法化其佔有以及分配國家資源的權力,來「合法地」鎮壓偶發的抗爭。台灣的弱勢者一刻也不能忘記這個遊戲規則「公平性」的階級本質。
解決之道?這是一個大課題,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決的。它甚至需要台灣弱勢者,社運者以及任何追求正義、進步人士們來共同探討。這裡,我們僅先提出一點:弱勢者需要先建立主體性,不能再隨著統治階級的選舉活動起舞。首先,弱勢者要建立自己的選舉觀,戳穿目前選舉制度的階級性,並且積極研究提出能夠體現弱勢階級的「遊戲規則」。唯有如此,台灣的弱勢階級才不會成為「民主化奇蹟」的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