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淺探(十)
2007/03/24 09:36:59瀏覽672|回應0|推薦8

第二節  荀子的政治主張

荀子反對孟子的性善說,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1]」,善是後天人為教育而得到的,所以非常強調學習的重要,他在《儒效》中說:

「積善而全盡謂之聖人,聖人者人之積也。[2]

荀子認為情和欲都出自人的天性,是不學而能的,所以「情不可免」、「欲不可去」。他還主張人性就是惡,會饑欲飽、寒欲暖、勞欲休;會好利、嫉妒、喜歡聲色等,都是人性,順任人性發展,就會出現暴亂,所以要以禮樂加以節制和引導,調節人的性情,控制人的慾望。

荀子以性惡論為基礎,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正名思想,政治上主張「尊君」、「隆禮」。他認為禮在調節社會上人與人的關係中起重要作用,承認今勝於古,所以除了主張治國要用王道或禮義教化,要以德服人,也認為有必要採用刑罰。在治國方面,荀子是禮法兼用,王霸並重。但君主不可依自身的利益來施行刑罰或發動戰爭,而是必須受禮的約束,要名正而言順。荀子本人雖然是因「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而著書立論,但其學說多少有合於當世,屈就現實之處,所以比孟子更受當權者重視。



[1] 見荀卿著,雪克、王雲璐譯注,董治安、許嘉璐審閱《荀子》,錦繡文化企業,八十一年十一月初版,頁二七七。

[2] 見《荀子‧儒效》參見魏元圭著《孟荀道德哲學》,谷風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五月,頁二七七。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napril&aid=84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