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救助希臘豬 預示歐盟權力移向德國(1)---- STRATFOR
2010/02/22 06:46:41瀏覽527|回應0|推薦1

2010-2-11

【海杲譯注】  

譯者注:跨大西洋的利益糾葛非常複雜,歐盟歐元的設計,為著美元今日狀況的提前鋪墊,也是把德國關在籠子裡的方式,而法國希望借用德國的買路錢,更不要說其它歐元區小國,隔岸還有一個賊壞的英國。本篇文章美國人所寫,最近突然冒出的N篇攻擊歐元區的文章之一。歐元區面臨的情況,美國也是一樣嚴峻,本文作者沒有輕易強調這點。如果德國踢出某些國家,又選擇某些國家,實則意味著“德國馬克”的重新出現。

歐洲形勢可怕

經過數年的無度開支,希臘完全被壓倒了。除非大規模的救助計劃,否則希臘很可能違約債務。當前,歐洲央行流動性是唯一能夠阻止此種違約的方法。即便如此,也是權宜之計,直到更多重要的經濟體能夠找到自己解決的途徑,而歐洲的問題遠遠不止希臘。基本面整體看來很糟糕,很多歐元區國家都會跟隨希臘一塊倒下去。

歐元區其它國家都在觀望,焦躁等候的同時,雙眼不時瞥向柏林的方向,希望歐元區的經濟大拿與領導,為讓不安消失能夠做些什麼。若要真正理解歐洲面臨的危機深度,首先需要理解德國,唯一能夠解決問題的國家

德國的圈套

德國問題的核心,因位於北歐平原中心而致的不安全、不能防衛的局面。沒什麼自然屏障把德國從西到東與鄰國分開,沒有山、沒有沙漠,也沒有海洋,德國缺少戰略縱深。北歐平原是歐洲大陸商貿與征服的高速公路。德國的位置位於平原中心,也給它一定的商業機會,但卻被迫參與各種活躍的衝突,有時作為煽動方,有時作為被害方。

德國的暴露及弱點,使其成為積極分子。它始終處於嚴密監視之下,其政策反應了某種絕望的過度活躍。在和平時期,德國與每個人在經濟上競爭,在戰爭年頭,它反對所有人。德國生存的唯一希望在於殘忍的效率,工業與戰爭上達到的效率。

1945年之前,德國目標很簡單:使用外交與經濟阻止戰爭,當戰爭不可避免,柏林選擇時間地點發動它。

對於德國來說結果證明很難獲得“成功”,因為德國的安全,並不簡單終結於對波蘭和法國的征服,過度的擴張,占領國的人口超過其自身人口,與此同時還要尋找方式,與陸地上的俄國,海洋上的英國打交道。如此一來,安全便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管多麼高效,德國最終還是要沉淪下去。

早期冷戰的年份,德國的鄰國,開始嘗試新方法。某種程度上,歐盟與北約是鄰國企圖在理論上保障德國安全的方式,如果所有鄰居都屬於一個俱樂部,德國便不需要武裝部隊了。

這當然是種籠子——顯著的是,即使解除了德國的武裝,它仍然是德國。即便是在20世紀上半葉的災難性失敗之後,按照人口與經濟體大小衡量,德國仍然是歐洲最大的國家,1948年之前嚴重駕馭德國的瘋狂心態並沒有簡單消失。德國能量在增長與防衛之間分割,解除武裝之後的德國——實際上,它只能——將所有能力集中在經濟發展之上。結果就是,當代德國——成為人類歷史上最為富裕、最有技術含量的工業化先進國家之一。

德國與當代歐洲

與過去通過軍事力量獲取相比,這給予德國完全不同類型的權力,但軍事力量並非被忽視或棄用的權力。

戴高樂治下的法國認識到,他們並不能參與美國及蘇聯這樣的大國遊戲。即便沒有受到戰爭傷害與占領,法國也缺乏人口、經濟與地緣的優勢來競爭,但是,分割的德國給法國提供了機會。法國競爭的經濟活力多數保留下來,在戰後安排下,德國心裡清楚,自己被剝奪了制定外交政策的權利。因此,戴高樂的計劃很簡單:使用德國的經濟力量作為助推增強法國的全球存在。

這種安排後來持續了60年,冷戰之後,德國一直為歐盟社會穩定買單,歐盟帳單大部分都是德國支付,歐盟做大了,德國卻不是受益方。當冷戰結束後,德國肩負統一之後的所有成本,與此同時還要給歐盟買單。當貨幣聯盟形成的時候,德國馬克成了歐元的根基。

1990年代早期,歐洲匯率機制形成的最初,花了很多德國馬克保衛較弱的歐洲貨幣。柏林的回報只是,即將加入的歐元區國家,入場之前故意貶值他們的貨幣,以此相對德國鎖定更有競爭力的優勢。但是,德國不再是只顧簽支票的被動遵守者。

2003年,冷戰後的十年,德國完成統一,2005年默克爾成為第一位戰後德國領導人,德國想從自身過去罪惡的負擔解放出來。2009年另一次選舉是尷尬的左右聯合,現在德國的外交政策不再為內部的妥協,以及德國歐盟“夥伴”的強加所束縛。

當前的危機

簡單的說,歐洲面臨金融危機。

此次危機根自歐洲最大的成功: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和貨幣聯盟條約,也即歐元。每一個參與歐元集團的國家,都要合併他們的貨幣。德國接受完全、直接、貨幣零風險的對歐元夥伴市場的直接進入,那些年以後,德國殘忍的效率,出口穩步占據整個歐洲消費市場的份額,以及歐洲對外出口的份額。與此相反,歐元區較小或較窮的成員國,獲得德國較低利率的貸款和高信用評級。

後面這部分,帶來現在的問題。

大部分投資者都假定歐元區經濟體均是“起舞翩翩”——如果有必要的話,其錢包——總是來自(德國)聯邦。這不難理解,德國已經為歐洲一而再再而三地開支票了,只要你能記起來的話,最近總是這樣。在歐元採用不需再度協調匯率之前,直接介入貨幣市場支撐鄰國貨幣。此外,沒有德國作為核心的經濟聯盟,也總是那麼不得要領。

投資者看到地中海俱樂部的政府債券(四個歷史上都曾揮霍無度的歐洲國家的俗稱,也即,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與希臘),暗自以為它們會受到歐元的保證。現在投資者給他們起了個別名——豬歐(PIIGS),也即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與西班牙的首字縮寫。

愛爾蘭今年的預算並不過分,再來看下地中海俱樂部的術語,我們並不把愛爾蘭當作問題集團的一部分。和其它四個國家不同的是,愛爾蘭不斷證明它有能力應對花費,使其預算合理化,經濟成長也沒有金融上的欺詐現象。事實上,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之前,愛爾蘭與德國的債券分布在1980年代早期並不太多,歐洲人眼裡也就是剎那一閃,不像地中海俱樂部國家,直到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協商批准之前,債券分布並沒變少。

即便如此,歐洲的問題經濟國家,也從沒真正遵守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財政規則——希臘甚至被發現統計造假迎合歐元的成員權要求——這些國家的借貸債券正在掉價。事實上,地中海俱樂部國家財政失控值得爭論的原因,恰恰就是因為以歐元為單位發行債券變得更為廉價。2002年為止,地中海俱樂部國家向穩健德國的借貸成本就不斷下跌,年復一年的信貸狂歡

20082009年的全球衰退壓縮了信貸,投資者對各國宏觀經濟信號更為敏感,首先是歐洲新興國家,接著就是歐元區。一些投資者決定真正看下歐盟協議,他們認識到,如果事實上德國最後並不施行救助,馬斯特里赫特條約104條解釋(還有建立歐洲央行條約的21款),事實上就明確禁止。他們進一步發現,希臘的預算赤字過大,國家債務和其它過去違約的國家(比如阿根廷)相比都非常不利。

現在,投資者再對投資決策做盡職調查已經太遲,歐洲債券的分布——必須要買單的德國借款人相對其它借款人之間的差別——第一次如此之大,自從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批准之後,以致命的速度進行著。與此同時,歐洲委員會試圖讓投資者認為恐慌毫無根據,但是,希臘在控制支出方面的努力,並不給人以信心。希臘的罷工,還有其它形式的政治不穩事件,這些都是緊縮政策並沒執行的充分證據,因此信用降級,這些都是預料中的事情。

相關閱讀:

1. 歐洲經濟 比美國還危險  http://blog.udn.com/teddy5422/2773095

2.金融海嘯第二波更猛烈  http://blog.udn.com/teddy5422/2773244

3.全球經濟 2012年才復甦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486929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79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