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30 13:21:20瀏覽249|回應1|推薦2 | |
在大學聯考錄取率30%(甚至更低)的年代,考上大學可以稱得上"光宗耀祖","大學生"的身分是一種光環、一種榮耀,也可以說是某一種''品質保證''。 如今,在"教改"的激情之後,小小台灣有了1百多所的大學,於是乎"只要你願意繳學費,不必擔心沒有大學可以讀"。教改萬歲,打破了"少數人"的壟斷,從此人人都是"大學生","由你玩四年",好爽呀!ㄟ...奇怪的是,教改當初宣示要消滅的"補習班",卻更加的"蓬勃發展"?(這是另外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然而,美夢易醒,"大學生"們終究必須走出校門面對社會。這才發現,由於"量"的暴增及"質"的低落,社會對大學生的評價早已今非昔比。在自由經濟下的就業市場上,22K的起薪如實的反映出如今大學生的價值。 不要再對"22K的起薪"哀嚎了,也不必跟十幾、二十年前的大學生比,因為"此大學生"非"彼大學生"呀。 2014.04.21新增: 參考這篇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625409.shtml#104 82學年→102學年, 學士班人數增幅 262 % (28萬5982人→103萬5534人) 碩士班人數增幅 530 % (2萬8117人→17萬7305人) 博士班人數增幅 308 % (7713人→2萬3762人)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