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8/03 02:52:40瀏覽11|回應0|推薦0 | |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報告,推估在民國106年國人罹患失智症人口已逾27萬人,佔全國總人口1.15%,也就是每100人至少有1人罹患失智症。員榮醫院日前收治一位女性失智患者,到院時呈現意識混亂、呼吸緩慢、流涎、瞳孔縮小、心搏緩慢、低血壓、全身冒汗、全身肌肉緊繃及抖動,助聽器推薦急診室朱偉岳主任診視後診斷為代謝性酸中毒及急性呼吸衰竭,立即插管並轉入加護病房治療。 胸腔科林鴻慶主任發現,患者本身有失智症正在接受藥物治療中,家屬無奈的表示:患者在日助聽器常生活中常出現隨手亂吃東西,日前發現患者倒臥在地,身上有股濃厚藥味,林主任懷疑患者應該是誤食農藥所致,果然其家屬在家中發現放置在洗手台下的除蟲劑已經被打開,更印證是誤食農藥的情況,經檢驗患者所誤食的除蟲劑內含陶斯松成分,其具有乙醯膽鹼抑制劑。 助聽器(hearing aid)是幫助聽障者改善聽力不良狀況的裝置,最早期的助聽器是耳筒,其構造與用法類似平常的漏斗。進入二十世紀,依據近似電話的原理,有人設計出電子式助聽器,其內部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麥克風(microphone),一是增波器或稱擴大器(amplifier),一是接收器(receiver),聲音由空氣振動而先經過麥克風,轉成電流,經過增波器放大後,傳進接收器,再把電流轉成聲波,使聽障者感應到聲音。1920年代,助聽器使用真空管,到了1950年代,為電晶體取代,1980年代,半導體晶片將助聽器的效能再進一步提昇。按照聲音傳導方式區分,助聽器分為空氣傳導式(air conductive)與頭骨傳導式(born-anchored)兩大類,大部分助聽器屬空氣傳導式,依其外型可大致再分成四種:1.口袋型,麥克風及增波器製作於一香煙盒大小的單元內,可置入口袋,以電線連接著插於耳道之接收器;2.耳掛型,將所有組件製作成一小型彎曲的單元,可掛於耳後,並以軟管插入耳道接收;3.眼鏡型,將所有組件置入較粗厚的特製眼鏡架內,以軟管插入耳道接收;4.耳道型,根據配戴者的耳道塑模,將所有組件置入一微小的單元內,可完全插於耳道中。 員榮神經內科主任葉宗勳醫師表示:失智症患者的行為就像小孩子一樣,拿到東西往往都會往嘴巴送,加上失智症患者視覺辨識能力變得比較差的情況下,誤食藥物的情況是比較常見的,所以建議家屬除了將危險物品收藏好之外,也可以用鮮豔的包裝將危險物品包好,讓患者可以減少誤食的機會。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