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Omron:別小看血壓計!
2013/11/25 21:25:43瀏覽562|回應0|推薦0

總部位於日本京都的歐姆龍(Omron)以其消費性家用醫療保健設備馳名世界,不過該公司的旗艦型血壓計與其他競爭廠商產品──例如IMEC所開發的心電圖(ECG)監測無線貼片、Fiso Technologies所設計的植入式血壓感測器、以及ST開發的青光眼治療隱形眼鏡等等…──相比較,感覺在技術上稍嫌“低階”了點。

但在日前於2013年嵌入式技術大會(Embedded Technology 2013)上發表「下一代智慧醫療保健技術」專題演說的歐姆龍醫療保健產品研發部門技術專家志賀利一(Toshikazu Shiga)表示,別被那些感覺很炫的新玩意兒迷惑了,要在下一代智慧醫療保健戰場中勝出,關鍵並不在於技術的感測能力有多強,更重要的是你的技術所「感測、追蹤、累積、分析與傳送」給慢性病患主治醫生的確切資料。

志賀開玩笑地表示,諸如植入式醫療電子裝置等各種新興先進技術,在市場上掀起了激烈戰火──至少在表面上,其殺傷力足以「把一些像是歐姆龍這樣的小公司摧毀」。他在專題演說後接受EETimes美國版編輯訪問時透露,歐姆龍一直在密切注意每家醫療電子新創公司,也看到了一些具潛力的收購標的。

據志賀表示,會讓歐姆龍特別關注的收購標的或新創公司,是能與醫療社群主流專家們建立有力關係的那些:「我所說的是與那些在醫療社群扮演中心角色的人士,並非那些在週邊工作的人士。」在被問到歐姆龍是如何與醫療社群建立關係、特別是在日本以外的區域時,志賀自信地表示:「我們不只是建立關係,我們是牢牢抓住了他們。」他解釋,歐姆龍具備數十年歷史的血壓計技術經驗,贏得了大多數醫師的信任。

在專題演說中,志賀透露了歐姆龍如何看待醫療電子戰場的未來發展。該公司認為,在醫療保健市場背後,有三種不同的主要廠商:第一是家用感測裝置的製造商(如歐姆龍、Panasonic、Samsung、Sharp、Roche…等等),其二是網路/雲端服務供應商(如IBM、Microsoft),其三是打造專業醫療設備的廠商(如GE、Siemens、Philips、Medtronics)。

圖: 歐姆龍認為,醫療保健市場背後的三大產業類別是感測、網路與控制

「如果GE或Siemens最後成為主導下一代智慧醫療保健領域的廠商,我相信他們將會放棄像是血壓計這樣的家用感測裝置;而如果是網路服務業者最終取得主導權,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志賀表示,因此對歐姆龍這樣的家用醫療保健設備業者來說,要在海嘯中生存:「我們必須及早定義並掌握醫師所需的資料類型,並在足夠長的時間內將之建立成為具意義的資料庫,讓醫療社群覺得有用並且信任。」

幸運的是,血壓是一個永遠會被醫師們需要的生命徵象數據,因為病患的血壓甚至會在一天之內不斷變動,因此相關數據的收集成為可協助醫師診斷病患情況的有價值資訊。而最新的方法並不是讓病患自己手動收集血壓數據再交給醫生──志賀表示,有些病患會自己常常量血壓,再從中挑選他們「認為醫師會喜歡」的數據交出去。

在日本,歐姆龍與電信業者NTT Docomo為年長者合作開發了一個「健康連結(Wellness Link)」平台;志賀解釋,藉由內建3G數據機的家用血壓計,銀髮族只要輕鬆按下按鍵就能測量自己的血壓,然後數據就會自動傳送到一個由醫師所使用的「媒介連結(Media Link)」。「健康連結」與「媒介連結」使用的平台是相同的,但前者是讓消費者在家裡收集數據,後者是讓診所或醫院的醫護人員應用那些數據。

隨著人口迅速高齡化所帶來的醫療保健成本持續升高,日本已經成為許多先進國家未來景況的藍本;志賀表示,從2005年到2055年,日本人口估計將會減少30%,而屆時該國人口組成人數最多的,將會是超過80歲以上的老人。因此志賀認為,要避免醫療成本升高,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起責任。

而未來智慧醫療保健的關鍵,就會需要每個人在家裡保存一份自己的健康紀錄,好讓負責疾病管理的醫師應用。志賀指出,隨著人口高齡化,對民眾健康威脅最大的將會是所謂的「生活方式(lifestyle)」疾病,例如中風、心臟病、肥胖、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以及慢性腎功能不全等等。

要管理這類疾病,最重要的就是讓每個人了解自己的生活資料,包括睡眠、飲食、運動習慣,但很少有病患採取行動,因為他們並沒有自己保存相關紀錄,也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歐姆龍希望能藉由為消費者開發全新、易用的感測裝置,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同時該公司將自己的任務定位為收集這類基本資料,並使這些資料的格式是讓醫療社群可以取得、並覺得容易使用的。

而除了血壓數據,在被問到歐姆龍還認為有那些其他健康數據也很重要、需要被電子化追蹤,以協助醫療社群進行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疾病管理時,志賀表示:「顯然血糖值是其中之一,還有其他的一些東西,但我們現在要先賣個關子。」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 Omron: Never Underestimate Blood Pressure,by Junko Yoshida)

資料來源: eetTaiwan 2013/11/25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9618272