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20 13:06:53瀏覽68|回應0|推薦0 | |
【文.採訪/林采薇】 《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一書,完整地從「靜坐」各面向提出問答,你能談談什 靜坐是一種技巧、過程,也是最後的結果,是果也是因,也是一個行為,可以讓一個人比較舒暢、健康,做人也比較自在。 就過程而言,靜坐是一種能引發身心靈變化的轉化經驗,有些是可逆的,有些則是永遠的。若追求結果,靜坐能帶來全新的價值觀,賦與人對生命全新的意義和觀感。 靜坐有非常多方法,呼吸、朗誦、禱告、聽音樂……等,甚至「沒有方法」的方法,但一切都離不開「集中意識」。一個人若有很多雜念,就難安靜。靜坐,必須集中念頭,甚至「沒有念頭」。說到底,靜坐是一門用心追尋的領域。 每個人都適合靜坐嗎?請分享簡易的靜坐技巧。 每個人都能靜坐,但比起靜坐本身,領悟人生真相才是首要之務。靜坐無關坐姿,而是一種鍛鍊心靈、調理思維的練習,幫助我們擺脫讓心靈不得清明的雜念。 很多人說:「我很容易分心,坐下來就雜念不斷,覺得自己不是靜坐的料。」這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我常教人以非常簡單的「守息練習」來幫助靜坐,叫「瓶子瑜伽」,可以躺著或用舒服的姿勢坐著,試著儘量拉長呼吸時間,愈久愈好。 首先緩緩吸氣,想像自己猶如不斷擴張的氣球,吸飽氣之後,儘可能守住氣息。再也守不住時,用力將所有的氣一次完全吐出去,這樣至少重複三次。 這是源自西藏和印度傳統的古老瑜伽技巧,用來淨化散亂的身心狀態,當體內的氣脈打通時,就不用再焦慮了。 請談談靜坐對身心的影響及好處。 站在科學角度,靜坐可以讓一個人的代謝慢下來,內分泌變得活躍,消化系統也能變健康,讓一個人身心合一。 現代人每天都要面對「一心多用」的問題,無不同時處理好幾件事、好幾個概念。在心智塞進太多的思考造成感官失衡,正是萬病之源。 人體內有一個主要的神經系統,即自律神經系統,若沒有這個系統,人可能就沒命了。自律神經系統則可再細分成「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系統會「加速」身體新陳代謝,讓心跳加速,肺部支氣管擴張、促進壓力賀爾蒙反應,讓肌肉緊繃;副交感神經則能放鬆身體、並將人體的恆定和調控機制帶回悠閒的平衡狀態,緩和心跳、呼吸和內分泌反應的速度。 交感神經的運作,原是為了典型的「打或逃(Fight or Flight)」反射而生,例如我們去嚇一隻狗,這隻狗不是逃走就是朝我們撲來,只有打或逃兩種反應,這時狗的交感神經必須完全啟動才能引發這兩種反應,因此交感神經系統又稱為「壓力反應系統」。人也是如此,遭受攻擊時,會立即活化交感神經,短暫爆發能量,幫助我們全力對抗壓力。 可是現代人生活無處不是壓力,一覺醒來,就要為工作、學業、人際關係煩惱,使我們成天都處於交感神經負荷過重的狀態。原本在危急狀態救命的「打或逃」反射,卻成了現代人的常態,生活充滿焦慮和恐懼。 靜坐能放鬆心智,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讓身體重回和諧與完整,降低新陳代謝率,讓身體如動物冬眠般放鬆。而常處於悠閒平衡狀態的人,體內的器官和生理系統都會是最佳狀態,對壓力的反應反而更好。 你如何面對挫折? 我不太會用「方法」來面對挫折,而是站在理解的角度,看開、看透突來的壓力。一時情緒上來,可用「凍結定格(Freeze Frame)」,讓內心「踩剎車」。 在現實生活中,難免有心緒雜亂的時候,這時可以試試凍結定格。情緒來了,先「定格」,為自己爭取一點時間,想像自己到了最喜歡的情境,如藍天白雲下的海灘,或曾讓自己開心的事,接著再問自己的心,會怎麼回答,只要用心傾聽心的聲音,絕對會和之前以邏輯左腦回答的截然不同。 對於忙碌的上班族,你有什麼生活建議? 我建議選一個固定靜坐的時間,無論是清晨或晚上睡前,必須是一個不會被打擾的時間。再選一個乾淨整齊的角落,布置得讓自己舒服、放鬆,建立一個「神聖的空間」。當有了這樣的時間和空間,自然會多花時間靜坐;假如充滿煩惱、勉強,做一、兩次就不想做了。 養成規律,每天靜坐能調整身心,當心情不好、有壓力時,可以藉此補足精神和體力。 初學者或許需要規規矩矩講究姿勢,但當對靜坐有了理解後,隨時隨地都能靜坐。 從耗氧的角度看,如何在靜坐(低耗氧)與運動(高耗氧)之間取得較好的平衡? 兩者之間一點矛盾也沒有。人都會代謝,睡覺、靜坐時,代謝較慢,運動時候,代謝則變快,快慢動靜都是反映人體的狀況,都是我們所需要的。 運動代謝雖會變快,但人不能不動,運動幫助維持身體代謝率,這也是好事,動才會保持年輕,但不光是要全然的動,也要休息。 人需要動也需要靜,可惜的是,很多人靜不了,靜不了就需要方法,讓身體可以大休息。靜坐則提供休息,兩方面都重要,而不是相對。 你最近親自發聲,出版專輯《等著你》,並邀請音樂家奧敏錄音,當初怎麼會有超越文字、以音聲形式出版的想法? 全世界已有廣泛的研究,證實「音樂療法」的功效。音樂的某些頻率能刺激腦部,讓人放鬆地接收許多文字無法透露的細微資訊,也能透過不同技術層面,傳達「低於耳朵可以聽到的聲音」,讓一個人達到共鳴,很快進入大休息,甚至睡著。 我一直想製作有聲專輯,我看到很多人為了人生無常消沈,為了人我隔閡而感到孤寂,總認為自己不屬於這兒。有時候尋獲人生的正解,便足以驅動我們繼續好好活下去,因此我渴望將訊息分享給有相同觀念的朋友,為他們帶來新的人生意義。 你希望透過這張專輯,帶給讀者什麼?而專輯當中有一個主題是「超原諒」,是什麼意思? 人常認為自己很有限,幾十年就會離開了,因此一旦受到委屈,就會覺得自己是受害者;若是欺負別人,就認為自己是加害者,整個成長過程,從孩子、父母或是朋友那裏,可能都會受到打擊而留下很深的傷口而可憐自己,甚至一輩子想不開,想著:「為什麼我這麼倒楣,我人很好,為什麼會被人家欺負?」深陷在這個念頭裏打轉。 我希望站在一個永恆、全面的角度來談生命。當你從宇宙的角度來看待地球上的我們,就會發現,人生就是大海,你的掙扎只是一個小波浪,把問題想通,就會發現,你不是被人家欺負,也沒有真的欺負誰,只是一直在打轉。 人來世上就是來學習,因此沒有什麼好原諒的,有人追求超越,也沒有什麼好超越,人本來就是完整、完美的。一個人活在世界,就應該珍惜生命,就應該用感激、愛及稱讚的心來活這條生命。 這次新書出版,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你的女兒楊元寧籌畫與整理,可否聊聊你與女兒的相處與合作過程? 寫書的過程非常有趣,她是個追求完美的孩子,非常擔心耽誤出書腳步,進度追得很緊,就連書封面的字型大小、標題都是她親自設計,並由她來幫我歸納、整理過去的演講內容,遇到不懂就會問,甚至找我辯論,過程超過幾百次的討論,帶來很多互動機會,我非常珍惜。我們平常就很常溝通,這次寫書過程沒有人是老師,也沒有人是學生,只是發表各自的切入點,就像朋友一樣,能有機會和女兒一起深入討論,非常愉快。 你心中最幸福的片刻是什麼? 當我看見身邊的朋友得到幸福,例如他本來有嚴重的疾病,透過一些方法得到健康,或年輕朋友突然找到人生方向,突然對人生有了領悟,看到光,看到真理,都會讓我覺得活得很有意思。 活著的目的就是為別人服務、貢獻,當我能把好處帶給別人,為別人帶來快樂,就是幸福。
http://udn.com/news/story/7019/630068-%E8%AE%80%E8%80%8510%E5%95%8F%E6%A5%8A%E5%AE%9A%E4%B8%80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