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5/09/22 11:34:40瀏覽2552|回應15|推薦31 | |
昨天最驚心動魄的新聞畫面, 莫過於不倒翁幼稚園,小朋友下車的監視畫面, 畫面上ㄧ個ㄧ個弱小的身軀, 零零落落的單獨出現, 清清楚楚的數著一個, 兩個, 三個, 四個, 五個, 六個, 七個小朋友都下車了, 唯獨大家忽略那第八個小朋友, 真是令人鼻酸與不捨啊! 而那七位小朋友及家長的心裡應該是七上八下, 魂飛魄散吧!
陳小弟弟就這樣因為大人們的疏忽粗心與同學們的疏離冷漠, 被鎖在車內長達六七個小時, 活活被悶死! 更令人氣憤的是, 園方ㄧ再規避責任, 扯謊企圖掩蓋真相, 但是皮膚與肌肉呈剝離狀態, 內臟也幾乎全毀, 檢驗報告出爐, 證明是熱射病而死, 令園方百口莫辯! 這樣的新聞, 去年也曾發生過, 不禁要問司機與老師在幹什麼?爲什麼不能記取教訓? 在這裡提出幾點個人的拙見: 1. 政府: 無照經營不只罰錢了事, 更要斷水斷電, 斷其生財之路, 嚴刑峻法才能 杜絕濫殺無辜. 2. 園方: 力行清點人數, 老師在出車接送小朋友時, 上車下車都要清點人數. 3. 司機: 在熄火前, 先至後座查看有無遺落東西或小朋友, 稍微清理, 再行熄火鎖門, ㄧ般人或公車司機, 也會這麼做. 4. 上課: 老師必須ㄧ上課便清點人數, 對於未到學童, 馬上通知父母, 確認請假與行蹤無誤. 5. 父母: 教小朋友意外求生之道, 爬到司機位置, 猛按喇叭, 引起外界注意; 或取車上小榔頭, 敲破車窗, 呼喊救命; 或用手機通知家人(大ㄧ點的小孩才懂吧) 6. 同學: 多熟識幾個同路的小朋友, 七個八個, 麻吉麻吉, 互相照應, 同進同出. 在車上嘻嘻哈哈,下車時吆喝一聲, 全部走人; 大一點叛逆時, 還可以藉由他們了解孩子的行蹤與作為. 這樣才不會讓國家未來的棟樑, 白白犧牲掉! 泡芙小時後, 也是坐娃娃車上幼稚園, 接送的園長侯神父, 看泡芙愛說話, 又愛管閒事, 便令我當小老師, 開關車門, 清點人數, 大家打打鬧鬧, 笑成ㄧ團, 泡芙終會用心點完報告神父, 但每次神父卻還是會再點一次! 爲此還跟媽媽抱怨神父不"信任"我, 但媽媽說神父責任重大, 當然要再點一兩次! 住家對面沉默害羞的小男孩JIM, 不愛上幼稚園, 每次哭喊掙扎不上車, 他的媽媽看我活潑好動, 便令其認我做乾姊姊, 上下學要同進同出, 幾哩咕嚕有個伴, 當然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唱獨角戲, 逗他開心, 再過一年, 他的妹妹也跟來了..... 上小學後, 學校離家2百多公尺, 要過ㄧ個大馬路, 兩個大巷子, 有點危險; 不久, 鄰居兩個小弟弟也來跟我ㄧ同上學, 過馬路時ㄧ個牽一個, 那個時候做父母的, 哪有時間接送孩子上下學? 都是自行打理! 我當然不是倡導不必接送小孩, 時代不同了, 現在的家長怕孩子交到壞朋友, 大多對外界冷漠疏離, 或不信任, 自行接送當然是好, 但是不能永遠跟著他, 與其 24 小時護著他, 不如教他及早交朋友, 認清好壞, 認識社會環境, 常常招待七八個小朋友來家裡吃喝玩樂, 就能多了解孩子的交友圈, 這樣不失更好的成長陪伴! 在美國的社區學校, 也開有一種小小班, 讓孩子提早學習團體生活,10-12 個月大的嬰兒由家長陪同去上課, 老師除了訓練他們站立, 跟別人互動外, 也要求家長全程協助, 看到他們圍成ㄧ個圓圈, 幼兒在內圈, 家長在外圈護著, 拉著一個圓網, 網中有很多不同顏色的球, 你很難想像這樣簡單的遊戲, 可以玩上ㄧ兩個鐘頭,嬰幼兒們竟樂此不疲, 互相合作, 聽著口令, up & down, 上上下下抖動著讓球彈跳不止, 孩子們樂翻了, 大人們也跟著省心! 生命! 是上天賜與的禮物, 不管愛或不愛, 都不能糟蹋! 況且現在出生率每況愈下, 多少人花大錢做人做不成, 我們豈可縱容這樣荒謬的疏忽, 一而再, 再而三的發生?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